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莆田■溪宫历史悠久,是研究莆田山区妈祖文化难得的实物资料。重点就溪宫的沿革、建筑特色以及当地妈祖信仰民俗活动等方面进行田野调查,并分析妈祖信仰对莆田山区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唐宋莆田南北洋开发的历史过程,宋代木兰陂建成后,莆田南北洋大开发完全改变了莆田的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农业一岁三熟,科举文教大兴,不仅为妈祖信仰的传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文化支撑和宗教土壤,而且直接促成宋代妈祖信仰的快速传播和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3.
莆田妈祖文化网站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标志着妈祖文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妈祖文化的对外传播变得更加重要。在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莆田妈祖文化网络传播的现状,对相关网站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传播学角度提出了建议,期望莆田妈祖网站能越办越好,以便更好地传播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精神、增加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莆田地区妈祖宫庙的数量与分布、信徒主要成分、经济收支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了新时期妈祖信仰的特点及在管理方面的得失.  相似文献   

5.
莆田湄洲里社妈祖宫庙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湄洲岛14座里社妈祖宫庙进行了较全面的田野调查,记录相关资料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宫庙和妈祖信仰呈现出的特色,最后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莆田学院作为妈祖文化发祥地莆田市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多年来致力于开展妈祖文化研究,2005年成立了妈祖文化研究所;2008年升级为妈祖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通过整合校内学术力量与资源,组建了妈祖文化研究院,下设妈祖学、妈祖信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法,研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祭祀中体育元素,结合妈祖体育元素来研究发展莆田休闲体育;并就妈祖体育元素资源在莆田休闲体育圈的开发提出若干建议。把妈祖信俗中的休闲体育文化传播海内外。  相似文献   

8.
莆田湄洲里社妈祖官庙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湄洲岛14座里社妈祖宫庙进行了较全面的田野调查,记录相关资料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宫庙和妈祖信仰呈现出的特色,最后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指出近20多年来,福建的妈祖信仰在传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而莆田在福建妈祖信仰中占有特殊地位。福建妈祖信仰新特点也给台湾民众和社会带来了若干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07,14(3):F0003-F0003
<正>在莆田学院和莆田市党政各级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所于2005年4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研究所以促进校内外广大妈祖文化研究者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妈祖文化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建设我院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特色品牌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切实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指出妈祖文化是莆田最重要、最具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介绍创意文化产业的概念、内涵与特性,论述莆田妈祖文化必须朝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才有广阔的前景,最后提出莆田妈祖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2.
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标志着妈祖信俗的开发要提升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次。从妈祖信俗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入手,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莆田妈祖信俗开发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莆田妈祖信俗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宋代妈祖信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播,已经遍及海内外华人居住区,尤其在中国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妈祖信仰最为活跃.如今妈祖信仰已经成为大陆与台湾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平台.文章探讨了妈祖信仰在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火热传播的共同因素,以及从福建莆田传播到台湾的妈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闽台妈祖信仰形成的差异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为更好地利用妈祖文化促进海峡两岸人民感情交流、早日实现国家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宋代是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先后有乡土渔民、各地海商和地方士绅官宦等不同群体加入信仰妈祖的群体之中,并成功地进行了自下而上的等级扩散,最终妈祖信仰获得了官方的认可.官方根据实际需要对乡土化的妈祖信仰进行了标准化重构,并与民间达成了契合,实现了对国家权力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试析莆田旅游资源的灵魂与旅游形象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莆田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资源优势的分析,指出旅游资源灵魂是树立旅游形象的根本依据。提出用“海滨胜地,妈祖故乡”来表达莆田的旅游形象,并对莆田旅游形象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源自东南沿海莆田的妈祖信仰在马来西亚影响深远,从其宫庙的分布可见一斑。其宫庙大多与地域性会馆相结合,配祀神也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等特点;其中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独具特色,对当地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福建省9所高校的893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信仰妈祖的影响因素,了解大学生对妈祖文化的认知程度、认知渠道等认知现状,研究大学生对传播和发展妈祖文化的认知状态,提出妈祖文化在高校传播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莆田     
《高中生之友》2014,(5):I0002-I0002
莆田,地级市,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世界妈祖文化中心.自古为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或称莆仙,为福建历史上八府(军)之一,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地级莆田市,下辖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仙游县、秀屿区。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9.
舞水河流域深处大西南山区,远离海滨,但却普遍存在着发源于莆田海滨、被沿海人民奉为海神的妈祖信仰。在梳理和考证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舞水河流域妈祖信仰至迟是在明末清初由福建移民与客商通过长江逆流而上、经沅水传入,并流行于清中后期;其形成原因与该流域内丰富的山林特产资源、优越的水运交通条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福建会馆与天后宫的结合及妈祖自身的变化密切相关。与沿海妈祖信仰相比较,舞水河流域的妈祖信仰具有信仰群体的超区域性、神灵体系的杂糅性、庙宇建筑的商业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莆田妈祖信俗大观》一书主编和编委会主任为林国良,副主为郑世雄、刘福铸。该书由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本市十多位祖学者合撰而成,2014年4月由海风出版社出版。全书52万字开布面精装,典雅大方。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和展示莆田妈祖俗的专著。全书分为祭典、节庆、进香、神器、供品、出游、艺文、习祈愿、传说等10篇;每篇下再分章节,计41章145节。纵观这部著,我认为有如下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