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自2002年以来,持续开展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的地质矿产研究。依托“三江一湄公河成矿带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老挝北部地区地质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老挝一越南长山成矿带成矿规律与靶区优选研究”、“东南亚成矿带成果集成与综合研究”、“东特提斯地区重要矿区产出环境、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分析”、“老挝万象省赛宋文县爬山矿区铁矿勘查”、“老挝8、9、14号矿权区金多金属矿普查”等项目与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地质机构开展了研究合作。  相似文献   

2.
"南美巨型成矿带重要矿床成矿背景、成矿作用与找矿潜力研究"是"全球巨型成矿带区域构造与成矿地质背景对比研究"计划项目下的工作项目.南美巨型成矿带包括圭亚那、中巴西、圣弗朗西斯科三大地盾区和亚马逊、帕纳伊巴台、巴拿那三大盆地区,在地理上主要涉及1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乌拉圭、巴拉圭6国全境,委内瑞拉南部,哥伦比亚、玻利维亚、阿根廷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10°到南纬35°,西经35°到西经70°,面积约1000 万平方公里.该项目总体目标任务是以当代先进的成矿理论为指导,以铁、锰、铜、金、铝、镍等我国短缺矿种(床)为调查和研究目标,在南美巨型成矿带选择代表性矿床,开展成矿地质条件对比研究工作,并且对该地区关键部位存在的基础地质问题进行科技攻关,总结矿床地质特征,揭示矿床分布规律和查明成(找)矿潜力,编制系列地质矿产图件,建立相应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推进钦杭成矿带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0年下达了"钦杭成矿带湖南段1:5万航空物探调查"工作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对钦杭成矿带湖南段开展1:5万高精度航磁和伽玛能谱综合测量,查明该区域航空磁力和伽玛能谱特征、分布规律及地球物理成矿背景,为工区进一步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战略性矿产勘查等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地球物理资料.该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承担,于2010年实施,2014年底完成全部野外工作量.2015年完成成果报告.项目共圈出多金属找矿远景区28个、放射性铀找矿远景区12个,新发现矿化点8处.  相似文献   

4.
该项成果依托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西北地区矿产勘查部署与选区研究”,围绕国家战略性矿种,针对西北地区重要成矿区带的地质勘查现状,在深入分析西北地区以往地质、物化探、遥感及矿产资源远景调查、矿产勘查和科研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西北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重要成矿区带进行了全面的找矿远景分析。根据西北地区阿尔泰-准噶尔成矿带、西天山-西南天山成矿带、东天山-北山地区、祁连成矿带、昆仑-阿尔金成矿带、秦岭成矿带及三江北段成矿区带等重要成矿区带的主要成矿特征、典型矿床及找矿新发现,结合多元信息综合分析,对各个成矿区带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划分了找矿远景和勘查选区。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具有优越的成矿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多样的成矿作用、复杂的矿床类型,是我国寻找众多贵重、紧缺或稀有矿产资源极具潜力的地区。然而受客观条件所限,其地质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十分薄弱,工作程度远远满足不了为国家提供战略资源保障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及时、快速、宏观和信息量丰富等优势。加大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力度,2007年12月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下达“青藏铁路沿线矿产资源遥感调查”项目任务书,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局信息中心和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负责具体实施,项目组主要成员有方洪宾、  相似文献   

6.
“中哈合作巴尔喀什-准噶尔斑岩铜矿成矿条件对比研究”是为适应新形势而设立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项目编码:1212010661315),隶属于“中国大陆周边地区主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及潜力评价”计划项目。项目在系统收集研究与我国毗邻的哈萨克斯坦国地质矿产资料,重点收集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带斑岩铜矿的地质矿产资料及对重要斑岩铜矿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国为一整体,对中哈构造单元/成矿单元进行了统一划分;阐述了成矿地质背景,以巴尔喀什-准噶尔斑岩铜矿矿产为目标,分析了成矿条件,总结了成矿规律。以板块构造及现代大陆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制定编图细则,编制了中哈接壤地区系列图件。  相似文献   

