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教师在一线的教学中,往往会体会到学生有这样的情绪过程: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一种正常现象,学生会从由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于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日趋明朗化了.何为“两极分化”呢?这“两极”应该是指:优秀生(吃不饱的学生)和学困生(吃不下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如外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过程:感兴趣→失去兴趣→厌烦和反感。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学生逆反心理的生成过程。在英语起始教学中。学生开始会充满好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学习过程中受挫.逆反心理便逐渐暴露出来。当教师感到事情严重时.已经回天乏力。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4.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常常体会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这样的现象:好奇一感兴趣一失去兴趣一失去信心一厌学。学生往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为遇到困难和挫折而渐渐对英语产生厌学心理。本文试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立足农村教育,对农村中学生英语厌学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英语厌学心理?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教学中,有的学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开始非常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兴趣,最后发展到厌烦甚至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逆反心理的发展和完成过程。学生逆反心理的存在,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文 《考试周刊》2011,(2):159-160
兴趣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英语学科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上要精心设计,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是一个快乐的学习过程;课后作业的布置要结合实际,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至于使学生厌倦;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徐萍 《考试周刊》2011,(2):158-158
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如果学生仅仅将所学习的英语知识运用于课堂,一来使用时间有限,二来随着次数的增多.英语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会越来越大.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使用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职业高中学生经过一年甚至半年的英语学习,部分学生慢慢失去对英语学习的新鲜感和热情,兴趣淡化,积极性减退,甚至完全丧失,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职业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深思。本文通过对本校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探索产生这种不良现象的因素,认真分析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去尽量避免和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是教育界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学习困难实际上是一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无能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困难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英语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产生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科丧失自信心,严重影响了英语学科的课程质量,因此,英语学习困难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学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75%的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烦心理。总结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点:(1)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差,有些学生想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3)老师没有处理好与学生间的关系,学生即而厌学。(4)高职高专学生更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英语学习所投入的精力很少致使英语成绩下降,从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业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英语作业往往以机械地读、背、抄写等为主,形式单调枯燥,缺乏兴趣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造成学生逐渐失去对英语作业的兴趣,学生往往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被动完成,敷衍了事。这种单调僵化的作业形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如何让完成英语作业成为一种享受,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外延伸?首先应该体现英语作业设计的  相似文献   

12.
英语单词的拼读能力在小学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以来,逐渐发现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兴趣很浓厚,逐渐变为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有厌学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感到英语难学,"哑巴英语"和两极分化的现象慢慢形成,学生学得困难,教师教得困难。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学生英语单词拼读能力低下,从而影响到单词、句子、文段的朗读和背诵。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学生在学习单词时用标汉语拼音或汉字的方法帮助朗读单词,可学生的标注方法既耽误时间,同时又容易在发音和轻重音上产生误区,更加不利于他们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现少数学生存在着这样的学习过程:即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一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陈洋洋 《考试周刊》2014,(93):116-116
<正>一、案例背景英语词汇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词汇的理解,更好地使用句子。在小学词汇教学中,学生需要大量的机械性语言操练,往往感到枯燥,甚至可能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英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动脑筋想办法,运用有趣的英语游戏,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  相似文献   

15.
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除了词汇外其它方面出现停滞甚至下滑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作者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较为感兴趣,在初步学习英语时会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然而随着不断地学习,会逐渐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开始变得厌烦甚至反感。这种心理变化造成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语法是语言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情达意的手段,更是英语教学必不可缺的部分.但学生往往存在语法知识掌握不准确、运用不恰当的问题.单一的教学方式、枯燥的教学过程易导致学生慢慢丧失语法学习的自信和兴趣.那么,怎样做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呢?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会学生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这三类关联递进式学习活动中构建语...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31):90-91
小学英语一直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随着中高教学内容的增加及升学压力的加大,很多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动力,成绩每况愈下。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转化为持续和稳定的学习动力是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关乎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世界的广泛交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通用的语言之一.已经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尤其是这样.不仅国家将英语列为与数学、语文两门课程齐头并进的主科目之一.而且现在家长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所投入的精力、财力也越来越大。在现阶段,我国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安排.已经从以前的初中才开设英语课.安排到现阶段的小学阶段了。可见,在我国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不分国界,以优美的旋律征服每一个人的心。同样的,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去,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使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