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作文试题: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作文(1)题目:我的__________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如心愿、乐园、最爱、财富、老师、未来、座右铭、课余生活等等),使题目完整。作文(2)根据你对以下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书法家,一个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画都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李太白的。另一个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地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有一天,第一个书法家嘲讽第二个书法家,说:“请问仁兄,你的字有哪一笔是古人的?”后一个并不…  相似文献   

2.
肖玲 《小学生》2011,(6):71-71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积累词句、运用词句的起步。俗话说作任何事情都要“慎于始”,低年级的课堂词句训练是学生系统地走近语言、运用语言的开始。这时的“词句训练”应该是语文课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学生打好词句运用的基础是中高年级展开段和篇的训练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临池学书     
《红领巾》2009,(6):19-19
东汉书法家张芝练字非常刻苦,常到水池边上去写字,用池水磨墨涮笔.结果池水都被染黑了。  相似文献   

4.
相传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河边畅饮并作诗,美酒、佳景、挚友构成的情景令醉意朦胧的王羲之灵感喷薄而出,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作序文一篇,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却如何也达不到先前那样的境界了.  相似文献   

5.
自大的苍蝇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房里,井然有序地摆放着笔、墨、纸、砚,其中,那一大瓶墨汁没有盖上盖子。  相似文献   

6.
陈胜洋 《现代语文》2007,(6):127-127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翠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即描写事物文字简练单纯,不加任何渲染和烘托的一种描写办法。白描诗在古诗词中运用是令人瞩目的,现撷取几首品昧其中的真与美。  相似文献   

7.
《秋天》这篇课文充满童真童趣,它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比喻,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秋天美丽的画面。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但是没有像作者那样去留心观察秋天。怎么才能引导同学们读懂这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8.
我还欠朱永新先生一笔债,因为我答应他写一篇《新教育之梦》的书评的,可是从这本书出版一直到现在,一年多了,我都没有能写得出。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的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透视语文体系的知识点。一篇文章的信息量是十分丰富的,有的光题目就可以讲一节课,想把文章的所有信息都抛给学生,那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解读有价值的信息?这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深思的,这  相似文献   

10.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作文下评语.到是这一环节中的点晴之笔。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诸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层次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等。这类评语往往可以放在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篇作文中.虽然也能在一定层面上评价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或问题之所在,但严重忽视了培养人、  相似文献   

11.
用赠言传导教师赠言,就是教师用饱蘸真情的笔,对寒窗苦读的学生进行心灵笔话:即有针对性地赠以简言,少则短短几句,多可长长千言,揉入鼓励性的启发、希望式的暗示、自麦类的点拨、示范性的劝导等,使每一赠言都是情真意挚的信笺,每一信笺都成为吟诵心头数日不忘的篇...  相似文献   

12.
教《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阅读课时,常遇到一个问题: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总感到教学参考书中的“指导”有些不好处理。这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好章,笔很喜欢,初读一次,学生说他们也喜欢;但是,笔按着“教参”告诉学生这篇章怎么好,好在哪里,哪些字词用得准确生动,哪些句子含蕴深刻,哪些段落关键醒人,章的选材如何恰当,作的立意又如何高远……等等章之妙的时候,学生们却索然寡味。我很奇怪:一篇人人都喜欢的章,讲起来为什么反而让学生生厌。  相似文献   

13.
在教师指导下采访一位模范班主任或者一位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小手风琴手、作文大王等),然后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4.
好奇的同学,你要想学“一笔画”,就请阅读下面内容吧!一、基本概念把一个图形用笔描绘一遍,笔不能离开图面,已经描过的地方不可以重复,这个图形就叫做一笔画.也就是说,可以一笔画成的图形叫做一笔画.例如,在下页图a中,由A点出发先走向B点,从B点先描出圆,回到B点后再描全矩形,这就是一个一笔画.如果把图中的每一个交点都叫做线结,那么,有偶数条线(直线或曲线)相交的线结叫偶线结,如图a中的A、B;有奇数条线相交的线结叫奇线结,如图b中的4个线结.二、基本规律并非所有图形均可一笔画出,例如图b,不论你从哪一点出…  相似文献   

15.
代安荣 《青年教师》2005,(10):22-26
个性教育,是我们时代教育的主题.我们必须要保持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个性,才不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被淘汰。但是.我们必须要正确地引导这个个性.否则.会南辕北辙:在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书法家,一个极认真地模仿古人,每一笔每一划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像李太白的。自然.一旦练到了这一步,他便颇为得意。另一个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6.
我想,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丽。而他,拥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任何时候,当我们想起他的那颗炽热的心时,便油然而生一种感动、一种力量、一种迈向明天的豪情壮志!  相似文献   

17.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一句,道出了朱自清先生对春天万般喜爱的个中原委——因为春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而我,虽亦如先生一样爱恋着生机盎然、万象更新的春天,但我更爱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写出的一篇篇“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的绝妙章。“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是我对学生作的最高评价,也是笔多年来作教学孜孜以求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8.
张静 《文教资料》2012,(17):79-80
从古代到当代的书法艺术传播过程中,文字的书写者书法家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是书法传播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书法内容的创作、书法风格形式的呈现都取决于书法家的技巧、修养,书法家不仅决定了书法作品多样的风格形态,而且把握着书法信息的泛化范围和受众面积。由于日常书写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书法家面对的受众不同,传播书法的心态也随之变化,创作的作品和收到的效应也是完全不同的。本文主要围绕书法传播媒介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观众而言,不管其是否认识汉字,一个共同的直观感受则是,所有的书法作品都是以一种线的形式存在的。那些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书法作品多是书法家观察自然、感悟人生的产物,是书法线  相似文献   

20.
爵太爷爷用过的水彩画箱 浦我在水林湿的纸上画。我爱在千纸上画。ff., ‘争 礴)句线的纯貂毛笔 .粗糙的手工纸 .涂色用的拖把笔 一月. .松鼠毛笔 .硬硬的厚纸 爵一 .铺大色块平头扁笔 .碎棉布做的画纸 .山羊毛笔 一咖滋黝韶卜 .四周毛毛边的有色纸 .人造纤维毛笔 曰帐合、、 罄不同的笔会有不同的用处-一~、描 .把湘 每汤 但遥 .做笔用的牛毛.树貂尾巴毛爵缠紧笔头的线 纂扎笔的金属丝 .工n早期数言20065 画面水彩画的诞生@臧旭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