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对文本所预想的情景和所包含的期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无奈地看到:开学刚分新书.  相似文献   

2.
所谓“阅读期待”.就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阅读目的或效果.它反映了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体现了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阅读期待既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又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喜欢阅读.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期待对于促进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作用。“阅读期待”是以往阅读教学中未曾涉及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4.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笔者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的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其中的“阅读期待”为新术语,是以往阅读教学未曾涉及的新概念。所谓“阅读期待”,即面对文本,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如面对童话,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期望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局面。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得到精神价阮.和审美享受等(杨再隋语)。同时,它又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通常通过悬念的制造、情景的创设等,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探究的兴趣。那么,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阅读体验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更加精彩呢?①“期待”——让学生的个性差异倍受关注;②“期待”——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主动。“阅读期待”是学生阅读水平的高效发展区,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利用其期待的心理,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在学生的期待与探究中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渎,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四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什么是阅读期待?是指阅读前内心的期望和愿景,是一种最原始的阅渎冲动,它能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理解”和“共享”的活动.是以文本为交流载体.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离开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那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四维空间...  相似文献   

9.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是学尘阅读之时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学生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才能让学生的心灵真正走入文本。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期待”名称及内涵 阅读期待概念源于“前结构”、“期待视野”概念。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前结构”就是读者在解释文本之前就具备了的先有、先见、先把握。读者对文本的“具体化”是以“前结构”为基础的,“前结构”使“具体化”带有主观成分、再创造成分。德国接受理论家先驱汉斯&;#183;罗伯特&;#183;姚斯将“前结构”概念用于解释审美,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它指在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接受主体基于自己的审美理想、阅读经验和接受动机投射在大脑上形成的关于未来作品的“既成图式”。这种阅读文本的既成的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1.
刘猛 《教育艺术》2008,(11):31-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期待对于促进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龙墀 《辽宁教育》2004,(10):37-38
阅读期待这一重要的心理过程,既是客观地存在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进程中有待开发的潜能,又是客观地存在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阅读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阅读期待”这一重要环节,借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阅读期待则是“个性化行为”的最明显的标志,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高层次准阅读心理过程,是学生完善自我阅读的需要,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反映。由此可见,阅读期待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实践告…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明确指出了“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中若能很好地运用“阅读期待”,阅读教学就会在课改中更添光彩。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期待,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呢?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尝试和探索,吸取了优秀教师的精华,总结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学习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研究性阅读体现了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以及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但因为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且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假如没有教师的引导。很难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因而。教师在研究性阅读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关于阅读”部分有这么一段文字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是“阅读学”中的名词 ,《标准》将它们纳入小语阅读课堂的环节 ,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并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此我想就“阅读期待”方面 ,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它是一种教育理念阅读期待”要求教师要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 ,不要为了赶时间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当学生在阅读中产…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来认识一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在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与阅读批判,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一、阅读期待———发展自我意识,提升学习水平阅读期待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使新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  相似文献   

18.
“阅读期待”支配着阅读全过程,是影响阅读质量的重要心理因素。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珍视其教学价值,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予以强调:“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鉴于此,本文试对“阅读期待”的内涵、功能及教学策略作此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评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把“阅读期待”作为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环节,部分教师对其作用认识不清,对如何提升其品质更是乏术,因此有必要就“阅读期待”作一番探讨。一、关于对阅读期待的认识’阅读期待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种期望、希冀、欲望和意愿,它与读者的认识水平、艺术素养、审美情趣、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等息息相关。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它直接决定着读者的阅读指向、阅读速度、阅读水平与阅读收获。读者在阅读时,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文章的信息,而是在积极地思考,对语句的链接、意义的展开、情节的推进等不断作出期待、预测和判断,同时读者也不断地参与了信息的产生过程。如,读者在阅读开头的文字时,就会对文章的类型、形式、主题、风格和语言等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20.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