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晓娜 《今传媒》2016,(12):64-65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手机媒体对"90"后的大学生来说,不仅是联系工具,更是学习、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伴侣".本文通过对运城学院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研究,掌握该校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手机媒体对他们的影响,以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  相似文献   

2.
WEB2.0技术的革新发展,使以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的普及应用,将社交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其中,大学生群体利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的频率和时间不断增加和延长,手机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了进一步调查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状况,分析研究"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本文以大连市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及相关的资料整理,旨在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针对出现问题给予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易斌  李斌  黄华彩 《晋图学刊》2015,(2):34-36,78
新媒体环境下,数字阅读所具有的诸多优势使其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但其所存在的"浅阅读"负面影响不能忽视,高校图书馆应当创新多种导读工作策略,包括:针对不同特点的读者群进行阅读推荐工作;以大学生为主导,激发其"深阅读"兴趣;创建多元的网络阅读平台,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通过移动图书馆积极开展手机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4.
手机媒体强势崛起,迅速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青年对于手机媒体的依赖性日益增强,手机媒体在交流方面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对于传统式人际交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人际交往能力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技能与素质,社交能力与人际关系也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高校应紧抓学生现状与特点,积极帮助其认识到手机媒体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并加以引导,在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手机媒体使用意识,使现代科技在生活中发挥真正的有利作用。本文以西部某高校为例,通过聚焦手机媒体各发展阶段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促进与抑制,探究媒体大环境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有效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以大学生网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大学生网民手机阅读行为的使用动机与使用满足度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网民手机阅读行为有五种动机:使用便捷、友好互动、阅读体验、知识娱乐以及个性呈现,且使用动机具有普遍互通性,无人口统计学(如性别、专业背景)层面的差异;大学生网民手机阅读满足度呈中等偏上水平,产品仍有广阔提升空间,使用满足度亦有普遍互通性;"阅读体验"与"知识娱乐"动机对使用满足度产生较大影响,其他三个动机变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新兴媒体的应用现状以及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探讨了新兴媒体对当代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并提出整个社会应该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当代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强调阅读的本质,提倡重视阅读的"无用之用"。  相似文献   

7.
马燕 《新闻知识》2015,(2):47-49
伴随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考查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行为范式,及其对手机阅读影响的自我认知,发现其有着程度不一的"媒介依赖",其社交模式、思维方式、言语规范均受到影响,这种现象是一个"涵化"的过程。从技术方面看,则符合技术传播"创新扩散"的理论解释。为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手机阅读习惯,高校应着重挖掘和建设图书馆馆藏资源,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图书馆APP。  相似文献   

8.
论文通过对1994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探讨了山西省高校在读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手机阅读行为特征和手机阅读感知特征,结果表明:①山西省高校在读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总体上值得肯定,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是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兴趣爱好动机未占据绝对优势,手机阅读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强大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②大学生手机阅读途径较为多元化、均等化,并可能受到网络是否便捷和是否需要付费等因素的影响;阅读时长和时间选择表明,手机阅读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生手机阅读地点选择呈多样化和随机特征.③手机阅读评价(主要针对阅读内容)和收费感知分析表明,手机阅读的信息可信度、内容质量、阅读价值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且手机阅读收费的认同度很低,绝大多数不愿意接受手机阅读收费.总之,山西省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特征与其他省份调查的大学生手机阅读特征表现出诸多一致性和相似性,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手机阅读这一普遍性趋势,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和指导大学生手机阅读.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对大学生手机阅读情况展开问卷调查,在分析大学生手机阅读内容、方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建设易用的手机阅读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的手机阅读内容,加强大学生手机阅读管理等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09年3G牌照发放以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表现得活力十足,尤其是手机媒体。本文基于对南京市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通过对当下手机媒体的发展、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等情况,并根据手机媒体的特点,分析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以及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更倾向于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手机阅读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新疆大学生手机阅读呈现出普遍性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从阅读目的、阅读方式、阅读时长、阅读使用频率、阅读内容等角度,采用问卷调查等调研方式,以新疆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手机阅读的现状及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从阅读方式、阅读认知程度、阅读APP、阅读时间、购买意愿等角度了解大学生手机阅读状况,对手机阅读满意度进行比较,探讨其中发现的问题,同时针对手机阅读渐成大学生主要阅读方式之一,学生阅读的娱乐化倾向明显等阅读习惯的变迁,从国家、内容供应商、出版社、学校四个层面提出了阅读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应用不断丰富,手机阅读成为新的阅读形式.越来越多的作者、出版商和手机产业链上下游,开始关注并尝试进入手机出版领域.目前,国家尚无法律法规对手机出版进行明确定义,但随着手机上网的日益普及,手机出版也日益发达.手机出版是指"以通信WAP网络为信息的传播途径,将著作、图画、声频、视频、符号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内容数字化,以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发送到手机用户终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的实时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利用手机看书和听书在阅读效果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提升大学生手机阅读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实验法,选取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相同时间内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对手机看书和听书的阅读效果进行测评,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利用手机看书与听书的阅读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利用手机看书的阅读效果要比利用手机听书的阅读效果更好,且性别因素对大学生利用手机看书和听书没有显著影响,并提出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手机阅读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手机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被公众所广泛认知的"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内容作为无可置疑的著作权法涵盖客体是手机媒体传播的主要对象,其信息网络传播权因手机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而受到巨大威胁。手机媒体内容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是著作权法学理论应用于手机媒体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以手机媒体内容的作品性为研究基点,探讨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涵与特征,进而界定了常见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手机智能时代的来临,手机阅读成为大学主流。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底,我国手机网民已超5.27亿,1其中18—25周岁的人群高达40%以上,几乎与大学生群体重合,因此以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手机阅读的调查具有研究价值。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手机阅读当然会带来新媒体的便利、迅捷,但同样会带来隐患,尤其是对大学故有的传统阅读习惯,将带来直接的、尖锐的问题。乐观者对此固然会说"好得很",悲观者却担  相似文献   

17.
从手机阅读需求、手机读物寻求和手机阅读利用行为等方面对胶东地区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现状与特征,提出手机阅读服务机构应针对大学生用户的需求与行为特征提供手机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手机阅读需求、手机读物寻求和手机阅读利用行为等方面对胶东地区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现状与特征,提出手机阅读服务机构应针对大学生用户的需求与行为特征提供手机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手机阅读由时尚到风行,曾让我们津津乐道的"开卷有益"或许有一天将为"开机有益"取而代之。尽管我们坚信纸质媒体不会因此而消亡,但这种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所聚集的能量,所散发"效应"的叫好"声"大有淹没印刷机器的轰鸣,尽管不是纸介媒体的末日,但的确是传统期刊社未来发展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因为网络正在改变阅读方式,手机阅读从时尚到普及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20.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一部智能手机就可让我们随时随地上网.通过手机上网,受众能够实现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设计开发将校园生活与学习信息结合起来的APP.这类手机APP,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取校园资讯、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其娱乐生活等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