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平台,带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其中,《朗读者》节目自开播以来获得很多现象级的成功,成为文化类电视节目制作的优秀典范.因此,本文从节目理念、朗读内容、环节设计和节目嘉宾四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朗读者》节目的价值坚守和模式创新,以期为文化类电视节目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朗读者》是2017年年初,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节目,节目以访谈加朗读的形式,根据嘉宾的情感线路,配合文化作品,以朗读的方式表达嘉宾内心情感。节目创作别出心裁,表达情感的方式新颖,节目制作精良,可以称得是一档大型的良心文化类电视节目。节目一经推出,大大激发了广大市民的朗读兴趣,全国各地掀起一股朗读风暴。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朗读者》的推出大大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此类优秀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应当得到支持和效仿。这种新的文化传播形式得到了部分群众的认可,然而像其它文化类电视节目一样,都存在关注群体小众化,关注阶层较为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朗读者》不仅是一档电视节目,更是全媒体联动运作、引入参与式文化的努力下成功打造出的一款现象级文化节目产品。解剖《朗读者》这一成功范例可探知:精良的节目制作只是打造优秀电视节目产品的出发点,融媒体操作可打通大小屏,构成二维节目形态。再通过构建实体参与平台以及降低技术门槛、崇奉精品意识、凸显人文情怀、强化社交功效、恰当释放话题等手段注入参与式文化,可使节目产品在虚拟与现实联动的传播生态圈中有效提升知名度、黏度与影响力,甚至萌生可观的衍生能力,实现传统电视节目再次升维。  相似文献   

4.
文化类电视节目自2013年前后开始大量涌现,发展至今成为蔚然可观的文化现象.本文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热"这一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梳理总结了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2017年开年,《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三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清流热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和专家学者的关注讨论。参考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过往与现状,能够分析出热潮的兴起原因,从而更冷静地意识到,所谓"清流热潮"无非是宏观政策与市场适应下的一次电视节目调整,是否能挽救当前时代的文化缺失,还应长远观望。  相似文献   

6.
电视综艺节目甚嚣尘上,满屏都是明星游戏真人秀,歌舞真人秀,我们的电视节目已经完全沦陷于爆米花综艺中.在综艺节目厮杀甚为激烈的第一季度,央视综合频道在周末推出了文化类节目《朗读者》,这股充满情感和文化的清流,浸入了每一个观众的心脾.节目以朗读打动人心,通过文字与声线打开历史,传递文字背后的情感魅力,带着观众回归到幽美沉静的人文精神世界,展示了人们向往的一个真善美爱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王露露 《档案学研究》2019,33(2):99-103
档案类电视节目可以分为文献纪录类、历史揭秘类、调查访谈类和文化情感类四类,而《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热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意识和时代情感需求的转变。除了基本的记忆建构功能外,还可将档案类电视节目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记忆表征体系,从集体和个体层面进行公众情感价值的社会再生产建构,而这一建构过程具体表现为档案内容源的选择、档案节目场景的营造和公众参与体验的情感再生产。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是文化传播与建设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电视节目的创新事关民族文化的创新。广电总局一系列"限令"加速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步伐。本文主要以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为例分析,电视节目制作应对"限令"下的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从本质上来说,它既是一种权力,是电视权力的"软化"表现;又是一种效果,是电视文化经由主持人作用于受众的传播效果;还是一种价值,是主持人的文化价值在使用价值上的价值体现.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支配力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中国好诗词》《见字如面》和《朗读者》轮番热播,成为刷爆微信、微博的热门综艺节目.索福瑞CSM52城市网收视率数据显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每期收视率维持在1.35% ~ 1.84%范围内,总决赛上位居收视榜首.①《见字如面》腾讯视频播放总量超过2亿,《朗读者》互联网视频客户端累计播放次数超过10亿,在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大变化的语境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相继涌现并引领文化热潮,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对文化节目诉求的凸显.  相似文献   

