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网络成瘾的界定 “成瘾”一词最初仅用于药物依赖,类似的成瘾标准被应用于一些行为障碍,如饮食障碍、赌博成瘾、电子游戏成瘾及某些技术的过度使用。“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O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误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现实。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一、网络成瘾的界定 "成瘾"一词最初仅用于药物依赖,类似的成瘾标准被应用于一些行为障碍,如饮食障碍、赌博成瘾、电子游戏成瘾及某些技术的过度使用."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误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现实,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3.
所谓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是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的诊断标准。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扬(Kimbedy Young)的观点,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和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化社会里,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过度使用和不良使用互联网会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造成身心损害,危害家庭和社会.所以青少年网络成瘾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文章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对840名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和心理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网络健康教育、网络成瘾机制、诊断方法、矫治措施和防治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网络成瘾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所形成的虚拟空间,超越了传统时空的限制,打破了信息的垄断,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但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就在互联网带给人们丰富信息与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问题,即一部分网络使用者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因过度沉迷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性的依赖症状,称之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11亿,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加强对网络成瘾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一网络成瘾的概念1、网络成瘾的定义网络成瘾障碍(Inter…  相似文献   

6.
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测量评估标准、相关风险因素研究、治疗和干预手段等方面进行综述,意对网络成瘾现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特征,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344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总体状况较差,在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四个维度均低于正常使用互联网者;网络成瘾女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更低于网络成瘾男青少年。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上海市市区内对中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取得有效样本338份,其中70份被界定为网络成瘾者。对这些网络成瘾的中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后,并在了解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并探讨网络成瘾中学生的个人特征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与一般网络使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后发现,缺少自我认同的中学生容易成为网络成瘾者。这种缺少自我认同主要是在学校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它已成为当今社会问题之一。文章采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600名青少年进行了测验。结果显示:在父亲教养方式中,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在母亲教养方式中,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在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父母的拒绝否认对高、低差异组青少年网络成瘾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性。采取赏识、宽容、民主的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对安徽省8所高校的618名大学生进行采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14.08%的网络成瘾者;男生较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在网络行为和网络内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成瘾会影响大学生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作者使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界定网络成瘾学生10名,进行心理干预以探究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方法,采用SCL-90自评量表在心理干预前后进行测试比较,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对改善中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对安徽省8所高校的618名大学生进行采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14.08%的网络成瘾者;男生较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在网络行为和网络内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成瘾会影响大学生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了.一部分学生甚至因为过度依赖网络而放弃了学业.二十世纪初,相关部门出台了“网络成瘾的标准”等一系列文件,引发了各路媒体的争相报道,以及相关专家的激烈讨论.尽管如此,截至当前为止,关于网络成瘾的具体标准依然没有成文.在国内各地学校中,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对于大部分教育者来说,仍旧是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现状,探讨了几点消除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的策略,希望对矫正学生的网瘾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的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对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出网络成瘾受到性别、年级、城乡、学校与家庭因素的影响。干预的手段主要有心理、药物、家庭、学校、政府及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5.
网络成瘾的家庭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瘾包括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两类。目前行为成瘾者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群——网络成瘾者。网络成瘾人数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不仅侵害了青少年的健康,而且对成年人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本文对网络成瘾的定义、界定标准和目前对此行为干预的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成瘾,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家庭教育是影响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之一。"家中能上网和单亲家庭以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在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量表评价和借鉴的基础上,根据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实际情况编制了网络成瘾量表,通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指标。结合36名网络成瘾者在该量表上的得分,最终确定在量表总得分上大于39分的被试就可以初步诊断为具有网络成瘾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了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以452名富裕家庭子女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学生网络使用问卷》和《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进行调查。与以往研究相比,富裕家庭子女的网络使用基本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高危人群学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网络成瘾倾向;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效应的因素是“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平均每次上网时间”、“性别”、“平均每月上网次数”、“上网的主要目的”。富裕家庭子女网络成瘾对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成瘾"在近几年是一个使用频繁的概念,它不仅使社会、教育领域感到困惑,也促进了心理学、卫生学界对它的深入研究,我国学者、医疗及其管理机构都提出了"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围绕的主要是痛苦、社会功能受损和生活方式的否认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同的研究主体对网络成瘾行为表现和自我意识的状态又有不同的表述,由此导致对"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不一致,但由于把握了共同的三个核心问题,使得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也将逐步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0.
王叶华  桂守才 《文教资料》2007,(27):180-181,131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互联网的使用当中,其中相当多的大学生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互联网而对网络产生依赖,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本文首先探究网络成瘾的含义,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指出大学生心理特点、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是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