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我国书店在过去的20年里几经坎坷,完成了从图书经营店到书店综合体的过渡,在后疫情、后数字时代,书店的持续发展需认清"空间转向"是趋势,"地方营造"是重心,"文化创意"是策略,"以人为本"是核心.本文在思想革新层面有机结合西方城市"空间社会生产""全球地方感"等理论,对多家书店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在对实体书店发展现状和瓶颈分析的基础上,从地方营造、地方感重构、地方认同三个维度对城市实体书店进行创意思维的赋予,以期为实体书店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实体书店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关系.两者之间既存在互惠共生关系,也存在偏利共生模式和负面环境影响;两者由共生关系走向共生发展的实现路径体现在:从实体书店文化空间维度来看,它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书店外部建筑设计契合城市文化风格、书店内部空间设计呼应城市文化特色、书店主题文化活动涵化城市文化品牌、以实体书店人文关怀滋养城市文化内涵、将书店文化融入到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中、以科技手段赋能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体验.从城市文化维度来看,它与实体书店文化空间实现共生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优化城市文化环境,涵化市民文化阅读习惯;培育城市文化品牌,发挥城市文化“容器”功能;完善城市文化政策,营造良好的文化共生环境;推进城市文化教育,提升校园书店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3.
吴赟  闫薇  陈曦 《出版广角》2021,(20):56-59
实体书店融合发展包含多重维度,其本质是创设更符合公众理想的文化空间和社会生活场景.借助融合发展激活生活场景,建构复合文化空间,成为未来实体书店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探讨实体书店如何以场景思维创设优质的用户服务体系,在多维度融合发展中实现新生.实体书店制定一系列策略以激活场景,进行融合发展,其实施效果需要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也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的实体书店纷纷响应全民阅读号召,积极推进自身转型发展,扮演了文化服务综合供应商、知识休闲综合体、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参与者等多重角色。文章关注了全民阅读背景下实体书店空间再造与服务创新的动力机制,梳理了其在全民阅读中的角色创新,归纳总结了现有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实体书店更好地服务全民阅读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实体书店空间转型过程中,经营者通过对知识、意象、符号的操纵使空间形态实现表象化、具体化和概念化转化,推动了空间从感知维度向构想维度的转变,并重构书店与读者间的关系,形成表征空间。而活动于该空间中的读者及其他主体则推动了书店空间与区域、城市的共振,从而拓展了书店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力与影响力,促使书店实现自己的文化责任与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6.
建党百年来,实体书店始终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空间。作为出版物的陈列售卖空间、读者的交流互动空间和思想文化的传播空间,实体书店具有思想性和文化性的场所特性。新时代实体书店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借助叙事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实体书店作为文化空间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融合、在地性与相关性交织、延展性与再生产性联结的特点。文章基于书店文化空间的特点,从空间叙事角度,提出在文本层、时空体层和地志层将场所精神和红色文化融入实体书店环境,构建红色文化空间的路径,并进一步探索实体书店红色文化空间从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从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的延伸路径,促进读者在多重空间中形成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高颜值和"书店+"的复合式经营是当下实体书店的主流模式,该模式中的体验设计缺乏鲜明主题和创新,附着了浓厚的商业色彩,淡化了实体书店的复合文化空间功能,故无法解决顾客忠诚度降低、利润率下滑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实体书店的体验进行微观考察,发现体验在构建消费者和书店的强连接关系时逐渐式微,从组织认同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国外实体书店运营的典型案例,提出中国实体书店的"重做"模式.以实体书店良好的形象诉求、独特的价值诉求和经营行为为着眼点,实现从总体战略到职能战略自上而下的整体性"重做".  相似文献   

