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98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我国第二部婚姻家庭法律,它在195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影响着中国传统的婚俗文化,也影响着汉中的婚俗文化。本文分析了1980年《婚姻法》所确立的计划生育原则和禁止近亲结婚法律规定对汉中婚俗的影响:“铺床”人的选择越来越“严格”;独生子女的婚姻习俗逐步形成;“招赘”婚俗进一步强化;“中表亲”婚俗逐步消失等。揭示了社会重大变革或变迁时,婚姻法律在传承婚姻习俗的同时,对婚俗文化诸多或表面性或根本性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婚姻无效构成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婚姻法>第十条规定了四种无效的婚姻:重婚的;有禁止结婚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龄的.外国学者把婚姻成立的要件分为公益要件与私益要件,违背公益要件的被认为对社会危害较大,因而为无效婚姻.这一观点对我国无效婚姻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重婚这种行为严重违反我国婚姻法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原则,而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与社会伦理道德极不相符,这两种情形严重违背了婚姻成立的公益要件.因此,笔者认为无效的婚姻仅限: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婚姻法解释(三)》意图维护婚姻的神圣性。婚姻是神圣的,它是人类借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形式,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革命对物质生产力的巨大推动,婚姻的神圣性不断被物质所侵蚀。为了修复婚姻的庄严性,《婚姻法解释(三)》为倡导以情感为基础的婚姻而迈出了重大的一步。本文特从《婚姻法解释(三)》的新规定出发,详细论述了《婚姻法解释(三)》中最具代表性的新规定,进而分析了《婚姻法解释(三)》对我国现有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并阐述了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违法婚姻经常发生,形式多种多样,《婚姻法》对此无专门的规定,使婚姻管理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违法婚姻无法可依。因此,《婚姻法》应不断完善,设立对违法婚姻的确认和宣告无效制度,对于减少、消灭违法婚姻,维护《婚姻法》的严肃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婚姻法》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禁止结婚,此项规定既不利于公民平等权利的保护,也不符合我国签署的有关国际公约,同时也不符合的婚姻发展的现实状状况,有必要进行修改。由于我国婚姻关系正在走向多元化,婚姻关系与生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立基于现有婚姻法规定之上的强制婚检效果自然有限,加以取消是合理的。文章最后提出了立法建议与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欺诈婚姻在司法实践当中广泛存在,但我国现行婚姻法对欺诈婚姻没有相应的规定,导致法律中存在缺漏。笔者认为,通过对欺诈婚姻进行相应立法规定,赋予受欺诈人相应救济权利,可完善我国现行婚姻法,保护无过错善意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教会婚姻法是在罗马法和日耳曼法基础上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吸纳了许多罗马法和日耳曼法有关婚姻的规定.然而,由于基督教对婚姻的理解不同,教会婚姻法必然会与民法产生差异和矛盾.在实践过程中,教会婚姻法理论必须面对现实,因此在不影响社会秩序和基督教制度的前提下,青年人有选择婚姻的自由,否则个人的婚姻自由就要让步.中世纪教会婚姻法对家庭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破坏了家庭在婚姻对象选择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婚姻法禁止中表婚是基于优生学的考虑 ,对中表亲的禁婚 ,实为禁生。但婚姻和生育并不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的 ,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已使婚育与婚姻家庭出现了相对分离的态势 ,从而决定了人口法与婚姻家庭法的分离。因此 ,对中表婚亲的禁止应由人口法来调整 ,传统婚姻法为禁生而禁止中表婚应作修改  相似文献   

9.
已经成立的婚姻不一定有效,有效的婚姻则一定成立。当成立的婚姻不具备法定的有效要件时,法律就会认定其为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有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其认定也涉及一系列社会问题。我国现行《婚姻法》有关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规定有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0.
婚姻法的修改欲取得成功,使其具有前瞻性、全面性和科学性,至少应在下列几方面进行修改与完善:完善婚姻的禁止条件;以提高婚姻质量而不是纯粹以稳定婚姻关系为价值取向进行判决离婚制度的规范设定;完善生育制度  相似文献   

