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先秦和古代希腊时期在修辞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从言辩修辞的角度出发,对这两种不同的言辩修辞文本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先秦和古希腊在修辞方面的共性,二者存在以下共同点:言者的智慧性、言辞的雄辩性和言效的理想性;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二者存在的不同点分别为:社会性和本体性、利益性和知识性、精英性和大众性。对先秦和古希腊言辩修辞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对整个修辞学体系系统性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左右,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时期大约同时经历了影响深远的修辞转型,其共同的核心表征即由以诗歌性修辞为主导走向以散文性修辞为主导,转型涉及的变化包括文类格局的变迁、思辨理性的演进、书写功能的扩展、辞理论的产生、言说主体的更替、言说对象的转移等等。无论是古希腊,还是中国先秦时期,这种修辞传统转捩的发生,都与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的转型以及智识人对这种转型的应对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相隔遥远的先秦中国与古希腊大约同时都展开了一场关于“修辞”的讨论,而其争辩的根本都在于要不要修辞、如何修辞.古希腊的哲学家虽然也强调“穷究”心灵,但更重视修辞术;先秦诸子也提出了种种修辞观,而孔子提出的“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影响深远.“修辞立其诚”不仅具有语言学的意义,也推动了文学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圣经》的修辞观,在本质上属于伦理修辞,不属于言辩修辞。《圣经》的修辞观表现为,追求"诚言",力求"善言",讲求"慎言"。《圣经》修辞观的价值在于,能够反映人类文化的共通性和伦理修辞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在古希腊时期.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派从伦理、真理、知识、正义等角度出发,对以高尔吉亚和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诡辩派以及他们的诡辩修辞提出了批判,在批判中逐渐形成修辞批评的伦理视角。诡辩家则对哲学家提出了反批评,并指出了哲学家表面追求真理和正义,其实同时也是通过迎合受众来追求名誉,从而形成了修辞批评的或然性视角。亚里斯多德则抹技术的角度对诡辩家和诡辩修辞提出了分析,并在这种分析中形成了修辞批评的技术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6.
触讳是对讳饰辞格的悖反,与讳饰辞格一样有着深厚的伦理渊源。从触讳者的意图来看,触讳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误触;一是有意触讳。有意触讳是缘于修辞主体的修辞努力,也是修辞伦理研究的重要对象。若修辞主体存心是符合伦理道德的,则其触讳表达也是符合修辞伦理原则的,反之,则一定是违反修辞伦理原则的。  相似文献   

7.
《圣经》的修辞观,在本质上属于伦理修辞,不属于言辩修辞.《圣经》的修辞观表现为,追求“诚言”,力求“善言”,讲求“慎言”.《圣经》修辞观的价值在于,能够反映人类文化的共通性和伦理修辞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是我国修辞理论的发端期。先秦修辞论内容广博,“修辞立其诚”、“辞达而巳矣”是其纲领性观点。它强调以内容为核心,语言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言过其实;往往用社会功利来评价修辞效果;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性,如重功利、重实用、重语境、重口语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修辞立其诚”的语义入手 ,探讨中国早期修辞理论同古希腊修辞理论的差别 :求“诚”与“真”的修辞理论基点、内省和外向的修辞观、重体验和重技巧的修辞实践 ,以及造成这种差别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经济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中国先秦和古希腊的共性经济思想,得到“伦理—价格—分配”这个主体框架。分工反映劳动,分配反映劳动价值,理想的最终目标是以分配来定位,有价格实现才有分配实现,价格被伦理约束,分配也受伦理制约。历史上中国经济思想曾对周边区域产生巨大的辐射力,但始终没有形成体系,并从唐代与西欧拉开距离。中国经济思想吸纳西方经济思想后出现重新整合。宗教伦理为各种经济思想的会通融合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1.
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修辞过程,其次有修辞作品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2.
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修辞过程,其次有修辞作品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3.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州”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14.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3]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潜性"词语的生成很可能一时无法穷尽;新的名物词的生成有时会成为词语"空符号"。修辞要求"立其诚",然社会生活中语言交流之场合、情境纷纭复杂,致修辞"立诚"甚为不易。语言创新难,故"句样"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诗文作品的隐喻性往往会导致对作品的修辞性误读,误读也会带来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6.
古典修辞学中充满着大量现代性的因素。尼采早期的文章中为修辞学正名,要确立一种"修辞认识论"。他认为一切语言皆为修辞,一切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都是修辞;修辞并不展现世界的"真相",这并不是因为修辞没有真理追求,而是由于真理的修辞本性使我们只能拥有"完全拟人化的真理"。这样的修辞不是"用",乃是"体";不只是语言运用的"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的修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他有着“权变”、“辩证”和“和谐”的科学修辞观 ,其次是他对文学修辞的审美追求、语法程度、逻辑理据、心理机制和游戏意味有着独到的理解 ,第三是他的接受修辞理论颇多新见 ,如“活参”、“阐释之循环”、“考辞之终始”等。可以肯定地说 ,钱钟书涉及修辞学范围之广、建树之高 ,在中国修辞学界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8.
《理论修辞学》认为修辞的本质在思维层面,从修辞哲学的高度建构修辞学理论,演绎推理修辞技巧,初步建立起多元性、认知性、互动性的修辞学理论,是目前国内把修辞学研究范围拓展的最宽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我们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人文修辞学的范畴内,英语修辞包括交际修辞、美学修辞。Diogenes and Alexander一文。无论从交际修辞。还是从美学修辞的角度,都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希杰先生的<模糊理论和修辞>最早倡立模糊修辞学.他深入阐述了准确和模糊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模糊修辞学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明确辨析了模糊修辞学中易混淆的两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为模糊修辞学的学科形成奠定了学科术语的基础;初步构拟模糊修辞学的理论框架,积极有力地促成了模糊修辞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