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战常形     
段嵘 《围棋天地》2014,(15):71-73
“尖”,也叫“小尖”,是无比坚实的棋形,两子之间联系紧密,完全不必担心被切断,这一着应用范围很广。下面通过一些实战中常见的棋形,来加深我们对“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计算与感觉     
《围棋天地》2008,(20):73-74
断,是一种重要的战术手段,其目的为进攻、为杀棋、为借力、为搅乱不一而足,其手法或切断,或分断,或截断凡此种种,总之“棋从断处生”。  相似文献   

3.
段嵘 《围棋天地》2010,(7):87-88
切断和封锁是杀棋的两个重要环节,说到封锁的手段,很多棋友自然会想到的手法是“挡”,而说到切断,自然会想到“断”,久而久之,有的棋友就形成了某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时,除了条件反射般地使用“挡”、“断”、“打吃”等直白露骨的手法来应付,越来越懒得想其他的办法了。  相似文献   

4.
孙志刚 《围棋天地》2014,(24):81-88
日本的某围棋杂志上就“业余爱好者提高棋力的最佳方法”对三十位专业棋手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多做诘棋”.其次是“打专家的棋谱”。吴清源在1975年出版的自己最初的创作诘棋集《吴清源诘棋集一初级编》中的序言中,对经常向自己讨教“如何才能提高棋艺”的爱好者们讲到“无论布局多么流畅、侵分多么巧妙,在关键时刻大棋顿死的话.那棋就一下子结束了。”可以说吴清源始终坚持“欲精技艺,诘棋为首”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第22条掌握高效的形 提高棋艺的捷径 什么是象棋中所说的“形”?最朴素的理解就是,若干棋子在棋盘上组合成的各种形状或图案,就称为“形”或“棋形”(特别说明:只有一方棋子组成的形状才可以叫形或棋形).比如我们常见的担子炮、连环马,都是局部常见的棋形.就全盘而言,攻防两端效率好的棋形,我们称之为“好形”;攻防两端效率不高的棋形,我们称之为“坏形”或“恶形”;被对方攻击且无解杀办法的棋形,我们称之为“死形”;子力拥塞缺少腾挪空间的棋形,我们称之为“愚形”;棋盘上对方防守阵形中,防守子力完整且子力之间联系紧密,或者对方子力集中的一侧,我们可以称为“厚形”或者“厚势”,反之我们称为“薄形”或者是“空形”.  相似文献   

6.
二、阻断敌车(下) 因为车太能干,所以能者多劳.车在实战中,经常需要保护友军.无论进攻或防守,也常和友军配合.破坏这种保护与配合,包括切断敌车和其主将的联系,都是阻断战术要去执行的战斗任务. 我们先来看“断车炮”.车炮同线,可攻可守,这种配置在实战中屡见不鲜.打击这种配置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切断它,“棋从断处生”.图1,红过河马逼退了黑马,现在可以炮取中卒,先手便宜.但是红方临场保留了这一先手,先跳马切断黑车炮联系,要求捉炮得子.  相似文献   

7.
棋谚图说     
段嵘 《围棋天地》2006,(4):90-91
在实战中对“断”这一招善加利用。无疑会成为克敌制胜的利器。但对于许多爱好者来说。棋被对方切断之后该怎么办也是一个让人颇感头痛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第31条 浪费有效步数就是将先手拱手相让 在对弈过程中,棋手无论进攻还是防守,其核心的要求就是效率。效率在棋上反映的一个标准就是有效步数。为什么在步数的前面加上一个有效呢?“有效”的本意是指有效果、有效力。反映到行棋过程中,就是指棋手的行棋必须要有一定效果,盲目的走棋,达不到效果的棋,都不是有效步数。下面我们用一个最简明的例子来对有效步数进行形象说明。  相似文献   

9.
大凡学棋者,都希望自己长棋,却往往不知道如何才能长棋。所谓长棋,其实就是有关围棋的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飞跃”。要想达到这种“飞跃”的“果”,必须有两个“因”——一个是“练”,一个是“不练”。在这“练”与“不练”之间,棋就长上去了。 先说“  相似文献   

10.
棋迷俱乐部     
棋逢吴穹 喜欢下围棋的人在棋盘上往往不大谦虚。棋赢了,自然是自己棋艺高明的缘故;棋输了,则是由于不小心下错了棋。若是棋力相近者,那就更加互不服气了。比如说,我对吴穹就是这种心态。当然,想必他对我也是如此。 和吴穹下棋,局后我是不大愿意复盘的。主要在于我总是“棋艺高明”的时候少,而“下错棋”的时候多,复盘起来未免有些无趣;二则由于他太会“讲”棋了,一复盘,边摆棋边论道,其神态举止活象那位常在央视纹枰论道节目中讲棋的华以刚先生,一副诲人不倦的样子。除偶尔作自我检讨之外,嘴里说的尽是人家的不是:这一手…  相似文献   