11.
婚姻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中之重,随着各国人民之间交往日益频繁,涉外婚姻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由于各国婚姻法律制度存在较大差异,涉外婚姻的法律冲突现象十分常见。怎样解决婚姻的法律冲突,一向为世界各国所高度重视。2011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标志着我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规则更加系统化与现代化,但该法在一些方面仍有待得到进一步解释和说明。本文拟就婚姻关系法律冲突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婚姻家庭关系法律适用相关条款予以解读,并对相关立法司法实践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婚姻禁令的解除,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在进行婚恋观教育的过程中,把婚恋主体的自我责任、相互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作为教育的本质内涵,采用舆论引导、名师指点、典型诱导、榜样示范、优化环境、陶冶情操等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地让大学生修炼道德,完善自我,使责任感渗透于恋爱婚姻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禁婚亲的立法价值取向应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间寻求到最佳的平衡点。禁婚亲主体范围在遵循该立法取向上应适当放宽限制.在符合特定条件下赋予拟制的旁系血亲间、表兄妹间及直系姻亲问结婚自主权。对违反禁婚亲的法律后果.应在无效婚姻制度中补充相应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
In 1932, the Irish government, facing an economic downturn, introduced a marriage ban which required that femal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ere required to resign on marriage. This followed a series of restrictive legislative measures adopted by Irish governments throughout the 1920s which sought to limit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life and the public sector. Such a requirement emerged in several countries in response to high unemployment and applied principally to women’s white‐collar occupations, leading some commentators to argue that it stemmed from a social consensus rather than an economic rationale. Despite opposition to the ban from the Irish National Teachers’ Organisation (INTO) on the basis that it was unconstitutional, would lead to fewer marriages and that married women were in fact more suited to teaching children, it remained in place until 1958. Although the ban is much referred to as part of the gender ideology that informed legislation in the early years of independent Ireland, the particular history of married women teachers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ed in the academic context. Over 50 years since the rescinding of the ban, this article examines its impact through an analysis of primary sources, including government cabinet minutes and the public commentary of the INTO and positions this history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5.
王富超 《成都师专学报》2011,(6):102-104,116
网络婚姻是以网络为媒介构成的一种婚姻关系。文章认为,网络婚姻具有虚拟性、非伦理性和非道德性、非对称性和便利性等特点,网络婚姻与传统婚姻在构成要件、存在方式、程序、本质等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网络婚姻无论对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有相当大的危害。因此,在网络婚姻的法律规制及管理方面,要完善现行《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要完善相关离婚案件及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制,要强化对网络婚姻的社会管理和约束。  相似文献   

16.
离婚标准是离婚制度中的关键内容,是法律确定离婚诉讼当事人是否达到离婚条件的客观标准,直接关系到离婚诉讼当事人身份的维系与解除。《婚姻法》中诉讼离婚标准"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有其利弊,用"婚姻关系破裂"标准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婚姻观是人们对婚姻生活的基本看法.在<白孔雀>中,劳伦斯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以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为基础的"门当户对"的婚姻观,也否定了为求得解脱而不惜违背情感需求草率行事不负责任的婚姻态度,提出了听从源于本能的"血的呼唤",回归自然和生命本体,建立新型的以性爱为基础的、精神与肉体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婚姻观.他的婚姻观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传统社会中不会产生恐婚族,因为传统的“家本位”文化使个人的婚姻选择必须服从于家庭利益;传统婚姻受到各种亲缘与地缘关系的监督与限制;个人在婚姻面前没有选择压力。婚姻自主意识处于蒙昧状态。婚姻风险意识不强,个人将婚姻选择及其结果的好坏全部归结于命运和天意。内容丰富的传统型婚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空壳化”,其“家本位”特点和各种血缘地缘限制随之减弱或者消失,个体的婚姻自主意识张扬,婚姻风险意识增强。城市化的推进和流动性的增强。以及随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婚姻风险,婚姻自由的获得要以失去某些婚姻方面的保障为代价,个人现在必须单独承担越来越大的婚姻风险.这是恐婚现象产生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9.
人类婚姻制度、习俗很早就在民间歌谣中有所反映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曾经历了原始群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等形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实行了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就《诗经》而言,就有三分之二的诗篇是反映婚姻问题的。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到当时婚俗的一个侧面以及婚姻制度,同时也展示了婚姻制度发展历史痕迹。试从内婚制、先从妇居制、媵婚制、收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