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34名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使用心理测试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动机、意志品质、赛前情绪和心境等赛前心理状态进行检验和分析。总结出了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特征以及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差异,为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以工程学理论中监控环节为切入点,对我国跆拳道女子优秀选手训练监控进行了创新性研究.研究认为训练监控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贯穿始终,为训练规划和训练实施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生理机能监控能够保证训练的科学化、具体化,防止过度训练及运动损伤的发生,从而使身体机能获得更高水平的转化;训练过程评估可对训练质量和阶段赛事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评价,对进一步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分析我国女子跆拳道项目备战第30届奥运会训练过程特点,整体归纳该项目训练过程控制成功经验,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女子跆拳道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结构,采用克伦巴赫系数检验结构要素内部一致性。结论表明:女子跆拳道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结构客观、合理,通过训练过程规划、训练过程实施和训练过程监控三大环节的重点要素清晰展现了该项目训练过程的工程控制特点,为该项目训练过程系统监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曾经进入世界前10位及跳过1.82m以上的女子跳高选手38名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选手比较发现:我国女子跳高选手在训练年限、达到自己最高水平的年限及保持成绩等方面都明显短于世界优秀跳高选手(P<0.05),这就造成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短,从而影响我国女子跳高水平在近几年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林春生 《精武》2004,(9):26-27
跆拳道练习者训练之初,应该明确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跆拳道的一拳一腿皆包含攻防原理,技术动作明显不同于散打、泰拳、空手道等搏击项目。所以在训练初期,教练员必须对跆拳道技术原理进行讲解、示范。有条件时,可以让学生观看跆拳道的技术录象、幻灯片、图片和优秀选手的训练、比赛等,向练习者传递技术动作的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从事长跑训练的人越来越多,在西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群众性的女子马拉松赛跑广泛开展,优秀选手们的水平不断提高。下面介绍几位国外优秀的女子马拉松选手的训练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跆拳道实战对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特点的影响,以8名参加与越南队实战的广东省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实战前、实战中、实战后对心率和血乳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实战、实战后的心率和血乳酸均明显高于实战前(p<0.01),实战后3min的心率明显低于第3回合(p<0.01),实战后3min的血乳酸低于第3回合即刻,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战后3min、5min的心率和乳酸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跆拳道项目比赛强度大,无氧代谢能力对跆拳道项目起着重要作用;体能训练时,应该注重高强度的无氧训练以及高、低强度交替的间歇性有氧训练.  相似文献   

8.
<正>1研究背景2000年悉尼奥运会,跆拳道第一次进入奥运会,我国选手陈中就获得了奥运会金牌,在随后的世界大赛中,我国运动员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然而,跆拳道作为一种激烈的大强度重竞技对抗项目,运动损伤发生率很高,有调查显示我国优秀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患病率为89.6%。为此,本研究对我国优秀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伤病与防治进行调查与探究,以期找到我国优秀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伤病发生规律与机制,为运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拳击、散打、跆拳道优秀选手比赛强度下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拳击、散打、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主要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且比赛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拳击、跆拳道、散打。三项目训练应以Hb、Bu、Ck作为主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鲍克 《体育科研》2013,(4):43-46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的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降低跆拳道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的237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损伤总体发生率为13.1%,男显著高于女(P<0.01);男子损伤发生部位依次为下肢、头部、脊椎和上肢,女子损伤部位集中在下肢和头部;男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依次为扭伤、挫伤和撕裂伤;女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挫伤、扭伤和拉伤;损伤机制主要发生在受到对方腿击时,其次出现在出腿进攻时,男子更倾向于在被对手出腿击中的情况下发生损伤。结论:新规则实施后跆拳道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减少,与下肢相比,运动员头部损伤比例增加,运动损伤类型较多,损伤机制多发生在运动员实施高难动作的对抗环节,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运动素质、完善技术动作、加强对抗性格挡训练是防治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