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超重和失重问题在高考中常出现,但它的出现不会很直接的给出是超重和是失重,要考生在对题目进行分析时才能知道在某一阶段该物体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判断完后才能对题目进行进一步的解答.在涉及到牛顿运动定律时我们常能遇见这类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利用超重失重的观点来解题.下面就主要将超重失重分两个点来讲解一下:一个是对超重失重概念、定义的理解,此类知识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察,另一个则是对超重失重分析计算能力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1对超重失重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中会顾名思义的认为"超重就是物体重力增加了,失重就是物体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则是物体不受重力了".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要先知道我们在生活中是怎样来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其基本原理是"二力平衡原理".用一根弹簧秤挂起重物,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3.
赵彩峰 《课外阅读》2011,(8):194-195
超重、失重现象是常见的物理现象,是学习完牛顿运动定律后的知识迁移和应用,是重和典型的应用知识点。超重和失重是一个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并且和航天技术紧密联系,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但是,由于同学们对超重和失重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因而不容易建立正确的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有时甚至形成错误的思想。因此我们必须走出超重和失重的误区,摆脱对超重和失重理解的锗误模式。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 当教到圆周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有个学生问笔者一个问题:高一上学期老师在进行超、失重教学时,教给我们这样一个方法:判断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就是看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或加速度的分量)的方向,与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无关.当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加速度向下且a=g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5.
超重和失重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 ,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竖直方向上作变速运动的应用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线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 ,物体产生超重现象 ;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线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重力 ,物体产生失重现象 ;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时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现象。在实际应用中 ,如果能灵活运用失重和超重的概念去处理问题 ,将受益匪浅。一、根据加速度方向直接判断是超重还是失重现象 ,得出压力或拉力的变化情况例 1 一个人站在医用体重…  相似文献   

6.
超重和失重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高中物理属于常见问题,下面通过三个实例,探讨分析超重、失重产生的条件以及对超重与失重的另一种认识。  相似文献   

7.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超重和失重”为例,从“问题”“活动”“生成”3个维度构建物理高阶思维课堂。课前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利用手机、体重秤、便携式手提秤等家用设备探究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课上通过问题驱动呈现超重和失重的认识过程,区分超重和失重的方法,运用Phyphox软件测量手机对手掌压力的极值,推理压力为零条件下的手机受力特点并建立完全失重概念,并通过有关太空生活的问题深化对完全失重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由电梯实验入手研究超重、失重现象,得出超重、失重概念,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失重规律.用钩码和橡皮筋模拟"蹦极跳",利用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嚣在电脑中得出橡皮筋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分析蹦极中的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过程,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1问题提出 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高中物理课本中有一课内容讲解<失重和超重现象>,但实验研究失重和超重现象的都是一些向上或向下直线运动的实验,而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而绝大多数是圆周运动和旋转运动的.能不能设计一种带有旋转运动的"失重和超重现象实验仪"呢?我们想到了初中物理中<机械能转换与守恒>这一节的重要实验--麦克斯韦滚摆实验.麦克斯韦滚摆在运动过程中,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那么滚摆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失重和超重现象呢?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个"麦克斯韦滚摆失重、超重实验仪".对麦克斯韦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失重和超重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人教版)把超重和失重的内容重新编人高中物理,对理解超重、失重现象及宇宙开发起着极其重要作用,超重是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从运动状态上讲就是加速度向上的运动,即加速上升、减速下降.失重是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表现为加速度向下的运动,即加速下降、减速上升.对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处于超重、失重状态时,物体的浮力会发生变化吗?  相似文献   

11.
失重和超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也是教学的难点。真重就是物体的重力 ;视重就是秤的视数。视重小于真重的物理现象叫做失重 ;视重大于真重的物理现象叫做超重。  相似文献   

12.
唐慧 《考试周刊》2011,(33):168-168
超重或失重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竖直方向上的应用,产生原因是物体具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时测量仪器上的读数常称为视重。视重不等于实际物重。当发生超重现象时,视重大于物重;发生失重现象时,视重小于物重;发生完全失重现象时,视重等于零。例如一个人站在电梯中的台秤上,若电梯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三年级物理教科书(1991年版)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节中,以升降机加速上升和加速下降为例描述了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但超重和失重概念往往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且超重和失重实验又是演示实验中的一个难题。为填补超重失重知识点的实验空白,突破这...  相似文献   

14.
指导学生利用超重和失重知识分析有关的力学问题,会使物理概念十分清晰,问题变得很简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超重和失重的概念质量为m的物体以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运动时,它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N(或对竖直悬线的张力T)大于物体的重量,等于m(g+a).这种现象叫物体超重.常说物体超重了ma同理,物体以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运动时,上述压力N(或张力T)等于m(g-a).这种现象叫物体失重,常说物体失重了ma.如果a=g则压力N(或张力T)为零,我们说物体完全失重. 例如,在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的物体,由于它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就是卫星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g,所以该物体对卫星底板的压力为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15.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究竟什么是超重和失重以及发生的条件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而一般学校的实验室又没有现成的仪器,这就需要制作一个超重、失重演示仪。制作演示仪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把超重、失重过程的瞬时拉力长时间地保留并显示出来。笔者经过反复的研究发现,利用自行车的飞轮、链条与弹簧配合可突破难点,并制成了超重、失重演示仪,演示效果相当不错。现将其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超重与失重现象是力学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应用.大多数学生对"物体在空气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还可搞清楚,但对于"液体中物体的超重、失重现象'则感到非常困难,这是因为此类问题不仅涉及重力、弹力,还要涉及浮力在超重、失重过程中的特点.为使学生熟悉、掌握此类题型的思考方法,现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失重和超重规律解析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单个物体且加速度沿竖直方向的情况,而且对物体系、对各个方向的加速运动,均可利用失重和超重的知识来分析判断。对于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加速上升和加速下降问题,可以简化为关注系统整体的"重心"运动的超重和失重问题,即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系统重力还是小于系统重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叶安荣 《物理教师》2011,(10):20-21
本刊2011年第3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构建物理模型,例析超重失重》(以下简称文1).该文从模型角度提出了超重失重的判据,分析了多种物理过程,指出哪些属于超重失重现象,哪些又不是超重失重.笔者认为文1提出的观点存在问题,错用了所谓的模型.超重失重现象起源于生活的直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  相似文献   

19.
<正>超重和失重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对此知识点的研究,既能巩固和深化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又能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下面就对超重与失重常考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熟练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与失重现象。一、有关超重问题题型求解超重现象是指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于重力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例1据报载,我国某航天员的体重是  相似文献   

20.
超重和失重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是重力场中的物体,在重力加速度方向上有附加的加速度时产生的视重增大(超重)或减小(失重)的现象.对这类问题可在重力加速度方向上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