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本教育理念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旨在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但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容易走进教学误区:注重了形式,却忽视了内容;追求了教学效果,却加重了学习负担;转变了教学方式,却丢弃了语文传统。我们应当明确:以生为本,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形式之一;先学后教,预设与生成是永远的课堂旋律;教法创新,应在传承与改革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开放性是新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崇尚创新教育的今天,语文学习再也不能局限于固有模式,必须从过去的封闭走向开放。封闭式的特点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学被死死地固定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框子里。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必然构建开放的课堂。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营造开放的课堂呢?一、开放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教学层面上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抛弃了“以本为本”的旧观念,确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力。它一改原来那种教师是课堂主宰,学生是被动接受容器的做法,呈现给我们的课堂是:摒弃传统的“以本为本”、围着内容打转转、机械训练的做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阅读的主体。我们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是教师与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体验,让他们“在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考考前总复习的基本原则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纲”即教学大纲,“本”即现用教材。同时。注意系统归纳,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基础,抓中档。做好心理调适。轻松应考。  相似文献   

5.
梁世召 《课外阅读》2011,(11):99-100
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课堂中学生本位的缺失导致了学生漠视语文、能力欠缺、人文缺失。因此,重视自主学习,强化动态生成,彰显三维目标是本文阐述的重要理念。还课堂于学生,落实“生本理念”我们必须要做到:“先学后教”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不教而教”,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思索中求知;“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搜集中提升。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张扬学生个性生命,绽放绚丽色彩。  相似文献   

6.
“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借鉴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模式和经验,以“课型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切人点,引导教师在行动中研究生本教育,在研究中践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落实这些理念,课堂教学设计就应当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弹性设计”。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实践活动这一新的学习方式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实际教学中,大家对此有哪些新的认识呢?周密: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过去的语文教学片面强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始终围绕着课本下力气,在课堂的小天地打转转,人为地将语文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隔离开来,这其实是学生厌学语文的主要根源。而我们一年来的实践表明:语文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崔岸:语文实践活动是动态的学习实践。它的学习对象、内容和环境都是活动变化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也是动态的。它将课外听、说、读…  相似文献   

9.
生本课堂,在强调学生自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教师的引领。本文基于新课程视野,既审视了目前生本课堂所存在的程序化、机械化、线性化等不足,也以读后感教学为例,从“有话好说”“有画好选”“有数好测”“有段好玩”等角度论证了“师本”之重要。只有师生同时在场,才能寻求到“‘生本’共‘师本’一色”之境界,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亦能实现真...  相似文献   

10.
江花萍 《成才之路》2009,(12):32-32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铺开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不断创新、不断多元化的“新课堂”形式,其中“生成性”课堂也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热点之一。因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把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把学生看做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用动态生成的理念善待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出于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反感和否定,出于对“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学、考原则的信奉和推崇,出于对语文教育现状的深深忧虑和1998年全国语文统考试卷的“似曾相识”,武汉市特级教师朱显驹先生“别有用心”地推出了《高考语文试题新拟》(载《中学语文》1998年第9期),其作用于读者的不仅仅是耳目一新。朱先生在《“命题意图”说明》中说:“我们旗帜鲜明地砍掉‘基础知识’这一块的命题,就是为了  相似文献   

12.
调色盘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目前,农村高中生大多视野狭窄,思想保守,认为学语文就是为了高考,把语文与生活及自身的发展割裂开来,这就导致了他们普遍对语文兴趣不浓、重视不够,语文课也往往局限在课堂里、课本上。实际上,语文是情感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是美的综合反映,语文课不是课堂“小语文”,而是生活“大语文”,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情趣盎然的。  相似文献   

13.
周俊 《考试周刊》2023,(9):10-13
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各学段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方向,随着生本课堂这一理念的提出,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不过在“生本课堂”这一理念中,“生”主要代表的是学生这一群体,提倡课堂以群体学生为本,以符号化、抽象化的学生为本,侧面体现出课堂仍然缺少对学生这一性格迥异的鲜活生命缺少密切关注。大数据时代到来,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出现变化,“自本课堂”这一理念的出现,进一步对“生本课堂”理念进行了升华,怎样在大数据背景下将“自本课堂”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成为各初中学校关注的焦点,也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以大数据时代为切入点,分析了“自本课堂”的内涵,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自本课堂”的实践路径展开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的一条绿色通道,时下兴起的以师生的良好互动交往为纲,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本的“学本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学本课堂”是一种崇尚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理念,高效学本课堂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转变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智慧,绿化学习通道.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语文学习是现实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语文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语文课堂又是德育的课堂,语文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盐城市2005年的中考作文题(见本期第19页),是对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挑战。没有经过新课程理念洗礼,或是顽固坚持应试教育的语文教师,看到这题目或是目瞪口呆,感到这样的作文题让他们始料未及;或是诋毁谩骂,觉得这样的作文题在无病呻吟。许多考生也感到题目抽象、空洞,一时从大脑中搜索不到可写的素材。殊不知,如今的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狭义的语文教学,而是以课本为例子的大语文教学。语文中无时无刻没有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刻没有语文。如果我们平时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那么,考生…  相似文献   

17.
破“唯本”观念开生活口子○王辉(景德镇市第七中学本”指课本,即教材,教科书。有过一个提法: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其目的是为了规范语文教学和语文测试,用意是良好的,但把“本”提高到如此重要的程度,就有了较大的负面作用。应该看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红斌 《今日教育》2006,(7S):11-12
传统的数学备课要求我们做到“六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参、备练习、备板书、备学生:钻透“七点”:钻透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点、能力点、切 入点、渗透点:研究“二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实施新课程后.我与许多教师一样对现在如何备课产生过困惑。难道我们以前的“六备”、钻透“七点”及研究的“二法”还不全面吗?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我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备课强调的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以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为本.脱离社会交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新课改则鲜明地体现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数学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备课思想.才能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  相似文献   

19.
王淑婷 《学周刊C版》2011,(10):191-192
一、历史复习要做到“全面、系统、准确、灵活” 1.全面。是指在复习时要做到“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高中所学的1-6册历史教材从目录到大事年表.从课文到注释.从文字到插图.都要进行全面的复习。尤其是对课本所涉及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事物、概念等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复习时.我们一定要分清主次,分清详略.做到重点知识不放过.一般知识不遗漏.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中,不可否认,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倍加关注的则是学生的“学”。倡导自主互动对话式的教学应该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生本自然和谐的课堂。大家都明白: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课堂以学生为本天经地义,而教师引领课堂是为了成就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的消费主体。可见,要使课堂教学有效首先应从了解学生开始.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