11.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13,(17):102-107
围棋三老,就是棋界耳熟能详的陈祖德、王汝南、华以刚三位元老,他们都分别担任过中国棋院的掌门人。只可惜陈老已经过世。笔者非棋界中人,误入“棋”途,顶着个“围棋博士”的名头,在棋界招摇,然后有了与三老的种种交往。回想起来,点点滴滴倍觉温馨。拉杂写下,权当三老外传、花絮。当然也借三老之光,顺便“王婆卖瓜”一下,呵呵。  相似文献   

12.
打马棋     
打马棋中国古代棋类繁多,但今人所论者,不外围棋、象棋、六博等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尚盛行一种以“马格钱”作为棋子的棋类,这就是打马棋。据《古泉汇考》介绍:“打马用铜或牙角为钱样,共五十四枚,上刻良马,布图四面以投子掷打之”。可见,打马棋所用棋子多以铜...  相似文献   

13.
王元 《围棋天地》2010,(16):43-52
三星杯世界赛的“预选制”,已经实行了多年。回首望去,让人不能不由衷感叹: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在竞争的行当中,最有优越性的规则,就是使竞赛的层面尽可能地深尽可能地广,同时,使参与门槛尽可能地低,参与者的自主权尽可能地大。而这些要求,三星杯世界赛的“预选制”,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因此,棋界的人们,有理由对“预选制”给予更多的关注。另外,正因为当今棋界高手众多,远远不是世界大赛“本赛”的32个参赛名额所能包括,所以,就是在形似于“海选”的“预选制”比赛中,即有许多盾号很高的棋局,更有不计其数的耐人寻味的棋中话题。  相似文献   

14.
刚学围棋的时候,朋友曾送过我一部绝版的《棋经》。记得开篇头一句话就是“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当时不解其意,稀里胡涂地下了二十多年棋,棋艺虽没啥大长进,悟性却得了一些。随着参横斗转,原本木讷的脑子也开了点儿窍。“棋始以正合”,说的应该是,天下所有的棋,从理论上讲  相似文献   

15.
郎祺琪:为棋而生的女孩儿 一 我平生最痴迷的,就是中国象棋了,每当下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电脑和别人下一盘,下够了,再上象棋网站看看棋人棋事,一次浏览成都棋院的网站,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原因是文中痴迷象棋的父女名字很有趣. 在第三届“迎春杯”成都市象棋家庭联谊赛上,笔者又见到了蓬安籍青少年好苗子郎祺琪.她在2011年宁波举行的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中获得女子12岁组冠军.  相似文献   

16.
第三节攻彼顾我 “攻彼顾我”,这条要决的意思似乎很容易理解,就是“攻击对方的时候要注意照顾自己”。,要诀中隐含着一个棋理——“相机而攻”。本条要诀的核心在“顾”字上。  相似文献   

17.
图1,选自江湖残局“征西”中的一个棋势。棋例裁决不仅仅限于比赛,它也被应用到江湖残局的破解中.此图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18.
二、有条件时巧运用,或逼或诱或馈赠 这是掌握棋谚的第二重境界。当客观上具备一定条件时,要不失时机,让棋谚为我所用。具体到“车不立险地”这条棋谚,就是要软硬兼施,设法让敌车立于险地,再加以利用,从而收到满意的效果。本文介绍三种常见的方法:逼他,诱他,免费送他。  相似文献   

19.
起“不过壹盘”这个网名,是想每天最多下一盘棋,要认真下,下出质量,同时增长棋艺。事实上往往下起棋来就忘了“不过壹盘”了。有时间看看棋书,或赶上世界大赛跟踪职业棋手的在线解说,就能上5D,连拍数盘过完棋瘾后便沦落到3D了,也就是这实力了。自我认为,较通棋理,活学活用,尤其用棋理指导工作和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不止5D的水平了。  相似文献   

20.
加谬说过:“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有什么人能让我真正地说出‘我了解这个!”’这就是加谬最有名的“荒谬论”。世界在他看来是荒谬的,因为你根本就解释不清楚这个世界,未知未竟的领域太多了。 孔丘说过:“知其不可而为之,方为君子也。”这种进取心可以被视为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论”,尽管知道皓首穷经也不可能洞察某种东西,希望渺茫,但仍然秉持一种热情和态度去做。 下棋、看棋、观棋、写棋已经15年,对围棋的“荒谬论”和“热爱论”有一点心得。 荒谬论 “在将棋九段芹泽博文去世前几个月,我们曾就‘关于围棋和将棋,我们到底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