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下惠(前720-前621),姓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始祖,公子展的孙子叫无骇,当时诸侯以字为谥,无骇死后,鲁隐公便命其族以祖父字为展氏,此乃展氏得姓之始.  相似文献   

2.
我没有见过我的外公夏丏尊,他在我出生的前两年就得肺病去世了。那时候抗战刚刚胜利,他那离别了八年的女儿刚刚跟着我的爷爷爸爸一家老小,从遥远的四川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上海,妈妈的肚子里怀着二哥大奎。外公终于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女儿和女婿,见到了他的挚友和亲家———我的爷爷叶圣陶。此后仅仅过了三个月,外公就带着无尽的忧国忧家的惆怅,离开了那个他不喜欢可又割舍不下的人世。记不起是哪一年,我还小,一次在饭桌上吃饭,爷爷和爸爸照例喝着酒,不知怎么说起了外公,爷爷忽然泪流满面放声大哭,连声说:“好人好人。”爸爸的眼圈也红了,只是…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爸爸姓沈名耕夫,作为农民通讯员,在盐城称得上小有名气。但我们对他的名气可不敢恭维,就说写稿这事吧,怕有近二十家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聘他为“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问题就出在“特约”这两个字上,“特约”者,临时也,编外也,就连近湖乡的广播站,也给爸爸戴了个“特约”头衔。可爸爸对“特约”两字还特别看得重,特  相似文献   

4.
父亲离开人世整整16个春秋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念他老人家,他是我的慈父,也是我的严师. 父亲是个苦命人,1903年闰五月,父亲落生在北京安定门外一个穷旗人的家中.我家是满族镶黄旗人,祖姓毕鲁氏.满族人指名为姓,我爷爷叫凌保,是个门甲,父亲出世前一个月,爷爷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5.
但是,一个功能正常的社会,不可能只有解构,而无建构;只有瓦解,而无粘合;只有自由,而无责任。没有敬畏,没有尊敬,没有神圣,没有向上的力量大概十多年前,我看到这样一个笑话:爷爷抱起孙子,给他讲人生的道理。讲完后,爷爷问孙子有什么感想。孙子说,爷爷你嘴好臭。后来,我把这个笑话当作一个关于解构的故事写进我的文章里,以此诠释这个解构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旧制度、旧思想与旧权威,看似铜墙铁壁的意识形态统治等等,都将面临来自信息接收者的挑战。"文革"时期流行"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好!"唱者与  相似文献   

6.
朋友得子,众友前去祝贺,席间问起大名,朋友不无得意地说:“××××”,既有爷爷的姓,也有外公的姓,后面加上本名。不是双姓硬拉成双姓,叫起来实在别扭,有人便开玩笑说何不将他奶奶和外婆的姓也挂上? 这般就觉别扭了,若再挂上亲戚六眷的姓那将是怎么回事?当然,这位朋友断  相似文献   

7.
1994年下半年,《语文学习》准备在10月号上发一组文章纪念爷爷叶圣陶诞辰100周年。他们当然不会放过爸爸至善先生,约他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内容由他自己定。爸爸那时候在做26卷《叶圣陶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实在没有时间。他对我说:“小妹(注:爸爸、爷爷经常叫我“小妹”,叫我弟弟永和为“小弟”),你来写一篇吧。”我很少写文章,要写有关爷爷的纪念文章,更觉得题目太大,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觉得非常为难。  相似文献   

8.
为了编一本爷爷爸爸教我做编辑的书。我找出好多年前写的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进行整理,又看到了这篇《爷爷给我改文章》(编者注:本文作者为叶圣陶的孙女)。再看一遍爷爷对文章的修改,觉得他改得真好,对那些改动的理解。也比当时还要深了。早年的文字为如今留下了珍贵的记录,更让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9.
案例1岁半的萧萧吃饭的时候特开心,因为平日难得凑在一起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陪着他一起吃饭,还给他买了一种从来没见过的好吃的,颜色鲜艳,吃起来酸甜酸甜的,这是果冻。刚一吃完饭,他就迫不及待地催着爸爸帮他打  相似文献   

10.
高锐娜 《档案》2014,(6):28-32
正一郑织文是当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女学生之一。她的一生,也是这段革命历史的一部分。郑织文出身于河南省鄢陵县一个世代做官读书的家庭。她的爷爷晚清时期在鄢陵做官。父亲郑锡田曾两次考中光绪庚子辛丑并科副榜,后就读于天津政法学堂。他关注时局,勤奋好学,几乎遍读当时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所有书籍,参加维新变法运动,后追随孙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14,(11):23-27
念书的孩子孟宪明著海燕出版社97875350536952013-04 18.00《念书的孩子》是一部以留守儿童为主题创作的文学作品。爸妈在外地打工,九岁的开开跟爷爷在家乡上学。为排解寂寞,爷爷每晚都鼓励他念书。开开的成绩好起来,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爷爷患病突然去世。独自在家的开开领受了孤独和恐惧。爸爸回来接他。可他非要把那只朝夕相伴的小狗带走。开开哭着走了,小狗却被丢在了家乡,被六岁的邻家女孩儿收养。两个孩子天天通话。开开还把新学的课文念给它听。  相似文献   

