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国庆:我们在80年代末的时候,当时的演出机构用的名称是30年代走江湖留下来的“走穴”的名词,最后读白了就是“走学”,边走边学。这是江湖老艺人留下来的词,现在21世纪,网络化了,可当时艺术形式特别逗,大家对音乐接受的话,不希望特别正规,比如说美声开演唱会,相声搞专场相声晚会,时装模特单走一个“秀”,没人看这个,就组台,  相似文献   

2.
蒋威 《大观周刊》2011,(27):145-145
在办公室里,我们时常会听到教师们议论:“唉,我班的学生计算题准确率太低了,不知怎么搞的”“按要求5分钟时间就能完成的,大部分学生做了一节课”“他们真是粗心大意,明明是先计算乘,他就是要先算加”“我们班的××同学,经常把25看成52,37看成73呀,真是的”……这许多的问题,归纳成为一点,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太低。那么,我们怎样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张育红 《传媒观察》2005,(11):61-61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之重要。”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思想感情,相互传递信息,主要靠语言。而语言就像河流,是经常处于交动状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实际上也一直在悄悄地变化着。这就出现了诸如“大锅饭”、“责任制”、“克隆”、“知识爆炸”、“网虫”之类的当时的流行词语。  相似文献   

4.
五年前,我看过一篇章,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公司——英国BBC广播公司的总裁讲:“21世纪是广播的世纪”。当时,我的理解是:之所以说“广播的世纪”,是不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电视或报纸用不上了,广播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另外,人民的生活富裕以后,汽车进入家庭,可以在汽车里听广播。当时想得比较单一和狭窄。  相似文献   

5.
《信息系统工程》2004,(11):17-17
10 月27 日,NASA 在其位于加利福尼亚的A m e s 研究中心揭开了这台世界上最新最强的超级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这台被称作“哥伦比亚”号的超级计算机拥有世界上最强的计算系统。取名为“哥伦比亚”旨在纪念去年2月1 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中的全体死难人员。 “这个惊人的新型计算系统极大提升了N A S A 的计算能力,也使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方面的能力发生了革命性转变。”Ames 研究中心主任G.Scott Hubbard 说,“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快,也最具运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使NASA 的超级计算能力增加了十倍。‘哥伦比亚‘除…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与版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叶,由美国军方开发的、冷战时期用于军事目的的ARPA NET(美国国防部尖端研究计划局计算机网),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演变成为公开的信息传播网络,为电讯、传媒、医疗、教育、娱乐、商务等产业提供了快速、高效、方便的服务,促进了全球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网络技术引起的这一戏剧性的重大变化,大概是美国军方当时未曾料到的,也许这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不过,这个“上帝”不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的国际“仕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年底,几经努力之后,国际奥委会终于同意:2008年8月21到24日,在北京奥运期间举行“北京2008年奥运会武术比赛”。北京奥组委执行委员魏纪中对记者说,“国际奥委会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照顾,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说来你许会咋舌:我的头一篇就获了奖!不信?听我道来──自这以前,咱也做过许多“无用功”:写稿不少,投出去也不少,却都泥牛入海,没有回声。我在寻觅着契机。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在总参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当报道员的我,请假到一家地方理发店理发。3D上下年龄的女理发师边理边问我:“你是哪个部队的?”我答:“炮院的”。她又问:“你们有个姓马的大校么?高个儿,东北D音,蛮有风度的。”我略作思索,那肯定是我们政治部马副主任!我反问:“您认识他?”,“他这个人爱管闲事儿。上个礼拜天,当时没顾客,我们几个理发…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浙江的“鼠疫”防疫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存灵 《浙江档案》2003,(5):40-40,44
今春以来,突如其来的“非典”的确闹得国人人心惶惶,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政府防疫能力问题。60年前的浙江大地,也正是鼠疫等病菌横流肆虐,弄得人人自危。不过,那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一群披着白衣大褂,干着与医生天职相反的罪恶活动的恶魔——日军细菌战部队人为制造的灾祸。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是如何进行鼠疫防疫战的,这也许对我们今天的抗“非典”斗争有所借鉴。鼠疫,俗称“黑死病”,又被称为“一号病”,是可怕的烈性传染病。14世纪,这一“黑色疫魔”的足迹曾踏遍了欧洲大地,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占…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新闻界大多是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敏感,但我们在“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中,会觉得可以将“发现”、“判断”、“能力”这几个关键词归入心理学范畴。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4):99-106
名人情结不可无:名人、领导与学林图书 我在介绍“学林”的“青年学者丛书”时,曾经说过,我们当时提了一个口号叫做“不薄名人爱新人”。意思是在尊重名人的同时,努力为当时尚无名气但很有前途的新人做一些扶持的工作。那时强调的是“爱新人”的一面。这里,回过头来,想说一说“不薄名人”即尊重名人的另一面。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也是颇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我们正在经历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信息传播革命。记得许多年前,当时还是一个参议员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明了“信息高速路”一词,从那时起这条路就开始向信息超速路升级,它为了高速传播建立了复杂而广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这就使我们想起19世纪末,当时就有一批人说:科学的认识已经到头了,20世纪不是科学的世纪。然而就是在19世纪末,光谱分析透露了星光的秘密,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使我们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也进一步打开宇宙的大门。相对论的发现应该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20世纪是科学突飞猛进的世纪。  相似文献   

