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文化类电视节目自2013年前后开始大量涌现,发展至今成为蔚然可观的文化现象.本文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热"这一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梳理总结了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地方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何破圈可持续发展,节目的创新性表达与传播是两条相辅相成的探讨路径。本文从地方文化类电视节目表达与传播的现状展开阐述,详细介绍了电视节目创新性表达的工作原则,以及不同文化传播策略的实施方法,希望为推动地方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王哲 《传媒》2018,(7):75-7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入更多国人的视线,文化类电视节目无疑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3年就下发了《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在这一政策的鼓舞下,一时间,各大频道相继推出文化类的电视节目,在"全民综艺"的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一经推出便收获良好的观众口碑.然而,在文化类电视节目数量频增的当下,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增强节目创新性,打造原创性、独创性的文化类电视节目成为研发者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2017年8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卫视、山东广播电视台联手紫葩传媒等多家单位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名校国学少年竞技养成节目《国学小名士》在山东卫视播出.该节目在内容、节目制作以及节目传播上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众多文化类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4.
2017年开年,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霸屏,引发了"清流热潮"的热议。而事实上,这只是宏观政策与市场选择下的一次电视节目调整,不应忽略其时代价值,也不宜"过分神化",当前电视人应该做的,是为热潮降温,加强节目创新,使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真正与娱乐综艺、网络综艺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5.
电视节目不仅为电视受众提供信息、知识和娱乐服务,同时获取受众的时间和注意力实现其产品价值.近几年来,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创办宗旨的原创文化类节目相继播出,成为电视节目形态发展的新亮点.本文以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为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为本土文化类电视节目提高传播力、塑造媒介形象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一段时间以来,电视节目中文化类的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而在收视率方面屡获新高,文化类节目通过新颖的形式与丰富的内涵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开辟出一片独特的天地,而随着大量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推出,节目内容方面的雷同现象越来越严重,而怎样才能在内容上寻求创新,在兼顾收视率与节目质量前提下寻求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求新求变,本文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基础上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务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电视节目是文化传播与建设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电视节目的创新事关民族文化的创新。广电总局一系列"限令"加速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步伐。本文主要以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为例分析,电视节目制作应对"限令"下的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藏品类电视节目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价值。本文以藏品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藏品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结合笔者多年电视节目从业经验,提出对于藏品类电视节目的相关看法和建议,为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钟倩 《传媒》2021,(15):59-60
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用著名的"场域"理论来解读社会资源分布等社会学问题.媒介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同样可以使用"场域"理论来概括其一般属性.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国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读书"成为一个热词,与读书相关的新事物层出不穷,读书类电视节目就是其中一种.通过对"场域"以及相关概念的分析,探究读书类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播的特征,对我国当前读书类电视节目以及其他的媒介内容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接受美学为视角,通过对《国家宝藏》弹幕评论进行内容分析,讨论文博类电视节目受众的期待视野。研究结果显示,文博类电视节目受众的期待视野由文化期待、娱乐期待、身份期待、情感期待和社交期待等五种期待构成,其中文化期待、身份期待与情感期待尤能彰显文博类电视节目受众在期待视野上的特殊性。要保持自身的吸引力,文博类电视节目应与受众的期待视野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不仅要满足受众的娱乐期待与社交期待,更要通过引导文化期待、平衡身份期待、强化情感期待实现对受众期待视野的超越乃至校正。  相似文献   

11.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便受到观众赞许,其大胆创新节目叙事艺术使"文物活起来",用"记录式综艺"的叙事模式讲述文物的前生今世,用多元叙述者表达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记忆,用丰富的叙事技巧强化视听感受,带给观众全新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体验.  相似文献   

12.
斩获第23届上海电视节"最佳季播电视节目"的《朗读者》自播出以来,凭借其文化深度、情感温度与人文情怀吸引众多传统媒体受众以及新媒体用户的关注、喜爱.本文欲研究这档以"访谈+朗读"为形式,融思想性、情感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文化类节目如何来展现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2017年开年,《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三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清流热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和专家学者的关注讨论。参考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过往与现状,能够分析出热潮的兴起原因,从而更冷静地意识到,所谓"清流热潮"无非是宏观政策与市场适应下的一次电视节目调整,是否能挽救当前时代的文化缺失,还应长远观望。  相似文献   

14.
近十余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化类节目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各大卫视相继跟进,视频网站积极布局,内容、题材、形态不断创新和多维拓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大众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文化类电视节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进行了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其颇具意义的探索为公共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带来新的思路。文章对近年来央视热播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成功之处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其在阅读推广内容、阅读推广形式、传播方式、阅读环境空间、价值效益延伸等方面带给公共图书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警务类电视节目具有普法传播教育、警示、满足公众知情权、舆论监督和帮助侦查破案等作用;其负面影响体现为:与司法的矛盾、与侦查的冲突、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违反"无罪推定原则"、诱发犯罪、增强公众的不安和危险感等.警务类电视节目应贯彻"12字方针",做到适度、平衡和以正面导向为主.  相似文献   

16.
"新闻立台",新闻类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诸多形式中最夺目的一种,它借助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多种语言符号的电视语言,向观众迅速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展示社会环境的变化。新闻类电视节目与其他电视节目一样,有自身的规律和技巧,而电视画面编辑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电视节目后期加工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美食类电视节目构成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杰 《东南传播》2013,(4):80-82
燧人氏五万年前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此人类开始了烹饪,随着时代的进步,饮食文化慢慢丰富起了她的内涵。人们已经从果腹的基本需求,到饕餮的物质享受,再到养生的健康追求,人们对美食的态度不断发生着变化,同样我们的美食电视节目也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迅速地丰富了起来,它既迎合了人们的饮食需求,又弘扬着中华美食文化。本文将深入分析美食类电视节目的各种构成元素,结合多档美食类电视节目探讨其如何进行选择以满足受众需求,并能发挥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平台,带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其中,《朗读者》节目自开播以来获得很多现象级的成功,成为文化类电视节目制作的优秀典范.因此,本文从节目理念、朗读内容、环节设计和节目嘉宾四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朗读者》节目的价值坚守和模式创新,以期为文化类电视节目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露露 《档案学研究》2019,33(2):99-103
档案类电视节目可以分为文献纪录类、历史揭秘类、调查访谈类和文化情感类四类,而《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热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意识和时代情感需求的转变。除了基本的记忆建构功能外,还可将档案类电视节目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记忆表征体系,从集体和个体层面进行公众情感价值的社会再生产建构,而这一建构过程具体表现为档案内容源的选择、档案节目场景的营造和公众参与体验的情感再生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体育类电视节目的文化内涵设置、文化建构、文化表达的分析,认为体育类电视节目对文化重塑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体育类电视节目整体上呈现出大情怀与正能量、爱心助力与践行公益、对舶来文化本土创新的文化内涵;通过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奥林匹克文化的怀旧呈现、地域文化的景观呈现的方式建构了不同形式的文化;并通过融合传播、体验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对节目的文化进行了表达,实现了体育类节目从"娱乐至死"到"文化重塑"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