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短篇小说《学游泳》讲述了辛格尔顿夫妇针对儿子保罗学习游泳展开的争斗。小说中对夫妻二人关系不睦及保罗对母亲的依恋的叙述继承了传统的“俄狄浦斯情结”母题。但文本中对夫妻二人各自心理的详尽叙述和保罗最终"游离"父母的言简意赅的描述,则在叙事层面上修正了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子对母亲先天依恋及由此产生的恋母情结的过度强调,表现了斯威夫特对"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母题的阐释和反思,及其对成长主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俄狄浦斯王》所蕴含的弑父型父子关系对西方文学的母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围绕这出悲剧的争论千百年来绵延不绝,悲剧似乎印证了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广泛存在。但从故事情节看,俄狄浦斯又是这一出命运悲剧的直接受害者。悲剧的发生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为主人公所知,故人们对俄狄浦斯的责难过于苛刻且缺少充足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曹禺借鉴俄狄浦斯神话,在《雷雨》中通过一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探讨了人的悲剧命运以及人类无论怎样挣扎都摆脱不掉毁灭结局的生存困境。这种悲剧命运和生存困境,好似有"猎手"、"猎物"双重身份的俄狄浦斯,无法得到拯救。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雨》是一个现代的俄狄浦斯神话。  相似文献   

4.
《雷雨》受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命运问题上和结构上的相似。但相似绝不等于相同,借鉴某些方面绝不等于照搬,《雷雨》在人物的个性化和内容的丰富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俄狄浦斯王》。  相似文献   

5.
王含冰 《文教资料》2014,(26):11-13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俄狄浦斯王》和《无名的裘德》就是两部探索人性本源的悲剧杰作。本文通过对比这两部旷世杰作中所揭示的宿命感,分析人与命运之间的尖锐冲突,揭示人类试图凭借"自由选择"寻觅生命终极意义的努力,最后会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21,(3):14-20
《上海孤儿》对三种异客进行了描摹:罗得式异客的不好客折射出近代以来民族观念强化后导致了一系列战争、冲突、纷争;俄狄浦斯式异客问题则反映了现代社会人性的偏狭化及相互的敌视状态;只有苏格拉底式异客因为自我身份难以确定,带有一种国际化视野,对人普遍比较好客、友爱,这是石黑一雄所推崇的一种异客,它或许能为人类走向永久和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的观念,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精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无法改变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抗拒的,但悲剧主人公仍旧用自由的意志和坚贞不屈的品质与命运抗争。悲剧性的结局预示了命运之神的强大和无法抗拒,但另一方面却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不屈。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希腊命运悲剧。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分析,探讨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进而理解古希腊人原始朴素的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17,(5):45-49
《再别康桥》并非徐志摩对离开康桥时真实场景的摹状与再现,而是对自身康桥体验的一次重新整合与创造书写。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埋藏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俄狄浦斯情结,表现这个注定要纠缠人类一生的悲剧性命运,既是《再别康桥》最动人的特质之所在,又使得它完全可以跻身世界文学名作之林。  相似文献   

9.
韩阳 《文学教育(上)》2014,(20):138-139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体现了主人公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由于对母亲莫瑞尔太太有着俄狄浦斯情结,保罗无论是和米丽亚姆柏拉图式的恋爱,还是和克拉拉的激情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文分析了保罗的俄狄浦斯情节。  相似文献   

10.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俄狄浦斯王》是其最负有盛名的代表作,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悲剧”,是全部希腊悲剧中最典型,最成熟、最完美的命运悲剧。它明确了悲剧的精神内涵,即---人与命运抗争的颂扬,从而彰显出作家对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引发我们对人生命运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11.
俄狄浦斯是处在命运惩罚中的悲剧人物,文章从《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两部剧作入手分析俄狄浦斯形象的意义,认为身处厄运,俄狄浦斯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规避命运的苦难,以非凡的智慧、善性和勇气证明并维护了人性的高贵与生命的尊严。  相似文献   

12.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诗人索福克利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它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这部悲剧,从忒拜父老请求俄狄浦斯王设法消除瘟疫开始,描写了意志和命运的冲突,表现了俄狄浦斯王在与命运的搏斗中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在这部剧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的深入思考,通过俄狄浦斯王的一系列行动向人们昭示了关于自我的深刻认识。本文将从历史地理环境对古希腊人性格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在俄狄浦斯王的一系列行动背后关于人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许展 《海外英语》2012,(17):202-203
Oedipus Rex,which was created by Sophocles,is a famous tragedy.Although Oedipus in this play tries very hard to find his origin and self-identity,it is not necessarily the reason for his downfall.The real reason he was so tragic is that he had no control of himself,making things worse by his arrogance,ostentation and fierce-temptation and therefore inevitably fulfilled his fate no matter how hard he tries to escape.  相似文献   

14.
中外的古老神话中都蕴含着某一情结,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的故事》蕴涵的是杀父娶母的情结,在精神分析学上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情结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到了20世纪30年代,它又再次出现在中国的剧作品《雷雨》之中.  相似文献   

15.
《奥狄浦斯王》讲述了忒拜的国王拉伊奥斯与王后伊奥卡斯忒所生儿子奥狄浦斯尽管努力逃避阿波罗神谕,但终犯下杀父娶母的罪责。阿波罗神谕有着双层内涵:一是象征命运;二是象征血法。奥狄浦斯之罪给人们带来的并不是痛恨,而是同情。奥狄浦斯之罪与罚创造了悲剧艺术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This thesis focuses on a study of To the Lighthouse in the light of Sigmund Freud's theory of Oedipus com-plex. By arguing that James Ramsay has an Oedipus complex and the lighthouse symbolizes James's mother Mrs. Ram-say, the thesis proposes that James' hope of going to the lighthouse mirrors his mother in an Oedipal dream.  相似文献   

17.
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并非阿波罗神的诅咒决定,也不是他不够谨慎犯下过错所致,而完全是因为理性和道德的缺失自己一手铸就。诚然,他解出了斯芬克斯的谜底是"人",但他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人的本质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人。作为人类社会轴心时代的精神导师之一,索福克勒斯正是用主人公可怕的灾难警醒我们,文明人和动物、原始人的本质区别就是理性和道德,也只有理性和道德才是每个人甚至是全人类掌握命运、获得幸福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讲述的是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这也是心理学中俄狄浦斯的原型。俄狄浦斯情结又称弑父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术语。而在余华的大部分作品中,亲情乃至爱情是其主要内容,如《兄弟》和《在细雨中呼喊》之中,在描写父子关系时,虽鲜有关于父子冲突的描写,但其对"父亲"的塑造却超越了传统,并对"父亲"形象进行残酷的解构和颠覆,在文学史上这虽不是创举,但是这种写作手法却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俄狄浦斯是西方古典戏剧中为人熟知的悲剧人物,他的一生因为一个预言而改变。一些评论家认为俄狄浦斯的悲剧是超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借助吉拉尔的替罪羊理论,对俄狄浦斯在《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成因进行解析,则可以看出他的悲剧不过是当时由复杂的自然、社会条件下的政治权力斗争造成的,是人为操纵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