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国初中国农村延续着传统社会结构,家庭养老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五十年代初,农村家庭由于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家庭经济收入得到较大幅度增加,家庭养老保障获得了较为充裕的物质来源,农民老年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家庭养老的保障能力得到强化。五十年代中后期,农民老年保障被纳入集体经济“大一统”,家庭成员对老年保障的责任与义务被局限和弱化,农村集体化养老开始形成。除此之外,对于农村孤寡贫困老人,国家还设立了“五保户”制度予以救助。五十年代是农村养老保障重要变革节点,其发生缘由及运行结果,为当代农村养老保险改革留下许多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论养老教育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直面老龄化挑战,解决好养老问题的同时,必须加强养老教育。实施养老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开发老年人才资源,使老年人"老有所为";倡导"积极老龄化",使老年人健康、阳光地享受生活;对老年人进行现代科技教育,使其与时俱进;加强老年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鞍山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挑战和机遇并存。分析鞍山发展养老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优势,提出从康养旅游、智慧养老、养老教育、养老制造、老年金融、老年餐饮等方面发展养老产业,繁荣鞍山“银发经济”。  相似文献   

4.
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福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郴州民营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服务市场化的重要力量,普遍缺乏参与老年教育的动力,老年教育本身也存在总体供给不足、层次较低等问题。解决郴州民营养老机构的老年教育问题应从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打造优质老年教育服务,实现养教结合长效发展等方面入手,提升郴州民营养老机构老年教育服务质量,加快推进郴州养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病残化和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人口的急剧变迁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量逐步增大.机构养老在国家养老服务体系中具有“支撑”地位而不仅仅是“补充”.本文概括了现阶段我国机构养老的六大问题:机构养老供不应求但资源利用率不高;微利甚至负债导致养老机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养、护、医、送四大功能分离;机构养老缺乏家居认同和亲情滋养;专业、负责的老年护工和管理人才短缺;农村养老机构的非规范发展.文章提出了化解机构养老困境的五大应对策略,即建立老年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并重的机构养老观;机构养老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和职业化是发展的方向,重点要突出发展老年护理院;鼓励多元投资,扩大机构养老规模,发展旗舰企业,延长养老产业链;政府和机构要共同探索双红利导向型的社会企业发展模式;养老的机构支持、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要“三结合”,机构养老的亲情化、福利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是“品质养老”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2019年度上海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开放教育应对上海养老行业老年照护人才队伍困境的实践研究”课题做前期文献研究评述。养老照护人才培养对于行业发展尤为重要。目前,养老人才培养主要依靠非学历的执业证书教育,相对应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历教育在全国悄然兴起。然而,针对养老照护人才如何培养,才有利于行业发展与人才自身发展的问题越发明显。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研究培养现状与养老照护行业人才困境,结合开放大学教育体系,提出合适理应对建议,为进一步的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7.
农村老年残疾人兼具老年和残疾的双重特点,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农村老年残疾人养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解决好农村老年残疾人的养老问题对于整个养老体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使得农村老年残疾人的养老问题得到解决,使他们能够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8.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四、二、一”结构家庭的日益增多、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的进程、农村“空巢老人”会更加普遍。而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实行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开展多方面的养老方式,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农村养老的需求不断提高。然而,现阶段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原因导致农村养老在养老方式、资金、养老观念和养老法律法规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实现。因而本文针对上述农村养老所出现的问题,在进行深入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老有所养”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理想.家庭养老是通往这一理想的现实路径。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本文即以内蒙古五原县w村为例,在描述农村家庭养老功能蜕变的现实困境以及农村家庭内部调适策略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由“反馈模式”转变为“弱反馈模式”;在观念层面,“齐儿防老”正在过渡为“老人自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城市"社区服务"养老模式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该模式在我国某些城市发展较快,可是由于起步晚、经验少,从总体上看,中国城市"社区服务"养老模式依旧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这种困境既存在于政策层面也存在于实践层面,既体现在服务对象需求方面也体现在服务人员能力方面,具体可从制度、资金、基础设施、意识和服务人员素质等方面来进行分析阐述。面对这些困境,需结合政府、家庭、社区等各方面力量,从政府投入、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实行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账户空账现象严重,而转制成本是产生空账问题的根源。政府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通过发展经济,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等措施来完成个人账户空账向实账转变。  相似文献   

13.
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现收现收现付制养老体系已经不适合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变化趋势,因此是不可持续的,在建立养老保险新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必须正视转轨成本。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但现行体制仍未脱离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的巨大缺口问题日益严重。文章通过探究我国个人账户“空账”原因,深入认识“空账”运行后果,探索做实个人账户的对策。以求真正有效地实现个人账户“实账”运行。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改革使农村养老的经济基础、养老主体、养老道德规范、养老内容和养老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不能借鉴西方养老模式,而是要适应当前中国国情,以人为本,树立现代养老理念;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发挥亲情在养老中的作用;加快和深化农村社会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的制度与机制;积极推进"三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养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捐赠基金是美国高校、特别是私立高校运行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文研究美国高校捐赠基金的筹资和投资管理。基于国际学术界关于捐赠基金筹资影响因素的研究,作者在文章中从捐赠文化培养和基础设施构建、学生和校友关系维护、高校社会形象树立、以及资金使用责任机制的建立等几个方面剖析美国高校捐赠基金的筹资管理。在投资管理方面,作者的研究发现,美国高校捐赠基金投资整体上体现了较强的分散性和长期性原则,而哈佛大学高度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则使其取得了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  相似文献   

17.
保定市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4:2:1”的家庭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致使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渐趋弱化,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进入了困境。老龄化进程除了与经济社会转型相交织之外,还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这也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保定市为例。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需解决一系列问题,加快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从政策支持、社区发展、产业发展、行业规范、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悉尼大学慈善捐赠的类型、策略、使用与管理等方面,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特色,相信对处于经费短缺之中的我国高等学校在筹集资金方面会有些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房养老在我国当前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是值得提倡的养老模式。它可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减少财产纠纷,促进地产业良性循环;推动我国养老体制的新一轮改革。但目前在我国实施以房养老存在着认识上、观念上、适用范围、法律制度和养老机制方面的阻力。这就需要采取一些对策,如加大宣传、建立配套措施、实施住房反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先试点后推广、大力发展养老设施等。  相似文献   

20.
由于农村养老保障程度偏低,养老保险意识仍未形成,二元制度供给决策惯性,管理体制缺乏充分协调等原因的存在,导致我国农民养老保险发展缓慢。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我国农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着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理顺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以产品置换养老保障金、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对接,为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创造社会经济条件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