11.
电视节目不仅为电视受众提供信息、知识和娱乐服务,同时获取受众的时间和注意力实现其产品价值.近几年来,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创办宗旨的原创文化类节目相继播出,成为电视节目形态发展的新亮点.本文以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为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为本土文化类电视节目提高传播力、塑造媒介形象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米密 《今传媒》2012,(6):91-94
"大嘴咥西安"这一方言电视节目深受西安群众的欢迎。以方言为电视语言对白,宣传、介绍了陕菜、西安小吃以至陕西地方饮食烹饪文化,显示了方言电视节目贴近地域观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传承着陕西这块地方"雅言"中的文化源流,同时也彰显着方言电视节目的固有价值。但是现在方言电视节目的播出有诸多限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杨 《传媒》2019,(8):50-52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不少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看点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深度,获得了良好的收视和口碑,掀起了“传统文化热”。然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不断倒逼传统节目转型,文化类节目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王哲 《传媒》2018,(7):75-7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入更多国人的视线,文化类电视节目无疑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3年就下发了《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在这一政策的鼓舞下,一时间,各大频道相继推出文化类的电视节目,在"全民综艺"的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一经推出便收获良好的观众口碑.然而,在文化类电视节目数量频增的当下,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增强节目创新性,打造原创性、独创性的文化类电视节目成为研发者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2017年8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卫视、山东广播电视台联手紫葩传媒等多家单位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名校国学少年竞技养成节目《国学小名士》在山东卫视播出.该节目在内容、节目制作以及节目传播上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众多文化类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日益受到观众们的喜爱.2017年初,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亦犹如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滋润着万千观众的心扉. 《朗读者》以嘉宾们的个人经历与传世佳作相结合,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积极作用,展现了文化的魅力.在《朗读者》节目中,主持人董卿曾说:"人不只靠吃饭活着,我们还需要别的东西来滋养."  相似文献   

16.
李书贤 《声屏世界》2017,(10):35-37
当下媒介格局和媒介生态的重构,给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生存空间带来挑战,如何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媒体环境,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以供参考:主持人应培养用户思维、坚持电视节目"内容为王"的理念、加强自身文化修养、 在节目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定位及其发展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晨 《现代视听》2011,(6):51-54
与娱乐节目新闻节目等电视节目一样,文化类电视节目有着其独特的界定标准和分类,由于文化类电视节目自身特点与普通大众心里取向有一定差距,造成其"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如何突破瓶颈,找到发展方向成为每个文化类电视节目制作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体育类电视节目的文化内涵设置、文化建构、文化表达的分析,认为体育类电视节目对文化重塑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体育类电视节目整体上呈现出大情怀与正能量、爱心助力与践行公益、对舶来文化本土创新的文化内涵;通过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奥林匹克文化的怀旧呈现、地域文化的景观呈现的方式建构了不同形式的文化;并通过融合传播、体验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对节目的文化进行了表达,实现了体育类节目从"娱乐至死"到"文化重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7年现象级文化电视节目《朗读者》为例,统计分析在节目播出期间,节目中以及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中出现的相关图书在当当网上的排名变化,从三个方面分析文化电视类节目对图书销量的影响力:①对图书销量产生的即时效应;②对哪些类型的图书销量影响更明显;③不同的媒介对图书销量的影响差异;并进而探析出版机构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参与营销的三个关键节点及相应的营销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17年,《朗读者》节目引起热议,不仅让人们重新关注文化内涵、聚焦阅读、重拾朗读本身的魅力,更呼吁时下的人们直面“朗读危机”.就节目的内涵与本质而言,它是“文本朗读权利的生产活动”,是编导、主持人和朗读者联手为受众建构的一套话语,实质类似于我国当下的数字有声出版物.对《朗读者》节目进行解读与分析,不仅有利于探析当下有声出版物的社会文化环境,而且有利于从中吸取成功经验,推动我国数字有声出版的发展,加速我国建设数字出版与文化阅读强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