12.
通讯员园地     
“特约爸爸”沈耘沈犁沈耙我们的爸爸姓沈名耕夫,作为农民通讯员,在盐城称得上小有名气。怕有20家各级这两个字上。“特约”者临时也,编外也,就连近湖乡的广播站,也给爸爸戴了个“特约”头衔。可爸爸对“特约”两字还特别看得重,还特别有感  相似文献   

13.
冀勤 《中国编辑》2007,(1):85-86
编辑是什么?常听到的说法,是“摆渡人”,是“人梯”,是“为他人做嫁衣”的,是“催生婆”,是作者走向读者的“桥梁”,这都是美喻。过去我也听到过带点黑色幽默不好听的说法,比如:编辑像讨小钱的乞丐(指到处拉稿子);编辑是爷爷,作者是孙子(指作品发表前);编辑是孙子,作者是爷爷(指作品发表后)。这些说法都带片面性。我以为编辑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富有牺牲精神的群体性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14.
看进去     
最近老有人议论一个姓冯的厨师,当然,主要是说他的晚饭(夜宴)。比如说,他的晚饭中看不中吃啊,拿了好材料却不知道怎么用啊,吃饭时有多少人笑了多少次啊……也难怪人家冯厨师发怒,这些人是不知好歹了些,你没用心吃,没看进去,怎么能怪厨子手艺不好,没好好做呢?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爷爷     
爸爸的老家在黑龙江,家里有爷爷、奶奶、大伯、叔叔和三个姑姑。爸爸和妈妈抗日战争期间就参加了革命,全国解放后他们从东北调进北京工作,那以后有了我和妹妹。1960年,近十年没有回过家的爸爸思乡之情益甚,无奈公务缠身,情急之下只好托人把爷爷、奶奶接到了北京。那年我6岁。  相似文献   

16.
谱牒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它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的自然产物,有国有姓氏就产生了谱牒。但叙述谱牒,还必须从姓氏谈起。中国姓氏由来古远,在文字记载中,即肇于三皇五帝。如伏羲氏为风姓;神农氏为姜姓;黄帝姓公孙,居姬水,又改姓姬。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尧赐契姓子,赐弃姓姬,赐禹姓姒,氏曰有夏,伯夷为姜,氏曰有吕。这些当是最古的姓氏了。然古时姓、氏是两个概念。对此郑樵叙之已明。其《通志·姓氏略序》曰:"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什么原因,我第一次看到《爸爸的画》的时候,就立刻和“爸爸的话”联想到一块儿,也许终究是爸爸的话影响自己最深的缘故。《爸爸的画》是我国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充满了人间情味的漫画及他的两个女儿丰陈宝和丰一吟撰作的漫画趣绎。丰子恺先生以他的画笔表达着思想,在他的女儿来说,他的画应该也可以称之为“爸爸的话”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善取人间诸相,尤多儿童题材,其中的大部分,皆是以丰家姐弟为模特儿的。陈宝与一吟先生,在60年沧桑之后,以温馨亲切的文字,朝花夕拾,从头细数儿时旧事,娓娓道来,读之令人心动。《爸爸的画》共四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末出版了第一、第二集,时隔一年整,第三、第四集出版。每集由丰陈宝、丰一吟精选父亲的漫画百幅,又以她  相似文献   

18.
一向在电视上以主持人或相声演员形象出现的大山,第一次作为普通人来到电视观众面前,那欧化的外表与流利纯正的京腔口语和谐得让人叫绝。在与倪萍“闲聊”他的家人时,大山说他的爷爷曾在归德府的圣保罗医院工作过,爷爷在中国姓“饶”。大山说这话时神定气闲,优雅从容,而电视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爷爷     
爸爸的老家在黑龙江,家里有爷爷、奶奶、大伯、叔叔和三个姑姑.爸爸和妈妈抗日战争期间就参加了革命,全国解放后他们从东北调进北京工作,那以后有了我和妹妹.1960年,近十年没有回过家的爸爸思乡之情益甚,无奈公务缠身,情急之下只好托人把爷爷、奶奶接到了北京.那年我6岁.  相似文献   

20.
爷爷的儿童文学全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小沫 《出版史料》2008,(2):123-125
2003年的春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白雪静同志找到我,说社里想为谢冰心、张天翼和我爷爷叶圣陶三位儿童文学的老前辈,出版他们的儿童文学全集,爷爷的这一部想征得爸爸的同意。有关爷爷的儿童文学,我从看过的书中知道,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写在1921年,那是他为郑振铎先生创办的《儿童世界》的创刊号写的,那年他二十七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