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泽厚同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是这些年来比较难得的一本研究著作,它最近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析和批判康德哲学,通常都以三个《批判》为主,而特别着重他的“知识哲学”,即认识论方面。李著也在这个方面用了一半的篇幅。这是康德哲学的特点所决定的。资产阶级哲学界谈康德及其“知识哲学”,往往强调两点:1、康德调和、结合了唯理论和经验论;2、休谟对康德的思想转变起了特大的作用。李著指出,这只是从思想而不是从现实根源来解释和规定康德,而且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引起哲学变革。本体论层面上,经历两次数字化加速,万物皆为数正在成为现实。认识论层面,唯理论与经验论统一于数据,相关性分析补充了传统因果分析,并在应对现实的"复杂"与"动态"上取得突破。价值论层面上,认识论与价值论统一于大众化和智能化。大数据似乎正在营造完美世界,但我们仍应保持反思,政府与社会,人文与道德应对资本与技术主导的大数据发挥制约。  相似文献   

3.
张锦华 《大观周刊》2012,(30):15-15,156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仅以其批判哲学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以其新哲学理念影响着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理解把握康德的批判哲学,不仅是理论上的贡献,对现实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阐述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主要内容,试图对康德批判哲学的意义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力 《出版与印刷》2003,(Z1):84-87
辩证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过程中,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了解辩证法思想和理论的发展过程,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了解两段思想理论史:一是古希腊时期关于辩证法思想的争论;二是从康德到黑格尔、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理论.本文仅就前者作一简要回顾和评述,目的是从中找出对我们有所启迪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5.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出自康德的这句人类思想史上气势磅礴的名言,铭刻在康德的墓碑上,也铭刻在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学者的心里。  哲学界有一句话可谓至理名言: “说不尽的康德”。的确,康德所建立的批判哲学体系具有一种愈久弥新的魅力。我们今天的时代离康德的时代已经很远了,可学者们仍在皓首穷经,并总能在康德哲学中发现当代性。  今年2月12日是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逝世两百周年的纪念日,国内外多家…  相似文献   

6.
曹月 《大观周刊》2012,(5):22-22
在《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收录的康德1785年所做的《人类历史起源臆测》中,康德阐述了自己对与历史、人性及人类社会的看法,这可看作是康德历史哲学的重要部分。在对人性考察的基础上,康德看到了恶的手段背后隐蔽的善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康德显然是乐观的,但这种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历史观却导致了康德对未来看法是宿命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的主旨是探寻人类的自由解放之路,因此,全面地了解马克思自由观念的形成、发展和特点,是深入把握马克思哲学精神实质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早年通过家庭和中学教育,深受启蒙运动的自由思想影响,初步形成了对自由的认识;在大学中,马克思对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作了深入探究,并通过青年黑格尔派内部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他的哲学自由观不断升华,不仅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地平,而且借助康德自由理论的合理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黑格尔的理性自由思想,其成果显现于他的《博士论文》中。追寻马克思哲学自由观的发展历程,发现其中学时代形成的某些思想质点,在他后来的理论创造中得以不断展开。  相似文献   

8.
陆明明 《大观周刊》2010,(48):20-21
维特根新坦哲学与康德哲学有某种深刻联系,"语言批判"和"理性批判"的核心都是"划界问题":本文比较了康德的"划界"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划界",通过各自为知识划定的经验的界限和语言的界限及其后果,来探讨两人思想的相似联系和伦理学观点.  相似文献   

9.
庄子作为思想大师,不仅在哲学与文学上独树一帜,对于养生也有着独到的理念,包括顺应自然保全身性、简朴的饮食观、纯粹而不杂的养神之道,有着后人虽能够发展却不可超越的理论智慧,在当代仍有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康德的唤醒下——20世纪西方哲学/[美]汤姆·洛克摩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本书追随康德的思路,重估20世纪西方哲学的四大主要流派——马克思主义、英美分析主义、美国实用主义和欧陆哲学,并认为这四者在20世纪的发展和演变都是出于对康德  相似文献   

