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怎样使物理课堂活起来,是老师们上每节课前都苦苦思索的问题,也是老师们最费神的问题.而有的学生提到物理也是摇头,有的虽然很感兴趣,但是成绩却不理想.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创造好的学习情境,让物理课堂活起来.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
上一学期,我听了不少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和赛课,感受到了老师们在课堂设计方面付出的心血,有的抓一点而窥全貌,有的课堂环节丝丝入扣,有的内容新颖有趣,这些课都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能够突出学生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春风化雨     
王树华  刘振宇 《中国教师》2009,(Z1):522-522
<正>当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时候,我说我是一名教师。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当老师好啊,每天上几节课就好了,很轻松的吧!起初,我总会解释一下,当老师其实很辛苦的。可他们就会马上插嘴:哪里啊,不就那么几节课,上完就可以走人了,而且你们还有长长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精神萎靡的学生,稍不留意就打起盹来,为了不致感染其他学生,我建议他们站一站,以赶跑瞌睡,学生们也能欣然接受我的建议.但是这样一来,往往前面的学生站起来会挡住了后面学生的视线.对待课堂上的瞌睡虫究竟该怎么办?我向其他老师寻求帮助,有的让我顺其自然,别自寻烦恼;有的教我罚那些孩子站到教室后面去听讲;有的教我点名让那些孩子起来回答问题.可我感觉这些都不是好办法,就开始从自身反省,力争让课堂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课堂小结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是老师们的共识,但大多数老师都没有体会到它的重要性,没有认真设计这一环节,对这一环节不以为然,漠然置之.一、做明眼人,当前课堂小结的现状分析现状一课堂小结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不够.有位老师上分数除法这节课,老师用了很多种方法来证明“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这个结论.最后小结时,老师把之前做在PPT上的几种证明方法缩小后一一重现,时间很短.  相似文献   

6.
面对尴尬     
薛守宣 《山东教育》2013,(25):16-17
近几天,我听了几节课,于课堂上目睹了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给老师的尴尬,事后想来还历历在目。那是一位老师在讲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本来课堂进程还算顺利,但在阅读指导环节时问题出现了。执教的老师在指名分段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  相似文献   

7.
听课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被触动、不断感叹、不断反省的过程。 抽空听了几节课,从开课教师身上,我感到了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素质:洪老师的课堂有简约之美,多元的课堂评价语言让我钦佩;刘老师的激情澎湃充满活力的课堂让我羡慕,姚老师的娓娓道来、水到渠成的讲解让我觉得轻松;曹老师的温文尔雅、质朴平实的课堂让我觉得宁静,从容……尽管隔行如隔山,但听他们的课,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相似文献   

8.
一天语文课上,在讨论“假如天上的星星掉下来,你会怎么做”的时候,学生们都很活跃。有的说要把星星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些什么;有的说想把星星穿成一串,装饰自己的房间;还有的说要把星星穿成美丽的发卡、项链,送给敬爱的老师和妈妈……这些想象富有生活气息,又充满童趣,我当然免不了一番鼓励与赞美。正当我准备见好就收的时候,课堂中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老师,我  相似文献   

9.
音乐老师们想必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无论老师播放如何经典的音乐,讲述得怎样神采飞扬,学生们却是一脸的迷茫,有的甚至瞌睡连连。等到课堂发表见解环节时,自然就有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不入正轨"。面对这种种现象,我困惑了:这到底是学生的"不务正业"还是老师的"缘木求鱼"呢?  相似文献   

10.
一、课堂现状
  ⒈“没事做”和“来不及”。这学期,我们学校开了很多公开课,我也旁听了不少语文课,因为大家都精心准备,因此每节课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亮点。不过,我从自己和同事们的语文课上仍然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有些老师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还有一到两个教学环节尚未完成;而有些老师在铃声响起之前的十分钟已经完成了全部的教学任务,余下的时间有的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有的让学生将字多写几遍,有的甚至直接让学生提前下课。  相似文献   

11.
最近,由于工作关系,一连听了十几堂课.许多老师都在自己的课堂中,巧妙地引进了源头活水,把春天领进了课堂,于是,课堂里春意盎然了:在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找春天、赏春天、画春天、颂春天、唱春天;音乐课上,老师让学生找春天、唱春天、画春天;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赏春天,唱春天、画春天;品德与生活课上,自然也少不了这几个环节.几节课听下来,前后一对比,课程资源重复建设的弊端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陈微 《辅导员》2011,(Z3):132
上周听了几个班级的课,授课教师都是年轻的新教师,我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热情有余,但课堂内容不够细致;二是有的老师细致太多反而成了照本宣科,课堂上少了生气。记得当年,初次站在三尺讲台上,我的心狂跳不  相似文献   

