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南齐书》由我国著名史学家王仲荦先生进行了校点。点校本广参了《南齐书》的众多版本、相关历史著作以及前人的校勘成果,成为目前所见到的最具学术价值的本子。尽管如此,由于历史的原因,《南齐书》在校点上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南齐书》校点上的遗留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苴漏补缺。  相似文献   

2.
成书于南朝齐梁之际的《南齐书》是记录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萧齐王朝历史的一部纪传体史书。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南齐书》点校本广参了《南齐书》的众多版本、相关历史著作以及前人的校勘成果,是目前所见到的最具学术价值的本子。然而《南齐书》在校点上还存在着诸如误校、漏校或校失偏颇等一些问题,本文兹举数例,以期罅漏补缺。  相似文献   

3.
陈平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31-132
以《南齐书》为例,就《汉语大词典》中词语的首例书证过晚之词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4.
考释了《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中的一些可商榷的词语,凡14例。  相似文献   

5.
徐丽君 《文教资料》2007,(36):46-48
谦敬词语在古汉语中极为常见,从词性上可分谦敬称谓和谦敬副词两大类。本文以《南齐书》为考察对象,撷取《南齐书》公文中常用的谦敬用语:"伏"、"谨"、"蒙"、"仰"、"窃",试分析魏晋南北朝公文中的谦敬用语的意义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考释了《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中的一些可商榷的词语,凡11例。  相似文献   

7.
记载南北朝历史的“八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和《隋书》)流传至今,大半均有缺佚,而尤以李百药《北齐书》为最甚。据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31所考,全书50卷中,只有18卷为百药原文;中华书局标点本《...  相似文献   

8.
《南齐书》纪传疑年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齐书》纪传疑年录许福谦笔者夙有仿效钱大昕《疑年录》体例撰写一部《魏晋南北朝人物疑年录》之志,然兹事体大,非一蹴可就,故先化整为零,分取有关诸种史籍中人物生卒年有种种疑问者,逐一检核,勾稽史料,为之笺证,以备他年聚沙成塔之用。《南齐书》在南朝诸史中...  相似文献   

9.
"所"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而且用法较复杂。关于"所"的词性界定以及对"所"字结构的分析,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而且学术界对其一直存在分歧。以研究中古汉语语言的重要史料《南齐书》为例,对《南齐书》中"所·动"结构的语法功能、动词结构构成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对"所"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论萧子显对汉魏六朝骈文的评价及其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出发 ,探讨萧子显对汉魏六朝骈文的评价 ,指出其在文学上提出的观点 ,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 ,主张文学作品既要直抒胸臆 ,又要有风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由顾颉刚先生领衔点校,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史记》版本。然因时代条件的局限,本书校勘仍存在不少问题。就《乐书》而言,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当改未改;张文虎《札记》成果吸收不充分;改动底本,但未标示校改符号;排印致误。  相似文献   

12.
《古文苑》一书编定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至三十一年(1161年)之间,非"唐人删节之本"。该书收录了大量的先唐作家作品,有着重要的史料、校勘和辑佚等价值。本文即是对《古文苑》所收之六篇宋玉赋所做的校勘,分析比较了朱碧莲与吴广平两先生的译注,提出了自己的是非判断。  相似文献   

13.
乾嘉时期,段玉裁和顾广圻在文献校勘问题上产生了一场影响很大的争论,顾广圻主张“不校校之”,段玉裁主张“定底本之是非与定立说之是非”。关于这场争论,后世或是段而非顾,或是顾而非段;或认为是吴、皖两派校勘家的门户之争,或认为是对校、理校的校勘方法之争。实际上,段、顾之争只是方法论上的不同,并没有对立性的分歧,不能断然当成是吴、皖两派校勘家之间的对立。段玉裁“定底本之是非”的原则顾广圻也在用,顾广圻“不校校之”的理论段玉裁也是认同的。段、顾之争直接推动了清代校勘学理论的发展,卢文招的“两通者但注其下”的原则,王引之的“三改三不改”论,都是这场争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王铁先生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所版的《朱子全书》之《阴符经注》的校点说明中,扼要阐述了将此文以《阴符经注》而不以《阴符经考异》收录的原因,并提出《阴符经考异》其实是蔡元定的《阴符经注》的观点。本文在作了进一步的考订后认为,王铁先生的论证不可谓不力,但其结论还是未能令人信服。现在通常所说的朱熹《阴符经考异》,最初名为《阴符经注》,它既不是朱熹作的,也不是蔡元定作、朱熹校正的。  相似文献   

15.
《古文辞类纂》李刻本的校勘工作,主要是由桐城著名的文献学家萧穆承担的。付印之前,又经吴汝纶历时半年的审核;付印出版之后,李承渊又作了进一步校勘刓版,最终成为精善之本。由于李本中的《校刊古文辞类纂序》是萧穆以李承渊的身份代作而成,掩盖了萧穆的校勘功绩。吴汝纶出于对吴昌期刻本的偏好,而说萧穆“用吴本而加姚氏晚年圈识”,又抹杀了萧穆的校雠之功。萧穆在校勘中标明句读,使李本《古文辞类纂》成为较早句读分明的文学总集,在近代文学作品的传播史和书籍印刷史上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在文献的校勘考辨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认为作为一早期的本子其在校勘上有较大的价值,能够校正通行版本中的讹误.基于此,本文通过比较,展现其部分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奂《诗毛氏传疏》中的校勘内容主要包括校正《毛传》中的讹文、夺文和衍文;还兼及校正其他书籍的错误。就校勘方法而言,陈氏运用的校勘方法主要是“以传校传、以诗校诗、诗传笺互校”,同时以材料为依据,归纳汇证,融音韵、文字、训诂于校勘之中,多角度地进行理校。  相似文献   

18.
《金文的世界》是日本学者白川静依据铜器铭文论述殷周社会历史的著作,该书见解独到,影响深远。笔者在该书中译过程中,将其金文释文、注解、断代及古代史实,与国内卓工成就的金文考释著作仔细核对、彼此验证,于此翻译与校补13器,纠正白川先生援引文献的错误一处。  相似文献   

19.
毛晋编辑的《宋名家词》最初刊印时,在校勘等方面存有不足;其子毛康为弥补其父的遗憾,广泛地寻访、购藏抄本等词集,与丈人陆贻典等汇校,欲修订重刊,后因资金问题而中辍。而其所批校《宋名家词》却保存至今,其中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一套,有朱墨笔批校增补,虽然不全,却弥足珍贵,为今人考核相关词集的版本源流等,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