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班级授课制在选拔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先天不足,如同工业批量生产能生产出"正品"、"次品"而很少能生产出"珍品"一样,班级授课制培养出的多是合格和不合格毕业生而很少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导师制由来已久,我国古代以孔子为代表的教育模式已经具备了导师制的雏形,现代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培养也多运用这种一对一的师生交流形式。可是针对可塑性最强、个性最鲜明、潜力最大的中小学生,导师制的有效运用却几乎是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2.
茹宁 《考试研究》2012,(4):45-48
英国剑桥大学在其八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无数政界、学界精英,成为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本文从人才培养特色的角度探讨了剑桥大学的学院住宿制、本科生导师制,以及喝咖啡与下午茶的学术传统,并分析了它们在杰出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方贵庭 《天中学刊》2010,25(5):61-62
"复合导师制"是我国高校根据当代社会需要和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对研究生导师制所进行的积极探索.文章论述了在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中引入"复合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复合导师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被称为"钱学森之问"。 据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先生介绍,钱老先生心目中的杰出人才要比一般的专家、院士高出一大截,那是帅才,是全世界可以为之竖起大拇指的人。  相似文献   

5.
李锋 《考试周刊》2011,(35):136-137
本文通过对"网络导师制"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认为"网络导师制"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传统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并探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我们要在"网络导师制"的背景下,依赖观念的转变,提升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郑旭  董作超 《茂名学院学报》2011,21(2):40-42,46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创新。土木专业为实现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从导师制的优势、意义、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得出了可行的结论,旨在通过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配合辅导员制,完善"双师制"的教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启示我们:一般的、传统的、不打破常规的思维是难以造就出杰出人才的。思维是一门科学。钱老说:"如果我们发展思维科学,那就可能有朝一日我们懂得创造的规律,能教学生搞思想上的飞跃。"认识、领会和研究思维科学,对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疑问,反映出建国后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情况下存在问题。本文从"钱学森之问"入手,探究疑问背后之实质,讨论杰出人才的教育问题,最后尝试对"钱学森之问"涉及的教育问题提出相关的教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玲娥 《成才之路》2012,(2):10-I000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启示我们:一般的、传统的、不打破常规的思维是难以造就出杰出人才的。思维是一门科学。钱老说:"如果我们发展思维科学,那就可能有朝一日我们懂得创造的规律,能教学生搞思想上的飞跃。"认识、领会和研究思维科学,对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文教资料》2011,(25):176-178
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即由理论基础深厚的校内导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具体实施运行主要体现在导师的选聘、学生的培养过程、导师的管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11.
面临当前特殊的学情、校情和国情,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高校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逐步探索并推行了"专业-学术-技能-德育-就业"五位一体的高师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成效显著,能为其他高校开展本项工作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特有的育人模式在我国高校多有试行,但仍没有提升到制度层面来建设。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和中国本科教育品牌的打造。使得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化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学分制和导师制是一对“孪生子”,是互为支撑的教学管理制度。没有导师制,完全学分制的推广就没有保障。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化建设包括盘活导师资源、健全配套制度、争取国家政策法规支持等。  相似文献   

13.
要使我国竞技体育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探索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创造了机遇。分析后奥运时代“体教结合”在竞技体育和高校人才培养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研究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探讨竞技体育实现多维、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医学院校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借鉴国外的导师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中,各医学高校在积累了相关经验的同时,也认识到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能看到临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带来的成效,在临床医学本科生中应用导师制的意义,以及本科生导师制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实践的成效与问题,以期为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行业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当前而言,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进入一个“本土化、校本化”的探索阶段。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在不断探索着既能充分发挥学分制制度优势,又符合国情和校情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地方行业高校是一类极具中国特色的高校,其学分制的实施过程带有中国大学模式的“烙印”,其经验、问题和未来的改革方向为其他同类高校的学分制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虽然导师制在世界很多国家的高校教学中取得了认可和成绩,但是由于具体实施环境有所不同,在中国本土化时显得有点水土不适。本文结合已有文献和自己的亲身实践,对导师制实践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导师制在与中国教育进行结合的情况下,存在着一些实施方面的不足,尤以与导师制配套的制度和激励问题更为突出。导师制有待于在中国高校实施过程中,根据我国国情与教育现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培养创新性安全人才是保障矿业安全的基础,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依托优势学科,通过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打通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壁垒,统筹实验室资源,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支撑体系。采用研讨式教学、本科生导师制、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型实验、拔尖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构建了"寓研于教"与"寓创于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大学生数量剧增,学生宿舍已成为学生活动的基本单位。在新时期,如何进行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以加强宿舍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了目前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以思想引导、专业指导、学习辅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为核心内容,能够构建和推进和谐的、积极向上的高校学生宿舍文化,是探索和完善导师制及宿舍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及"评估"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专业设置及招生数量明显增多,教学条件大大改善。但是新建本科院校规模日益扩大,并不等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当前,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是他们应重点把握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省新建本科院校为例,就如何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几点看法:准确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构建综合、机动的课程体系;制定多样化的教学计划模式;引入淘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区域经济特色来开展。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广西高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能力相对弱势但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地缘优势和文化接近优势转化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优势的不充分、师生实践教学环节互动差等制约因素,可以通过广西高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一高一低"加强实践教学等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