11.
廖璇 《青年记者》2017,(5):55-56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讲话,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总书记的讲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创新解读了哲学,在运用哲学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哲学的思考,这在中国的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讲话虽并未直接关联中国影视,但是讲话的理念和指导潜移默化地链接了中国影视的发展,讲话中对于本土和外来的解析,对于新和旧之间的平衡把控,对于大局和细节的分化等等的论述,都对中国影视的发展有着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彭堃方 《新闻前哨》2023,(16):18-20
元宇宙作为现象级媒介技术,过往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辨析、应用趋势上,技术哲学上的批判性研究较为欠缺。《头号玩家》作为优秀的科幻电影向我们展示了元宇宙的一种可能,但其影片中也浸透着元宇宙在哲学层面上不绝的争论,如虚拟与现实、肉体与持存(持续存在)、消费与劳动、有限与无限等多重价值的对垒。  相似文献   

13.
当阿伦特于1970年在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开设关于康德政治哲学的讲座时,正如她指出的,直到那时为止,康德的政治哲学都并未引起学术界多大的兴趣(第15页)。不过,巧合的是,就是在这次讲座的第二年,罗尔斯发表了他的《正义论》。  相似文献   

14.
真正的哲学问题一定是在哲学史中言说。不存在离开哲学史的纯粹“原创”。康德要接着休谟说、黑格尔要接着康德说、海德格尔要接着黑格尔说……而所有这些哲学家都要接着柏拉图说。可见,哲学史就是不同时代的哲学家针对同一个问题所展开的对话。如果说《哲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在当代中国哲学界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我看来原因并不只在于它批判了教科书哲学,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它在哲学史的意义上完成了一次对话。这样的对话一定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这恰好构成了《通论》中的哲学基础理论)。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德国古典哲学是不可跨越的。因此,《通论》正是在对全部德国古典哲学的尊重基础上的一次哲学史对话。这可能是《通论》的最浓重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5.
郑毅 《大观周刊》2012,(19):238-239
在数学哲学中,直觉主义可谓引起引起了现代学术思想的一次革命。虽然直觉主义可以追溯到康德,甚至柏拉图。然而,它是近现代的,20世纪前20年,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数学哲学思潮而闻名。它是逻辑学哲学中的一次风暴逆袭,是经典数学的有力挑战者。直觉主义强调“构造”,出发于“心智”。直觉主义把整个自然数论视为整个数学的基础,直觉主义拒绝排中律和反证律,抵制实无穷而推崇潜无穷。随着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直觉主义在数字构造中起到了积极的应用。同时,直觉主义对数学哲学的创新教育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贺麟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学贯中西,对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很有研究,他通过大力译介黑格尔著作为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徐焱 《兰台世界》2007,(4X):61-62
庄子作为思想大师,不仅在哲学与文学上独树一帜,对于养生也有着独到的理念,包括顺应自然保全身性、简朴的饮食观、纯粹而不杂的养神之道,有着后人虽能够发展却不可超越的理论智慧,在当代仍有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夜读叔本华     
体系博大、思虑精纯的哲学名家不少,但是文笔清畅、引人入胜的却不多见.对于一般读者,康德这样的哲学大师永远像一座墙峭堑深的名城,望之十分壮观,可惜警卫严密,不得其门而入.  相似文献   

19.
哲学界近年一直在讨论一个重要问题:有没有应用哲学?能不能建立应用哲学的理论体系?争论双方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大有进一步争论下去的趋势。然而,无论否定还是赞同建立应用哲学,双方都赞同哲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走出传统的概念系统,指导社会生活的进步,这才能使哲学无愧于时代。但究竟  相似文献   

20.
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与哲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从古希腊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美本身”这一要领到鲍姆嘉登对美学内涵的界定,再到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及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等命题的提出,美学始终处于认识论的范畴,具有较浓厚的理论色彩与纯思辨色彩。直到20世纪初期,存在论才开始被引入美学研究领域,并于大半个世纪以后再度勃兴,逐步进入主流美学思潮。西方现代美学由此实现了由哲学美学到人生美学的转向。著名美学家曾繁仁先生的美学探索也经历了一个由认识论到存在论的过程。他新近结集出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