7.
秦岭成矿带金资源丰富,发育了文峪、中川、大水、天水、早子沟、寨上等众多金矿田,被誉为中国的“金腰带”。有关秦岭金矿田控矿因素多有探讨,突出的是构造控矿,但对岩浆活动在成矿中的控制作用注意不多。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秦岭团队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秦岭成矿带地质调查综合研究”、“秦岭成矿带矿产资源潜力调查”,通过对秦岭金矿田控矿因素研究,初步认为:金矿与中生代中酸性岩关系密切,岩浆源区(金矿源层、体)活化为中酸性岩过程中释放出的金是主要的金来源,岩浆作用是主要的成矿热源,中酸性岩上部外围一定范围是矿体就位的有利空间。就此提出“矿源、热再造、赋矿空间三位一体”——秦岭成矿带金矿田控矿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尚莉 《科技风》2011,(7):123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我国国土资源大调查所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它要求其评价迅速查明我国各类矿产资源的潜力,为将矿产资源及时转化成经济优势准备好基础资料。矿产预测不仅是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果也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目标。目前虽然各国研究程度不同,所用方法也不同,但是总得来说搜集评价区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成矿理论的指导下,提取成矿信息,对各种成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成矿有利地区或找矿靶区并估算其资源量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西藏矿产资源远景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藏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其独特的地质发展历史和成矿作用过程 ,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矿床类型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该文综合近年来在西藏开展的地质大调查工作的最新成果 ,在对各成矿带的主要矿床类型和优势矿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的基础上 ,根据资源找矿潜力 ,把西藏划分为 2个Ⅰ级矿产资源找矿远景区和 6个Ⅱ级矿产资源找矿远景区 ,指出位于西藏一江两河经济区的冈底斯南缘铜 -金 -多金属Ⅰ级远景区和藏东三江地区的江达 -盐井铜多金属、贵金属Ⅰ级远景区是西藏 2个最为重要的矿产资源远景区 ,尽管目前西藏地区尚属中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但其巨大的资源找矿潜力为西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陆壳再造是大陆地质演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地质现象,它包括大陆地壳的结构重建和成分重组地质过程.我国华南地区在地质上是由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组成的,其中扬子地块具有克拉通性质,而华夏地块则发育独具特色的面型陆内造山带,经历了多期复杂的陆内构造、变质和岩浆作用,发生了强烈的地壳成分重组和结构重建,形成了全球罕见的巨量有色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因此,华夏地块的陆壳再造过程、大规模岩浆活动及其与该区金属矿床的形成关系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973计划项目"华夏地块中生代陆壳再造与巨量金属成矿"以华夏地块"南岭成矿带""武夷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为重点研究地区,选取典型矿集区及区内有色稀有多金属矿床,以不同类型花岗岩成因及成矿专属性为主线,围绕"陆壳再造过程中的构造-岩浆活动与巨量金属成矿机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华夏地块陆壳再造过程、花岗岩时空演化与壳幔作用;(2)陆壳再造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机理、成矿专属性与典型矿床成矿作用;(3)华夏地块有色稀有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项目共设立6个课题,分别是:中生代陆壳再造的背景与过程;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成矿能力;陆壳再造过程中元素行为与热液成矿; "改造型"花岗岩钨锡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同熔型"花岗岩铜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华夏地块巨量金属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属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组成部分,2007~2013年,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按照全国项目办要求,开展了全省煤、铁、铜、铝、铅、锌、锰、镍、钨、钾、金、铬、钼、锑、稀土、银、锂、磷、硫、萤石、重晶石等21个矿种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在全省范围内,通过开展建造构造和大地构造相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区域成矿地质构造条件;采用矿产预测类型和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开展了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划分出沉积型、火山型、侵入岩体型、变质型、层控内生型、复合内生型等6种矿产预测方法类型,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基本摸清了全省重要矿产资源家底,并圈定出一系列新的找矿靶区,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正在实施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陆地区域地质调查在海域部分的自然延伸,是海域地质工作和矿产资源评价的基础.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项基础性、公益性和综合性的海洋国土资源调查项目."1:100万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系"十一五"国家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工作起止时间为2006-2011年,项目总经费6910万元,图幅面积28万平方公里,是依据《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9)》开展的全面、系统、综合的基础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项目.  相似文献   

