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不要秘诀的秘诀》选自邓拓的杂文集《燕山夜话》,文章着重论述要有“专心致志、痛下功夫”的态度,要遵循科学的学习方法,告诫人们绝无捷径可走和秘诀可寻。作为杂文,作者是循循善诱、开导规劝。在写法上,则是有叙有议,博引古今,娓娓道来;引文精要贴切,议论蕴含情趣,加上正反对比破立结合,鲜明而深刻地突出了主题。读完文章,人们定会豁然开朗,读书治学虽无什么“秘诀”,但却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成功的经验,值得效法和遵循。通观全篇,文章的主体是以四段引文为核心,熟练而有效地运用破立结合的方法,从四个方面来道出“秘诀”的。第一段是引用明代著名学者吴  相似文献   

2.
邓拓的杂文《不要秘诀的秘诀》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教师在导读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领悟,“自能通解”。下面以吕老师的教学片断为例,探讨本文所论述的“秘决”。一、从文题用语入手,弄懂它的含义,品赏它的幽默情趣。吕老师板书题目后,没有直接解释题意,而是用不同的读法断开音节念。先念成“不要/秘决的/秘诀”,同学们听了好像似是而非;继而念成“不要/秘诀的秘  相似文献   

3.
父亲教儿子:“你成功的秘诀就是信守诺言和聪明。当你向某人许下诺言时,无论如何你都要实现,这就叫作信守承诺。”  相似文献   

4.
陈汉辉 《广西教育》2008,(16):44-44
有部分学生在作文时,往往满脸愁云,虽然绞尽脑汁,但仍笔端凝滞,其实就是“榨文”了。想要作文的思绪如泉涌,其实是有它的秘诀的。  相似文献   

5.
秘诀     
从前有个出色的雕塑家,他的手艺远近闻名。一天,一个雕塑爱好者向他请教秘诀,雕塑家毫不隐瞒地说:“没什么秘诀,只要做到以下两点就行了——一是把鼻子雕大一点,二是把眼睛雕小一点。鼻子大了,还可以往小里修改:眼睛小了,还可以扩大。如果一开始鼻子就小了,就再也无法加大了;眼睛一开始雕大了,也就没办法改小了。”  相似文献   

6.
邓拓在《不要秘诀的秘诀》(高中语文第六册)一文中,提出“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着,引用《庄子·天道篇》中齐人轮扁的故事,借以说明“古代只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芽”。从而告诉人们读书应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轮扁真的有过“类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思想的萌芽吗?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庄子·天道篇》原文,发现在课文引文后面还有一段文字,篇幅不长,抄录如下: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问。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本期我们为大家选编了两篇谈读书的文章。《读书有秘诀吗》给读书茫然者指点迷津,告诉我们一些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断想》则引领朋友们进入一种读书的境界,让我们“怡然自得,超然物外”。  相似文献   

8.
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到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毫无价值,目的只是骗人。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一见有这些秘诀,满心欢喜,结果就不免上当。现在这类秘诀大概已经无人问津了吧!然而,我觉得还有人仍然抱着找秘诀的心情,而不肯立志用功。因此,向他们敲一下警钟还是必要的。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订了一份学规,上面写到:“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  相似文献   

9.
《不要秘诀的秘诀》是一篇以介绍正确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为主的杂文。由于作者介绍的目的是要向不肯立志用功者敲一下警钟,证明读书没有秘诀可言,因此,这种介绍就带有很强的论辩和说理的色彩。文章成功地运用了引言论证的方法,有力地击响了促人醒悟、催人发愤的钟声。一、引用准。引言论证的说服力首先要求引用“准”,一是引用的文字要准确无误,二是引用的文字要扣准说理中心,针对性强。本文的引言都准确地引的了原文,除吴梦祥的《学规》外,还介绍了引言的出处,有根有据,真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有一篇《作秘诀》,通篇叙述的都是骗人的“秘诀”。只在结尾时“反-调”,说明秘诀是没有的,如果说有,也不过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话虽浅显,说到了点子上。今天青年人的习作特别是学生的作,与鲁迅时代有异,但也有相通之处。如果针对他们的缺点“反一调”,那就是“有真意,去虚假.少皮傅,勿胡编。”本重在揭示从高考作中发现的缺陷,以引起教师和未来考生的注意,并印证“有真意,去虚假,少皮傅,勿胡编”对某些学生来说确实不失为“作秘诀”。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否有秘诀?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几则关于写作的轶闻。表面上看是幽默,实际上却道出了绝妙的写作秘诀。  相似文献   