14.
5月11日,《南方日报》头版刊发了一张当时仍然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肖扬参加广东团讨论时的巨幅照片,图中的肖扬仰天长笑。15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会见记者时说,这是给他印象最深的报道,“……那种‘仰天长笑’的味道,非常人性化地展示了共和国首席大法官的喜怒哀乐。”“我们的报纸敢发这样的照片,就是思想解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在论及广告语言的艺术特色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上世纪末发生在万家乐与神州的广告之争,业内也称“万神”大比拼。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广告大战,我以为发端于此,至少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标志。1988年广东顺德“万家乐”请当时红得发紫的香港明星汪明荃做广告,打出了“万家乐,乐万家”的广告词,这句广告词堪称中国广告的经  相似文献   

16.
高山 《航空档案》2006,(11):28-33
自1958年开始,在大跃进思潮的带动下,航空部门的狂热风也随之四起。但由于航空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力量分散以及航空设计人员还没有掌握包括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等学科在内的相关航空理论基础,最终导致命名为“东风”107和“东风”-113的一批“豪言”项目以失败而告终。六院成立后,在吸取1958年以来航空科研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为顺应科研发展规律,提出当时的任务首先是要摸透“米格”-21,保证“米格”21的仿制。然后在摸透“米格”-21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比它性能更好的战斗机。  相似文献   

17.
1996年12月9日,我们四川省报业人士访美团一行十八人来到旧金山,访问了《侨报》美西版总部。《侨报》是1990年1月5日在纽约创刊的,当时只是一份周报,每逢星期五出版,由新成立的太平洋文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之所以新办这张报,是因为当时有两家华侨报纸相继关门。这两家报纸的一些老报人觉得没有报办不行,就自己出钱,想办法办起了《侨报》。《侨报》发刊词上宣布其办报宗旨是:“谋求华人福扯,关怀故土吾民和放眼世界”,并指出“我们生活在海外,尤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一个没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民族,是叫人瞧不…  相似文献   

18.
吴迪 《新闻知识》2001,(5):31-32
40年代《申报》的社会新闻版,经常刊载上海本埠或全国各地的珍闻异事巨案异象、风花雪月等等新闻事件,都是当时的广大读所喜闻乐见的,然而,1948年4月至7月《申报》却刊登了一系列最终被证实是假造的关于“杨妹事件”的连续报道。人们因此不禁要问,在当时中国享有极高声誉的《申报》缘何做出了这样对广大读极不负责的报道,以及究竟是哪些因素诱发了此系列报道的出炉,现在就让我们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这一引起当时社会轰动的新闻事件,并揭示出对新闻“把关人”在判断新闻真伪和决定新闻权舍时,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强 《大观周刊》2011,(37):36-36,25
李贽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思想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侯王与庶人同等”,“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等一些惊世骇俗的思想理论,使他成为让道学家们十分痛恨的“异端之尤” 。李贽异端思想的产生绝非偶然,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当时特殊的社会大环境以及李贽的个人性格和坎坷的人生经历等方面加以考察。两者在历史的安排下相遇并发生相互作用,使得这一系列反叛思想得以借李贽之口说出。  相似文献   

20.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4年12月21日上的《“办证”与“教授”之间》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构思独特、对比强烈的评论佳作。稿件刊出后,不少主流网站予以转载,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首先被报社评为“星稿”。之后又受到了“中国新闻奖”评委们的青睐。它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下述三点写作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