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竞技体校未来发展战略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建校30年来,遵循亦读亦训、科学训练理念,从为国家培养奥运后备力量,到肩负着培养后备力量和为国争光双重使命,走出了一条利用体育院校优势,学训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道路。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对竞技体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应对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新的历史时期竞技体校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与巨大挑战,竞技体校发展应选择争取型战略,采取积极开拓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模式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对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概括.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科学化基础上的学训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末来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培养定位是"学生运动员",有利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良好的人文与育人环境;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在一个培养单位完成多年培养目标的"一条龙"培养;亦读亦训的学训结合;科学高效的训练组织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亦读亦训"是竞技体校的办学方针,也是竞技体校办学特色的主要体现。但对此方针中的"读训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却因人而异并不一致,因而贯彻中出现了左摇右摆的情况,成为竞技体校诸多矛盾中的一对突出的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个看似简单、实质复杂的"读训关系",直接关系到势必会失去竞技体校的办学特色及竞技体校的健康发展。笔者想就此问题发表一点拙见,就教于同行和专家们。  相似文献   

4.
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校,采用亦读亦训的形式,培养有文化的优秀运动员。因此,遵循国家体委提出的办学方针,在不断提高训练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是竞技体校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对竞技体校上好文化课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为进一步办好体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奉行"亦读亦训"的办学方针,要求读训并重,但实际情况是训练占中心地位,文化课教学近乎为"训外活动"。由于集训、比赛严重干扰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且教练员和上层领导一味追求运动成绩,致使竞技体校的文化课教学一直不太理想。与一般学生相比,学生运动员(以下简称"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较少。为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文化课教师需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调动学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了解  相似文献   

6.
以奥运冠军"南通现象"为引子,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调研、实地考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地方现象"进行深刻分析,认为竞技体育"地方现象"并非"神话"般牢不可破,应理性审视。竞技体育"地方现象"背后也存在后备人才逐渐萎缩背景下选材难度日益增加、基层体校办学模式不够成熟统一、"学训"矛盾、教练员队伍建设有待提高等诸多困惑。指出:应通过树立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理念,淡化金牌思维;扩大选材覆盖面,提高选材效率;加快竞技体育社会化步伐,引入社会资金;规范基层体校办学模式,提高运动员成材率与得偿率;完善教练员队伍建设。由此实现竞技体育"地方现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校自1988年以来,对构建具有本院特色的“亦读亦训”的教学训练模式及其人才培养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实践证明了这一“特色模式”的可行性,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体育运动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2001-2004年周期中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的横向比较,总结竞技体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指出竞技体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我国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校小学生不仅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后备力量.还要成为体育事业的建设者,而小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是成为优秀体育人才的保障.因而竞技体校小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便显得极为重要.长文针对竞技体校小学生文化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适合竞技体校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武术优秀运动员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院系创办武术优秀人才培养基地——业余体校、俱乐部,构建具有特色的“文武兼修、亦读亦训”的培养模式,是培养武术竞技与武术专门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发展学、传播学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体育传媒的现状及体育传媒在中国体育发展道路上的作用,阐释了体育传媒与中国体育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体育的教育价值观与体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界定了体育的教育价值观的涵义,阐释了体育在转变健康价值观、促进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以及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从当代中国体育的教育价值观来看,小康社会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全面发挥体育的健康促进价值和人文教育价值,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按照逻辑学的概念定义方法,将体育定义为:体育是以改造人类自身生物属性为效用的身体活动,并对体育属概念下的同类事物进行了判定,并对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定义和划分,确定他们之间的基本隶属关系,即体育按阶层划分可分为民间体育和官方体育。民间体育包括民族体育;民族体育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消失的民族民俗体育和民族内的近代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包括现存的民族民俗体育及其以外的传统体育;已消亡的民俗体育不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体育及其相关概念,明确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为我国民族体育传承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群众体育、社会体育与民生体育三者之间容易混淆等情况,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群众体育、社会体育、民生体育的词源、概念以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学术研究视角来说,这三个概念由于外延模糊且不一致,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存在互相之间替代的可能性;从政府工作角度看,民生体育、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包含的关系;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从群众体育发展到社会体育再到民生体育的发展不只是一个名词概念的变化,它反映了社会变迁和群众体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5.
浅析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各有优势和不足,二者适时结合,将形成优势互补,既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又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体育场馆在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上海市部分市属体育场馆进行调研分析,阐述了体育场馆基本概况以及对体育产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指出体育场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特征,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一项体育运动是否具有美感,即是否具有观赏性,对该项运动的推广与发展及其重要。武术散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表现出竞技精神,而且更是承担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美与哲这一任务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观看多场武术散打比赛的录像和现场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体育美学角度探析武术散打比赛的观赏性,旨在为提高武术散打比赛的观赏价值以及促进武术散打项目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进行分析,找出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切入点,并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优势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分析,旨在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阳光体育运动”中,进一步丰富阳光体育运动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增强青少年体质,使校园体育文化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对陕西省建设农村“小康体育”的实践进行科学分析,认为新世纪陕西省农村体育工作向着更健康方向发展,全民健身工程稳步前进,人民生活透视出基本具备建设陕西省农村小康体育的条件;资金、组织建设、思想重视程度等依然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体育进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一文中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通过叙述生命体育的基本概念及在新课程中的应用,为今后学校生命体育的开展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