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占世界陆地总面积三分之一的欧亚大陆上,古代曾经有数条以美丽的丝绸命名的交通要道,它们跨越万水千山,在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一般认为,丝绸之路大致可以分为:(1)草原丝绸之路,指横贯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的交通道路;(2)绿洲丝绸之路(也有人称为沙漠之路),指从河西走廊经过中亚沙漠地带中片片绿洲的道路;(3)西南丝绸之路,指经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而到印度、东南亚以远的通道。近年来,中外学者又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命题,指经过东南亚、印度,到达波斯湾、红海的南海航线。本文所论述的,即是上述几条丝路…  相似文献   

2.
关于南丝路,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一是原始野桑树从南充移栽全球;二是原始野蚕从南充"移民"全球;三是中国古丝绸从南充走向世界;四是四川丝绸比张骞早一千年到了阿富汗、古埃及;五是南方丝绸之路比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早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文章认为南充是南北丝绸之路的源点,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自古以来,中国与南亚、中亚、北非及欧洲的往来,除了有陆地上的通道(即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外,还可以通过海上航线来实现。自秦汉以来,中国人就开通了经南海入印度洋,通往西亚、中亚和欧洲的海上商路,同时欧洲人和西亚人、中亚人也从海上向东方开拓商路。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丝绸等物产就已经开始由海上商路向外销售和传播,并从海上引进外国异邦丰富的物产。这条途  相似文献   

4.
作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交通路线,丝绸之路萌发于早期贸易的自发往来,在公元前2世纪晚期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后,转变为在中原王朝刻意经营下的自觉拓展。丝绸之路在唐代达到鼎盛,经由绿洲、草原和海上三大干线,中国的丝绸、瓷器、铜镜、茶叶和四大发明等传入西方,西方的珠宝、玻璃、金银器以及动植物等输入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  相似文献   

5.
位于风光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的浙江歌舞总团,最近排了一部以历史上中日蚕桑文化交流为内容、叙述中日两国人民共创丝绸辉煌和深厚友谊的歌舞诗剧《马头娘》。这部剧的上演,对浙江省的对外文化交流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深化了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深情。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纷纷邀请该团出国交流演出。世人通过对这部剧的观赏,可以了解到在1300多年前,中国杭州的丝绸业就相当发达,由此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引出了古代浙江人民发展对外交流的史话。大型歌舞诗剧《马头娘》,表现的是中日丝绸文化交流中一个动人的故事。男主人公日本…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以“丝”得名。曾经,在这条古老荒凉的路上,各国商旅往来不绝,为中国带来琉璃、金银器等西域珍奇;而东方古国的丝绸、瓷器等物产由此远销西方。2000多年前开辟的丝路早已荒废,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东西方联系更为密切,丝路上的货物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7.
大约从公元1500年到1800年这300年间,也就是从达·伽玛到马嘎尔尼这段时间,世界历史无论是亚洲还是非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就欧洲面言,它找到了通往亚洲的海上道路,用无数的白银换取了亚洲的茶叶、丝绸、香料等无数珍贵物品。西、葡、荷、英等国为了争夺对亚洲的贸易发生了激烈的竞争。尽管太阳王路易十四和他精力充沛的大臣考尔伯也希望以王家东印度公司与荷兰人和不列颠人一争上下,但是东印度公司的首次远东航行就遭到了灭顶之灾,故而在整个18世纪法国在远东的贸易中都是外于边缘状态的。1515年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天主教的势力曾…  相似文献   

8.
丁燮山 《寻根》2015,(3):34-38
眼镜之传入一般认为,现代眼镜起源于意大利威尼斯的玻璃作坊,时在13世纪,经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康熙字典·雨部》""字条中,引南宋末赵希《洞天清录》云:"(一词系阿拉伯语"A lunwainat"一词的音译),老人不辨细  相似文献   