12.
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毫无价值,目的只是骗人。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一见有这些秘诀,满心欢喜,结果就不免上当。现在这类秘诀大概已经无人问津了吧!然而,我觉得还有人仍然抱着找秘诀的心情,而不肯立志用功。因此,向他们敲一下警钟还是必要的。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①十寒,则虽读…  相似文献   

13.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只青蛙掉在了一个坑里,它们想跳出来,但是坑太深,跳起来很吃力。坑外有很多青蛙就对它们喊:“不要跳了,跳也白费力。”一只青蛙不眺了,趴在坑底,太阳逐渐升高,它被晒死了。另一只青蛙在它们的喊声中越眺越欢,最终一跃眺出深坑。坑外的青蛙过来问它:“我们让你不要跳了,你为什么越跳越欢呢?”这只青蛙说:“我的听力不好,我还以为你们在喊加油呢!”这则寓言深刻地告诉我们,嘲讽带来怠惰,激励产生自信。  相似文献   

14.
成功秘诀     
有一位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迫切希望自己能尽快获得成功。他听说有一位智者知道成功的秘诀,于是就去找那位智者。经过多方打听和漫长而艰苦的长途跋涉,他终于找到了智者。  相似文献   

15.
当你翻开本期杂志的时候,离全国统一高考的时间可能就很近了。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在很多年以前,牛津大学曾经举办过一个“成功秘诀”的讲座,  相似文献   

16.
朱丽娜 《教育现代化》2005,(12):122-12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一千多年前,韩愈就已精辟地诠释了教师的责任和作用。但是,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呢?做一个好老师,尤其是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是有秘诀的,秘诀概括起来说,只有一个字——爱。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目睹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我也正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我的许许多多学生奉献着爱。  相似文献   

17.
长寿秘诀     
《初中生》2007,(5):61-61
科研人员认为,适当地接触少量“有害物”能够增强抗衰老能力。比如,晒太阳,适当饮酒,接受低强度辐射等。成功的人生也有助于长寿。曾有研究发现,受过良好教育、有财富和地位的人士比普通人的平均寿命高三倍。勤思考勤用脑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功能,防止过早出现智力衰弱,甚至痴呆。另外,保持信仰或友谊,让生活更充实,随时享受生活的乐趣,是长寿的秘诀。  相似文献   

18.
成功秘诀     
“拼命吹!”风说。“要能拍!”照相机说。“要罩得住。”蚊帐说。“无孔不入。”钉子说。“口锋要锐利。”刀子说。“容量要大。”冰箱说。“永远保持冷静。”冷气机说。“有扫荡黑暗带来光明的本事。”火说。“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茶壶说。成功秘诀  相似文献   

19.
部分学生在作文时,往往满脸愁云,虽然绞尽脑汁,但仍笔端凝滞,其实就是"榨文"了.想要作文的思绪如泉涌,其实有它的秘诀.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问:写作有没有秘诀?回答是:没有。鲁迅当年就曾明白无误地告诉过前来讨教的青年:创作没有秘诀,千万不要相信“小说作法”一类的骗木。他指出:创作是并没有什么秘诀的,能够交头接耳,一句话就传授给别一个的,倘不然,只要有这秘诀,就真可以登广告,收学费,开一个三天包成文豪学校了。以中国之大,或者也许会有罢,但是,这其实是骗子。(《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在另一篇文章中,鲁迅又指出:……做医生的有秘方,做厨子的有秘法,开点心铺子的有秘传……,但是,作文却好象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目下的刊物上,虽然常见什么“父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