13.
乌兰乌珠尔地区处于祁漫塔格铀成矿带西段,近年来在该成矿带上开展的铀矿资源远景调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找矿进展。笔者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铀矿化特征入手,认为该区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1:25万青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国际分幅编号:J51C004001)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国家专项"海洋地质保障工程"中基础调查计划的工作项目之一,工作项目编号:GZH200900501,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该项目开展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目标任务是用现代地学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在1:25万青岛幅海域范围内开展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海洋沉积动力环境调查.查明区内海底地形、地貌、海底沉积物类型、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环境地质因素分布特征,矿产资源类型和分布状况等基础地质信息.编制满足国家需求并达到国家当代科技水平的中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基础图件.  相似文献   

15.
深海作为天然基因资源库,蕴藏着巨大的应用开发潜力.在中国大洋专项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十一五"(2007年至2010年)、"十二五"项目(2012年至2015年)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深海微生物多样性与基因资源调查关键技术的合作研究"(2010年至2013年)的支持下,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联合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相关研究领域优势力量,开展了深海遗传资源调查与应用潜力评价,自主研发了一批深海微生物研究设备,开展了22个大尺度深海微生物多样性调查并获取了新物种资源,建立了国际水平的海洋菌种资源库,系统开展了微生物资源功能评价并在医药、环保、工业、农业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大量深海微生物资源与知识产权的获取为我国公海权益维护和深海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延安地区三叠系油页岩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项目编号:1212011120963)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负责人为李玉宏教授级高工,项目以油页岩及伴生矿产资源潜力综合评价为目标,通过地质调查与油页岩钻探、油页岩地球物理探测(电法剖面试验、测井)及大量样品分析测试,充分收集利用工作区石油钻探资料,开展了油页岩测井解释、成矿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以及油页岩资源潜力评价。初步建立了研究区油页岩测井识别方法和含油率计算模板;总结了研究区油页岩特征和成矿模式;初步探索了工作区油页岩电法探测方法;预测了工作区长7油页岩资源量,评价认为该区具有大型-特大型规模油页岩矿产地资源前景。同时根据项目执行中发现的石油、页岩气等伴生能源矿产显示,按照多种伴生能源矿产综合评价的思路,结合区域资料,  相似文献   

17.
西秦岭地区位于甘肃东南部,区内矿产资源缺乏,工业落后,为了振兴该区经济,增强社会经济效益,甘肃省立项“甘肃西秦岭地区铅锌多金属矿评价”项目,由甘肃省地质调查院朱永新研究员组织实施。课题组全面收集区域地、物、化、遥、科研成果等资料,运用现代成矿理论及GIS技术,开展综合分析研究,筛选找矿靶区。对下拉地一代家庄铅锌矿带已知矿床(点)进行评价,了解矿床的控矿因素、空间分布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具有大型一超大型资源远景的铅锌矿产资源基地,并对整个铅锌成矿带的1:5万化探异常和矿点择优开展查证工作,对整个铅锌矿带的资源潜力做出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对非燃料矿产资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矿产资源的区位、数量和经济价值的评价是政府和机构十分关心的战略性课题,矿产资源评价是查明矿产资源状况的基本手段,不仅能够为地质工作部署提供决策支撑,而且能够为国家安全、土地利用、资源政策、环境或公共健康安全的决策提供服务。“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预测动态研究”属于地质大调查计划项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之工作项目“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综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委托中国地质图书馆主持承担。该项目于2010年5月启动,2014年3月结束。项目组详细收集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国家开展矿产资源评价计划、典型案例、矿产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技术理论研究以及关键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了整理、编译、分析和总结。该项目由中国地质图书馆黄文斌研究员担任项目负责人,主要完成人有黄文斌、吕鹏、李莉、吴西顺、杜晓慧、赵可录、梁忠和陈晶等。  相似文献   

19.
正平安地区吉娜沟立项区位于额尔古纳河燕山期(钼)金、银、铅、锌成矿带(Ⅲ5),所属成矿区带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经发现有比利亚古铅锌矿、三河铅锌矿、二道河子铅锌矿床等。本文通过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立项区地质特征,研究其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总结找矿标志,为1:5万矿产调查开展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0.
“青海东昆仑西段祁曼塔格地区铜多金属矿资源评价”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地质调查规划和工作部署下达给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的矿产资源评价项目,工作周期为2003~2007年,由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承担完成,主要完成人有何书跃、田三春、李战业、何寿福、东国兴、马永寿。项目组通过五年的工作,划分出7个成矿远景区,其中A级、B级成矿远景区各2处,C级成矿远景区3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