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基本素质。还有,就是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我个人认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主要体现是“:严”“、细”“、恒”和“做好表率”。一、班主任的工作要“严”“严”是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慈母般的爱,并给学生起码的尊严。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了解学生,就有可能对学生…  相似文献   

2.
我们有许多班主任兢兢业业,含辛茹苦,“全天候”地看管着学生,以近乎苛刻的规范对学生进行“卡、管、压”。可学生们“表面虚心接受,背地里却消极抵抗”,依然我行我素,违规现象仍层出不穷,班主任煞费苦心,劳而无功。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他们形成良  相似文献   

3.
叶民才 《陕西教育》2006,(11):11-11
接手一个班级,作为班主任要让学生尽快步人轨道,让班级工作运作和谐,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笔者以为最重要要做好“知”、“树”、“调”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任秀君 《云南教育》2003,(8):6-6,16
在一些学校,尤其是我们这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普通中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对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要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的“不敬”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院校的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结合学校的管理性质及学生自身特点,做到管理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有为”是为了“无为”,在“有为”的基础上坚持“无为”的两项原则,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学校里的“问题学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学生加大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难度,阻碍了德育工作的进展。文章主要讨论在“会诊式”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成军 《考试周刊》2012,(17):193-194
本文对班主任的“三我”教育进行探究,有利于班主任、学生及家长了解“三我”教育的重要情况内容及意义,促进学生学习及整体素质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常会碰到学生出言顶撞或消极对抗的事。为此,一些班主任大伤脑筋,有的班主任烦躁起来就以极端的方式对待这些“问题学生”。结果,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形成了恶性循环,“问题学生”问题更大。  相似文献   

9.
一、平等待生,忌居高临下 曾经有学生把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作“猫和老鼠”的关系,也有一些班主任把学生对他的惧怕看作是“师道尊严”的体现。这其实反映了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不平等关系,班主任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个体来对待。出现问题时。总是喜欢用强制的手段,高压政策来解决问题。往往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其实,新时期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本文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对如何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胡平 《湖北教育》2002,(9):23-23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的好坏,往往起着重大作用。这种由初次见面时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首因效应”。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的初次交往过程中,应力求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注重“首因效应”的巨大作用,达到迅速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形成良好班集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理论入手,结合中学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家访、班级差异化管理、言传身教、民主、严爱并济、恰当引导等方面,详细介绍了“80后”班主任带“二手班”的实践与体验。实践表明,“80后”班主任带“二手班”尤其是“90后”学生,需要班主任勤劳、智慧、注重示范、以人为本、严爱有度、能够灵活应用教育技巧等,这是管理好班级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压力需要得到有效降低,仅靠学校方面的努力是不足够的,家庭方面也应该认可学校工作并给予支持,在此情况下,小学班主任可以采取“家校共育”的教育方式使得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小学班主任一般负责学生平时在学校中的日常生活学习管理,当他们存在情感或者是成绩上的问题时,都会及时帮助解决,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家校共育”可以使得家庭更加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从而跟着学校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冷处理”是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每个学生、每种场合都适合“冷处理”。在多年的班主任实践中,我发现,当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冷处理”,能成为一座师生沟通的坚实桥梁。  相似文献   

15.
一、感情上倾注“爱心”要想受人爱,必须先爱人。人都是有感情的,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感情上应充满“爱心”,要多“投资”,不要吝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同时,要尽量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以爱心暖人心,以真心换诚心。这样让学生在学校如同在家一样,能够安安心心地学习,从而也能够热心服务于班集体,全班就会产生一股合力、凝聚力,班级工作就会“一顺百顺,一通百通”。二、日常学习、生活多“关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难免会发生一些诸如感冒之类的小问题。作为班主任,也要将学生的这些小事情挂在心头,当好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终身制”就是指小学阶段或中学阶段始终让一个老师担当某一班的班主任工作。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班主任的“一跟到底”,即实行“终身制”都持认可的态度,认为班主任“一跟到底”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背景,以及学生的“历史状况”都了如指掌,从而便于对班级的管理。但是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感觉到实行班主任“终身制”未必能够适应“面向未来”的教育,也未必适应每一个学生,其理由是不能尽最大程度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方面培养。 一个人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指导思想受其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要从“严”、“细”、“恒”等方面对班级进行科学的管理。 “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况,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18.
李镇西 《班主任》2008,(1):17-18
班主任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第一印象”如何,不只取决于第一次见面的印象。有时,在见面之前。班主任的行为已经决定了“第一印象”的好坏。因此,对班主任来说,新集体的建设早在新生入学之前就开始了——他必须为“导演”好班集体“开场戏”而做精心准备,胸有成竹地迎接新集体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工作的“多”与“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文田 《新课程研究》2007,(7):65-65,71
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增强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班主任的非权力影响力,是指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因权力的作用而影响、改变被管理学生心理与行为的一种能力,它源于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增强班主任的非权力影响力,对于建立班主任威信,提高管理效能十分重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一个班主任,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呢?笔者认为,须注意几个“多点”与“少点”。  相似文献   

20.
在任何一个班级里,有让老师骄傲的“三好学生”,也少不了让班主任闹心的“问题学生”。怎样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笔从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深深地认识到,给“问题学生”留面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