9.
《寻根》2017,(1)
正唐人韩愈曾作有《送郑尚书赴南海》一诗,诗曰:番禺军府盛,欲说暂停杯。盖海旗幢出,连天观阁开。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货通师子国,乐奏武王台。事事皆殊异,无嫌屈大才。这首诗中的"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一句常被学者们引用。诗中"上日"又名"朔日",即农历每月初一,很容易理解。但对于诗中的"衙时",学者们多语焉不详。陈永正先生编注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诗选》虽收  相似文献   

10.
宋蕾 《华夏文化》2008,(1):50-51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史记》中有“嫘祖始蚕”一句,据说黄帝娶嫘祖为妻,是她发明了养蚕。其实,同世界上其他许多伟大的发明一样,丝绸的发明不可能是一人所为,而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史记》所说的“嫘祖养蚕取丝”是把嫘祖当成古代劳动妇女的化身。“嫘”这个汉字从丝,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亚、欧、非洲大陆主要交通道路的统称。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大都是通过这条线路传播的。80年代以来,青海省文物考古Xi作者对位于古丝绸之路通道上的都兰县吐着墓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目前为止,已累计发掘墓葬60座,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其中尤以数量多、图案精美、质量上乘的“唐代丝绸”而引人注目。这些史料的发现,为探讨“青海丝绸之路”在中西方贸易、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中国是世界上养蚕和生产丝绸最早的国家①。远在秦汉以前,丝绸制品就经过活动于中国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2.
黄帝、嫘祖与中国丝绸的起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嫘祖与中国丝绸的起源时代段渝(一)概论中国是世界上蚕桑、缫丝、丝绸的原产地,素有丝国之称。从公元前第一个千年或更早开始,中国丝绸就已横穿欧亚大陆,远播至于西方。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也是伴随着中国丝绸的西传逐步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看,丝绸或许是...  相似文献   

13.
茉莉自传入中国,即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成为香花"魁首",并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产生《茉莉花》经典民歌曲目。茉莉自域外传入中国,年代甚为久远,学界对其原产地多有异说,其中以大秦、波斯、印度、越南等说法影响较大。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借鉴丝绸之路研究成果,考证出茉莉沿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自印度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4.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取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5.
被中国史书称为“胡人”的粟特人,是独揽古代经丝绸之路的东西方贸易的天生的商人。僧侣、旅行家、冒险家、士兵……各种各样的人都来往于丝绸之路上。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商人,尤其是粟特商人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们在中世纪把东起长安、西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之路的东西方贸易搞得很活跃。中国的史书《旧唐书》中关于粟特商人有如下的记载:粟特人生下孩子后,一定要让婴儿口含冰糖,手握明胶,以此祝愿孩子长大后说话象冰糖那样甜蜜,手中攥着的钱象明胶那样粘着。他们学习粟特文字,善于经商,争夺哪怕是蝇头小利。男子一到二十岁,就到邻国去做生意。他们结伴而行,有时远到中国。凡是有利可图的地方无不留下他们的足迹。从历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粟特人具有惊人的经商天才。他们遍及丝绸之路上的足迹如今已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从遗产保护的意义上说,"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文化线路",将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之无愧。在我国古代几大丝绸之路中,"南方丝绸之路"是开通最早、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交通大动脉,具有无比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综合价值。目前,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宣布中国将与陆上、海上丝路所涉及的国家向联合国共同申请将丝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方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尽快列入"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名单。本文主要就南丝路的文化价值、申遗及其现实意义等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数月前,法国电视剧《特工科恩》(The Spy)的热播将伊利·科恩(Eli Cohen,1924—1965)这位历史人物重新带回到人们的视线。作为以色列的王牌特工,伊利·科恩被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奉为"无可匹敌的情报专家",享有"西方佐尔格"的美誉。科恩被以色列人尊为"国家英雄",在以色列网站评选的"最伟大的100位以色列人"中,他位列第26位,只与爱因斯坦相差四位。科恩的人生堪称一部谍战大片,  相似文献   

18.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