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学生作文是否生活化,关键要看作文内容是否生活化。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内容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2.
叶老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使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果没有生活内容的积累,何来学生作文时真情实感的倾吐。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有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小学生作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结合作文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有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小学生作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结合作文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生活则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学生作文中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构成文章的一切材料,都是来源于生活,积淀于生活。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臬再现生活,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6.
文,源于现实。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贵在说出实话,抒写真情。小学作文教学,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鼓励学生实话实说,抒发真情,就是一条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呢?  相似文献   

7.
一、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学生怕写作文,一是心理问题,二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能力欠缺。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深入观察和了解生活,给他们创造积累素材的机会。只有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学者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是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需要作文,生活就是作文.作文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情感的需要.作文之“溪水”来自于生活的“泉源”,没有“泉源”便无从谈“溪水”.中学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取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 一、观察生活,引入源泉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相似文献   

11.
李娜 《陕西教育》2008,(1):120-120
一、作文指导的主线之一--积累 1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学校生活,观察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12.
文,源于现实。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贵在说出实话,抒写真情。小学作文教学,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鼓励学生实话实说,抒发真情,就是一条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呢?一、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有令人心醉处,关键是你是否能捕捉到这美好的瞬间。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而学生的作文中却反映的是枯燥乏味。究其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对事物的观察。提起…  相似文献   

13.
黄立文 《考试周刊》2014,(56):61-62
生活是泉源,文章是溪水,泉源不枯,溪水必畅流。走进生活的题材库,学生的文章就会妙笔生花。作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作文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观察生活,掘取写作信息;捕捉契机,诱发写作动力;开展活动,拓宽写作题材;体验生活,丰富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孩子们在写作文时发出的感叹。当前,虽然课本上的作文命题已经宽松了很多,但据笔者了解,作文依然是教师和学生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宋丽超 《时代教育》2006,(12):116-116
不少学生常为写作发愁,作者认为其根源是传统作文教学局限于学生必须根据命题,立意、表达,而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写作。如何走出困境?叶圣陶先生提出:“生活如泉源,文章为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教学实践中对怎样提高写作水平,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作文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对小学作文训练感受颇深。学生的写作应是兴趣盎然的,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可以在自己生活实际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感悟,畅谈自己的生活理想等,那些仅靠读范文和模仿训练的方法收效甚微。因此,进行作文教学时不仅应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表达,还应重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积累生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写出好的作文。也就是说,作文需要优化训练。  相似文献   

17.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润物细无声”中悟出作文的真谛——生活的就是精彩的。  相似文献   

18.
陈寅昆 《现代语文》2011,(11):134-135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人困惑的是,我们下了大力气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可是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的作文比比皆是。怎样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呢?笔者想起了叶圣陶先生的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相似文献   

19.
郑芳红 《语文天地》2013,(11):63-64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也符合中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具体实践可按"三步曲"来尝试。一、丰富生活,让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化为语言文字,学生的写作活动应该是自主性写作。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