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7,(6):25-29
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统计分析无法体现土地流转中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个体行为的随机性,提出了建立人工社会模型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变化趋势.该模型结合制度分析、发展框架(IAD)与基于制度分析的主体模型系统(MAIA),形式化与土地流转有关的主要社会制度与规则,将土地流转主体(Agent)划分为农民主体与农户主体,并抽象出农户主体属性与行为,农民主体在不同角色下的属性与行为以及在角色之间的转换规则.通过模型计算可以得到土地流转、土地利用情况,不同年度农村人口结构、劳动力流动变化结果.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个体行为与社会关系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可为研究土地流转政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是安徽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农地流转概念进行介绍,对安徽省在转移产业过程中的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了农户结合公司、转让、转包、代种代耕等土地流转形式,并对安徽凤阳小岗村土地流转、合作化经营、企业化经营等多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地区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应当地特点的土地流转模式,有效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经济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通过滑县前大寨村8个样本户的数据,对该村农户农地流转的成本和收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村农地流转模式相对单一,以出租和委托代种为主;农地流转规模对不同类型农户收入的影响有差异,流转规模越大,流入方农户总收入增效越显著;该村农户最佳经营农地规模为至少35亩。政府应汇集土地流转信息,加快流转服务网络建设;鼓励支持、促进流转模式多样化;完善土地补贴政策,为农地流转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探求土地流转推动路径的目的,设计问卷对样本农户流转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土地流转整体不充分,路径选择仍以农户自发为主的结论。遵循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分析影响农户流转行为的四项主观因素,提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土地流转的路径有提高土地效益的内在驱动路径、加强政府推动的外在驱动路径、强化农民职业培训的人力驱动路径、宣传落实和法律保障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5.
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对江津区2个镇开展了农村土地流转实地调研。调研发现:江津区土地流转呈现速度逐步加快,形式主要以租赁和转包为主的特点。政府主要采取培育市场主体、扶持特色产业、组建农业担保公司、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规范流转程序及合同文本、实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置换方案、设立土地交易所等方式和手段支持土地流转。江津区土地流转主要有以下三个模式:引进多个业主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动土地流转,依托公司建立农业产业园实现农地流转和宅基地置换,依托政府项目实施土地整理置换农村宅基地。江津区土地流转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最长期限有待作出规定,无地农民问题有待解决,农户规模小且分散不利于土地规模化流转,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设置有待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造成农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权力行使的规范性问题。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权力行驶,主要表现为抽象行为、具体行为、服务于指导行为三种类型。在现实中政府权力行使限制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这也侵害了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要合理调整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政府权力与农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建立和健全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农民就业培训机制,构建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困境:来自湖北的农户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于2006年对湖北9个县(市)的40个村和200户农户实地调查资料,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土地流转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研究认为,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如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农村流转土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不大,近年来土地流出的农户相对较多;第二,土地流转受到国家农村政策的较大影响;第三,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以转包和转让为主,存在少量的租赁和互换形式;第四,农村土地流转主要由农民自发组织,大部分是非正式协议;第五,土地流转遵循了“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大部分农民基本满意;第六,家庭经济利益是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同时认为,形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缺位的制度安排使得土地流转处于低水平、零散化的状态;第二,农村中的利益主体在土地分配上存在分歧;第三,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流动性使得地权的稳定性得到增强,流转的意愿并不强烈;第四,农村土地流转的高交易费用,造成了流转量和流转范围难以扩大。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权的流转.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目前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的被动参与影响了土地流转的现实意义,不完善的农村公共福利体系影响了土地流转主体及承包商的积极性,不健全的社会服务组织影响了土地流转的可持续性.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土地流转,强化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公共服务职能,并逐步健全社会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以合理行动理论(TRA)为依据,基于河南省72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 )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决策理性仍然处于由“生存理性”时期至“价值理性”时期的过渡阶段,家人意见及已流转者的意见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农村生产用地流转政策制定要注意区分不同阶层农户特点,并与我国现阶段农户多样化的潜在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构建了人均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医疗卫生机构数等七个指标在内的土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9-2016年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绩效进行评价,对不同土地流转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绩效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第二,省内各地区流转绩效水平差异较大,皖中地区较高,皖北、皖南相对落后;第三,土地流转绩效和农民增收效益正相关性显著;第四,土地流转模式以租赁模式和转包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1.