13.
设想一下,当你走进教室,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令人振奋、令人鼓舞、令人陶醉的气氛。学生们充满了激情和责任感,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努力学习并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在课堂上开怀大笑,还时不时地同老师和同学开开玩笑。他们喜欢并尊敬自己的老师,每个学生都给予老师充分的信任。在听取学生意见时,老师听到的是支持、真诚的声音,没有人惧怕老师或向老师隐瞒什么,更不会有人在老师背后说三道四,课堂上有的只是支持、信任、相互尊重的融洽的氛围。没有猜忌,不存在对抗。这样的课堂您喜欢吗?这就是我所说的健康课堂的一种模式。下面就我的尝试做如…  相似文献   

14.
开学初,学校又一次进行青年语文教师上课比赛,老师们都很重视,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找资料做课件;有的想方设法寻找可以利用的网页;还有的拉几个学生在办公室演起了课本剧,以便课堂上轰轰烈烈……而我本也想"精彩纷呈"的,可一看办公室的老师疲惫的背影,再想想那些可谓绚丽多姿的教学方式,试想:难道我们的语文教学真到了只有"作秀"才"精彩"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15.
曲虹 《教育导刊》2004,(3):122-123
设想一下,当你走进教室,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令人振奋、令人鼓舞、令人陶醉的气氛。学生们充满了激情和责任感,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努力学习并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在课堂上开怀大笑,还时不时地同老师和同学开开玩笑。他们喜欢并尊敬自己的老师,每个学生都给予老师充分的信任。在听取学生意见时,老师听到的是支持、真诚的声音,没有人惧怕老师或向老师隐瞒什么,更不会有人在老师背后说三道四,课堂上有的只是支持、信任、相互尊重的融洽的氛围。没有猜忌,不存在对抗。这样的课堂您喜欢吗?这就是我所说的健康课堂的一种模式。下面就我的尝试做如下表述:  相似文献   

16.
我是“讲授法”。在教学中,长期以来我控制了整个课堂,老师们教学向来都离不开我。可自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 “探究法”、“尝试法”风光地登上了教学舞台,我也就倍受冷落了。不仅受冷落,有的书刊还公开批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外甥所在的学校举行家长开放日,我作为代表应邀参加活动,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一节是阅读欣赏课《蝉》,课堂上有一个细节让我至今难忘。老师提问:课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一位小个子男生反应灵敏,马上举手:先仰(抑)后扬。话音才落,全班哄堂大笑。老师即刻宣布你错了!又赶  相似文献   

18.
一天,有个学生来到教研组,向老师借阅教学参考书。这引起了在场教师们的争论,有的主张借给他看,有的坚决反对,理由是,“教学参考书是专给教师们备课用的”。其实,这“理由”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把参考书借给你,到课堂上我讲什么?原来他的宝贝都在参考书里,教学内容都是从参考书里抄的。学生如果知道了这宝葫芦里的秘密,岂不有损教师的尊严?所以,教学参考书既是这些教师的法宝,也就成了字生的禁书。  相似文献   

19.
,  自从当了老师,连我自己都惊讶于自己的变化: 我变得爱笑了。我的课堂上,几乎没有听不到笑声的,除非是公开课那是因为师生都紧张的缘故。所以,对于上课,我的感觉从来都是轻松自如。经常听到有的学生反映,说某某老师上课太严肃,没见他笑过。这样的老师有没有呢﹖我还真遇到过一位—— —我上初中时的一位几何老师。他只教了我们一年。这一年中,我的确未见他笑过,学生们都怕他。不久前在一所中学听课,上的是英语课。那位老师的讲课不能说不熟,有板有眼的,就是太呆了。那副表情,让我们看了都怵,学生谁还敢发言呢﹖ 所以听那节课就像是…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高中哲学教材用“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对其进行了说明。有一次学生给我讲了这样一则既幽默又令人反思的故事:课堂上,老师在讲了司马光砸缸这一历史故事之后,让学生们讨论。有的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缸,有的学生问老师缸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