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禹锡(公元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 人,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刘禹锡于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后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据史  相似文献   

2.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刘禹锡与白居易同岁,他们交谊深厚,晚年在洛阳经常唱酬应和,并称“刘白”。[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群星灿烂的中唐后期诗坛,刘禹锡豪光四射,几经时代浪潮的磨洗,历尽人生风雨的砥砺,他被锤炼成“其锋森然”的一代“诗豪”(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一、豪放的一生,豪爽的性格1.“三枝仙桂一时芳”——三忝科第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学阮公体三首》).德宗“贞元中,三忝科第”(《夔州刺史谢上表》).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登进士第,次年中博学宏辞科,又  相似文献   

4.
《学苑教育》2012,(22):96-96
(四)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生于浙江嘉兴,祖先为匈奴族,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其父刘绪为避“安史之乱”,寓居嘉兴。刘禹锡在嘉兴度过了青少年时期,19岁来到京城长安,22岁与柳宗元一起同科进士及第,  相似文献   

5.
“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桔树鹧鸪声.一辞御苑青门去,十见蛮江白芷生……”本文即借用刘禹锡的《酬朗州崔员外与任十四兄侍御同过鄙人旧居见怀之什,时守吴郡》的前四句作开篇,这虽是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写的,却十分精炼而又深为眷念地概括了前在朗州的十年贬谪生活。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祖籍洛阳,出生苏州,是中唐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和吏部取士科,  相似文献   

6.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作者是中唐的杰出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到边远的朗州任职多年。被贬十年后,他和柳宗元等人由贬所奉召至京,时正值“花时”,他们便相约赏花,于是刘禹锡就写了一首题为《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诗——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772—843)唐代诗人,字梦得,祖籍洛阳,生长于徐州。少年立志苦学,一生博览群书。二十三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随即与柳宗元等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公元805年,因实行进步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居边远地区达二十年之久。先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十年后,相继担任连州(广东连县)、夔州(四川奉节)与和州(安徽和县)的刺史。晚年,官至检校(“检校”是加官的名称)尚书,兼太子宾客,在洛阳与白居易诗酒唱和。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进步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有不少诗篇,如《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辛辣地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抒发自己被排挤的积愤,表现  相似文献   

8.
李秋勤 《语文知识》2004,(11):29-29
刘禹锡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酬答他的亲密朋友白居易的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那年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  相似文献   

9.
一、刘禹锡的少年时代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死于唐武亲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他是我国唐代以努力学习民歌著称和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优秀诗人;又是一位积极参加中唐“古文运动”,以隽永畅达的语言,宣传朴素唯物主义和其他进步思想的杰出散文作家,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谈到刘禹锡的籍贯,一般人都沿《旧唐书·刘禹锡传》之误,而称他为“彭城人”。  相似文献   

10.
这是公元八二六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州返洛阳,在扬州与白居易相会时的席间唱和。诗词唱和,此唱彼和,相互酬答,是人们特别是文人骚客由来已久的雅兴和礼节。唐代张籍有两句诗将即席唱和的情景写得十分生动传神——“闲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  相似文献   

11.
云霞白昼孤鹤,风雨深山卧龙。闭门追思故典,著述已足三分。——白居易《自述》此诗选自《唐诗画谱》。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祖上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为下邽人。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唐宪宗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三年被任为左拾遗。十年被贬为江州司马,历任杭州、苏州刺史,刑部侍郎。刑部尚书。其文情切,其诗朴素真挚、平易近人。与无稹齐名,时称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白居易在江州任上,曾在庐山香炉峰下东林寺旁筑草堂居住,后闲居洛阳履道里,修香山寺。归居香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存诗800余首,其风格“含蓄宛转,朴素优美,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3.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曾任主客郎中,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世称刘宾客。他是中唐诗坛一位重要诗人,曾被称为“诗豪”。  相似文献   

1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友情诗中的精品。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由和州被朝廷召回,在返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白居易相会。宴会上,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表示对刘禹锡长期遭贬的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作答。此后,他们的友谊越来越深厚。首联接过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长”的话头来开篇,交代了被贬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78年9月第一版)对所选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的引言加注说:“贞元二十年,即永贞元年(805),这年八月改元”(见431页)。按《旧唐书·刘禹锡传》作“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考诸史实,作“贞元二十一年”是正确的,这年德宗李适去世,李诵(顺宗)即位,“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见《旧唐书·顺宗纪》)。按公历推算,贞元二十一年才是公元805年。又所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注释说:刘禹锡“于唐文宗李昂大和元年(827)  相似文献   

16.
李颖 《初中生》2018,(5):44-4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有这么一个人,在1200多年前的文艺界红透了半边天.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总之,哪里他都要插上一杠子,好像没有他,整个文艺界就黯然失色了.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诗人,他们互相交友,唱诗和答,切磋砥砺,因为相同的思想抱负、艺术追求,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比较著名的有李白与杜甫、韩愈与孟郊、刘禹锡与柳宗元、元镇与白居易等,他们的故事在当世就堪称佳话,更为后世广泛传颂。“李社”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5年),44岁的李白在长安度过了三年的翰林生活后,由于对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朽非常厌恶,于是离开长安,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漫游,首途东游梁宋(今河南商丘一带),恰巧,那年33岁的杜甫亦壮游于此,工人在洛阳不期而遇。他们虽…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字梦得,公元 772年生,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进步的改革家和有独特成就的诗人。   公元 793年,年仅 21岁的刘禹锡中了进士,以后又考中学宏词科,官至监察御史。这时的他年轻气盛,朝气蓬勃,准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永贞元年 (公元 805年 )正月,忧国忧民的刘禹锡参加了以“内抑宦官,外制藩镇”为口号的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的被称为“永贞革新”的政治革新活动,八月,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改贬为朗州司马。这一去就是 10年,直到元和十年 (公元 815年 )刘禹锡才被从边远的朗州召回长安。 10年的贬谪,并没有消磨刘…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22年)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居宅,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病逝于洛阳,葬于洛阳城南二十五华里处龙门香山。白居易的一生,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穆宗长庆四年五月(公元824年),白居易在杭州刺史官秩满后,被皇帝召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碧洛青嵩当主人”,在洛阳履道里买下房子,开始卜居于此。当年的履道里,在洛阳的东南方向,为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地,“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灵鹤怪石,紫菱白莲”。他居住的“门前有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  相似文献   

20.
韩愈《山石》诗,一般认为作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其所纪游处乃洛北惠林寺,此说首倡者为清人方世举。然而通行的方说不足构成确证,故方说提出前,乃至方说盛行后。历代学者对于此诗编年系地问题的意见多难统一,主要有“在徐独游时作”“去徐即洛时作”“居于洛阳时作”“南迁岭外时作”四种说法。根据此诗所描绘的岭南夏景,结合韩愈三次寓居岭南的经历及其排佛思想的消长,《山石》诗的创作时间应为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夏,作于贬所阳山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