8.
吴斯 《编辑之友》2021,(11):44-49
实体书店的空间价值是一个常提常新的问题,文章以气氛美学为理论框架,从实体书店的符号表征、意义生产和空间隐喻三个方面对实体书店空间价值进行讨论,提出未来实体书店的发展升级策略,明确实体书店的空间价值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实体书店面临空间功能与消费意义的转型,因而应更加强调其不同于网络书店的物理空间关系,对于实体书店在城市区域布局规划、书店与周边区域特性的互动关系,以及实体书店根据城市区域特性提供文化空间服务等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需求.本文以竞合理论(Co-Opetition Theory)为研究框架,采取田野调查法实地考察巴黎、佛罗伦萨、南京、台北等地特色书店的选址区域考量,并辅以案例分析探讨各书店功能定位与所属区域特性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梳理出一套系统化的实体书店区域选址规划逻辑,并回答实体书店如何通过选址区域特性建构的互补关系而提升空间的体验价值与定位盈利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兴技术的日益发展,人工智能概念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的结合越发紧密.在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政府与商业中心大力扶持智能无人书店,打造公共阅读空间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识别给用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满足了用户的文化体验和社交需求.未来,智能无人书店应改变单一的图书销售模式,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将"书店+"多元化经营与特色经营相结合,走智慧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1.
聂明  赖军伟  王丹 《出版广角》2021,(12):14-16,36
新型阅读空间是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渠道,也是保障城乡居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政府主导的公共阅读空间发展速度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社会力量参与主体的趋利特性无法实现阅读空间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平衡,城乡新型阅读空间配置非均衡性明显.文章以江西新华书店为例,研究其城市大型文化综合体、"小而美"特色书店、惠民书屋等建设路径及运营模式,破解社会力量参与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难题,为促进城乡居民阅读均等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基于利好政策的支持与大众对精神文化的诉求,各类主题书店应运而生.文章从"第三空间"理论出发,以北京地图主题书店为例,探讨主题书店如何从店面选址、空间氛围营造、多元业态拓展和加强文化互动等方面合力形成个性化的复合运营模式,打造大众认可的"第三空间",以期为当今主题书店的发展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霍丽阳 《视听》2023,(1):139-142
数字时代勃兴的电子阅读,使报刊亭和书店陷入生存危机。大量报刊亭的拆除与实体书店的关停,是纸媒销售空间在纸媒式微大势下谋求转型过程中正在经受的现实之痛。从报刊亭到实体书店,纸媒销售实体店的功能发生了转向:报刊亭的功能逐渐转向便民服务和文化展览,实体书店的功能逐渐转向文化符号和社交约会。这也是纸媒销售实体店进一步与网络接轨,把握互联网法则,拥抱潮流文化的生存之策。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探索基层实体书店的转型路径和发展策略。文章以云上乡愁书院为考察个案,通过分析其建设理念、运营模式、基本定位、建设成效,探究其作为文化地标、空间媒介和记忆中介所开展的空间实践及其生发的多重文化意义。指出在地化发展、多元化经营、治理式嵌入等实体书店发展经验启示,提出凸显实体书店转型中的平台思维、构筑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搭建地方性文化场景等建议,以为基层实体书店未来转型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由于网络书店崛起、线下实体书店经营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冲击,民营实体书店一度遭遇生存危机。民营书店融入城市阅读空间,既可促进自身发展,又能顺应全民阅读趋势。文章通过调研合肥悦·书房、成都方所书店、北京砖读空间等典型案例,剖析了民营书店融入城市阅读空间和经营业态转型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民营书店发展的破茧之策。  相似文献   

16.
在作为公共空间的实体书店大量闭店、陷入危机的背景下,社会各界都为之叹惋、缅怀、寻找出路,从其发布的话语内在角度讨论实体书店的发展。文章围绕实体书店关闭这一“关键事件”,广泛搜集相关闭店通知、网络评论和新闻报道,最终基于40篇实体书店关闭文本,借用元话语分析的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观察在实体书店关闭文本中,书店、读者和媒体等主体的不同言说与阐释。研究发现,这些阐释性话语基本依循危机、反思、重建的路径展开,商业化与文化空间已成为转型的主导逻辑,但商业与文化的冲突是实体书店危机难以破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营实体书店要在全民阅读背景下解决当前经营的困境,角色定位转换是重要路径之一。近年因受到经营模式革新不到位、网络书店崛起、大众阅读习惯变化、疫情期间人流受限等因素冲击,大多实体书店举步维艰。实体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精神空间、公共传播重要场所,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其立足于城市精神空间、公共传播、文化服务提供等的角色定位,适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也有助于全民阅读深入扎实地开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今传统实体书店经营呈现式微困境,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这种现象引发了传统实体书店生存发展之忧,成为社会关注热议的焦点。体验式特色书店、现代复合书店和城市文化综合体是未来实体书店的三种基本经营模式。未来实体书店的大格局是以现代复合书店为基础,以城市文化综合体为骨干,以体验式特色书店为补充的书业发行网络。  相似文献   

19.
雷蕾  李黎 《中国出版》2023,(1):10-15
元宇宙概念的兴起激发了出版业关于未来图景的诸多想象。实体书店、出版社、数字阅读平台等纷纷提出建设元宇宙书店的设想。元宇宙书店是以出版业的资源禀赋、数字化转型的多年积累、元宇宙的技术逻辑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虚拟空间;该空间由公共空间、书中世界以及个人空间叠加而成,融合了网上书店的便捷性与实体书店的沉浸感,也成就了用户在虚拟空间里的任意流动。用户以数字化身在元宇宙空间里活动,理想自我构建与沉浸式体验都将对现有的阅读活动、知识获取以及文化传承产生深远影响;书店营销传播的直面对象也从消费者转向消费者的数字化身,营销方式与效果势必因数字化身的中介而发生改变;数字虚拟人的创建也为元宇宙书店中的阅读、社交与营销活动注入了新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20.
程洲 《出版广角》2021,(12):17-19
2018年7月6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在国有书店全面倡导建立总编辑制度,鼓励社会办书店设置总编辑.书店总编辑制度的落实是北京建设"书香之城"的重要抓手.书店总编辑制度是一个新制度,书店总编辑是一个新岗位,该岗位的职责、对岗位任职人员的要求、书店是否需要总编辑、书店建立总编辑制度的现实困难、哪些类型的书店具备先行先试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书店从业者和书店上级管理部门.文章通过分析实体书店建立总编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实体书店行业的总编辑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