信托型农地流转可以设计不涉及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而仅仅移转农地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信托模式,不存在农民失地的风险而有着制度上的优势,但有限制农地交换价值功能的缺陷,不利信托经营者利用农地融资。我国农地信托流转主要有土地信托机构模式与土地经营者受托二种模式。农地信托的核心法律制度有:信托合同法律制度、信托经营者资质管理制度、农地信托程序制度、农民信托权益保护制度与信托当事人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依据影响农户土地依赖性的因素构建了农户土地依赖性的测度模型并给出了判断依据.分析了农户土地依赖性与其土地流转意愿的关联性.利用西部7省(市、自治区)调查问卷的数据,对样本农户的土地依赖性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的土地依赖性与其土地流转意愿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土地依赖性强弱程度分布较为均衡,土地依赖性强的农户比重略高一些;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农户土地依赖性关联性很强,基本遵循以下规律:当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强时,农户表现为土地流出意愿低而流入意愿高;当农户对土地依赖性弱时,农户表现为土地流出意愿高而流入意愿低.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农业企业土地流转的现状,认为农业企业与农户间的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实现规模经营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同时,在对当前农业企业和农户间土地流转存在的产权主体不明晰、土地流转价格偏低等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主体、科学制定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等规范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依据影响农户土地依赖性的因素构建了农户土地依赖性的测度模型并给出了判断依据。分析了农户土地依赖性与其土地流转意愿的关联性。利用西部7省(市、自治区)调查问卷的数据,对样本农户的土地依赖性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的土地依赖性与其土地流转意愿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土地依赖性强弱程度分布较为均衡,土地依赖性强的农户比重略高一些;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农户土地依赖性关联性很强,基本遵循以下规律:当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强时,农户表现为土地流出意愿低而流入意愿高;当农户对土地依赖性弱时,农户表现为土地流出意愿高而流入意愿低。  相似文献   

15.
工商资本主导下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利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农民承包地有序流转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探索出了各种不同的土地流转形式,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充分发挥了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收入职能。但是,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各相关主体利益分配不合理现象,突出表现为农民利益受损,工商资本侵害农民合法权益。文章分析了工商资本主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背景下各主体利益分配现状及原因,并且提出了在不同主体间合理分配农地流转受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浙江省湖州市三县两区178份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选择土地退出和土地流转证券化农户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州市农村家庭人口数和男性人口数的正负相关影响正是现在农村的真实体现,文化水平和对土地流转政策的理解程度对于土地流转证券化的支持更趋于正相关。非农业收入越高,对于农户趋于土地流转证券化的意愿也就越强烈,此外,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证券化的意向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了杨凌区土地流转政策和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主要影响,提出了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据《首都经济信息报》载文综述,当前我国农村改革面临五大问题: 一、农业经营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各地农户的经营权还不充分,一方面有的地方农户没有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影响了农民对土地的培育;另一方面,农村缺乏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影响了土地的使用效益。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中,有的地方集中统一经营层次比较薄弱,农户分散经营的权力还不充分。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可以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缓解"三农"问题。黔中农地利用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迫切需要发展农地流转,盘活农地资源。通过对黔中区域的安顺市西秀区部分农户进行调研,发现该区农地流转处于发展初期,土地流转中受到市场主体地位边缘化、流转模式单一和缺乏中介等因素影响,文章从农户的角度出发,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集体土地产权结构的变化过程就是农民个体权利体系不断丰富的过程.农民个体权利的丰富,不断创新着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人民公社时期,土地产权结构单一,农民主体身份缺失,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缺乏农民个体权利的支持而失去持续的基础;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的分离,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权,激发了集体经济分散经营的活力;以土地确权和流转为核心的新一轮土地产权改革,实现了农民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通过数量上的量化和形式上的固化实现了权利的流转,激发了农民自主选择并不断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