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两汉乐府民歌中,出现了一些具有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上山采蘼芜》中的弃妇、《白头吟》中的女主人公等。造成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主要包括自卑顺从的性格、封建家长制及封建女德的约束等。  相似文献   

2.
红楼女性悲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通过描绘林黛玉等一系列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是其悲剧的根源。无论是封建叛逆者,还是封建卫道者,都摆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3.
林潇 《考试周刊》2009,(9):33-34
《白鹿原》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三位试图逃离悲剧命运却以悲剧告终的女性的描绘,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控诉了封建传统礼教和宗法制度对女性的侮辱与损害,从而引发人们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4.
苏童的《妻妾成群》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大家庭中的女性的悲剧故事。本文从《妻妾成群》的文本入手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此洞悉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揭示女性悲剧的起源,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中男权文化的压迫和禁锢,另一方面,是女性自身的不能自觉。正是这两个原因,造就了封建社会中无法突围的女人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和《家》在以反封建精神为核心的家族模式内诞生了贾宝玉和高觉慧这两个"觉醒者"形象。他们与封建家长对立,或直接或间接地寻找到自我的反抗方式;秉持进步的女性观及爱情观而步入殊途同归的悲剧;以"出走"反抗封建家族最终重新"回归"而彰显了"觉醒者"的时代特征与历时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部中国封建史,是一部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血泪史,一部女性向不公平命运的抗争史。无论是《卫风·氓》中的女丰人公,还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无论是《祝福》中的祥林嫂,还是《水浒》中的潘金莲,她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种种封建社会桎锢的影响,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而潘金莲这个形象,尤为典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对《祝福》中祥林嫂变化的分析来表现社会的黑暗,探究出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祥林嫂的悲剧是当时中国农村妇女对黑暗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她的悲剧更代表着封建宗法社会里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命运。祥林嫂代表了受剥削、愚昧、善良勤劳,虽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已有所挣扎,最终仍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陈琦 《华章》2012,(31)
在著名戏剧《雷雨》中,蘩漪这一人物形象一直是最受争议的女性形象,深受作者和读者的喜爱.在蘩漪身上交织着最残忍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雷雨》以蘩漪为中心线,细致刻画了人性悲剧和封建家庭的悲剧,进而影射出当时封建社会的悲剧.本文对《雷雨》中的“蘩漪”形象进行分析,探究蘩漪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自鹿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历史小说巨著,小说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真实地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近50年间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突。小说中塑造了田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作者以他对旧时代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深刻把握,在对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深切反思中,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妻妾成群》,电影对原著做出了一定的改动。电影中的"红灯笼"意象、南北风俗的转变和颂莲形象的变化,更加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传统对女性的禁锢。电影通过色彩与音乐的交融,形成了强烈的感观冲击,从而刻画了封建礼教制度下女性人物的悲剧形象,通过大家族女性形象之间的明争暗斗,从而批判了封建男权和礼教,艺术高度与思想深度并存,电影票房与观众口碑齐飞。  相似文献   

11.
周妮 《文教资料》2013,(3):11-12
鸣凤是巴金小说《家》中的一个婢女形象。本文从封建等级、门第观念和鸣凤在男权中心观下形成的奴性人格,对其悲剧命运进行阐释。封建等级、门第观念是造成其悲剧的外部原因,而男权中心观下形成的奴性人格则是其悲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金锁记》以女主人公曹七巧被"黄金枷锁"套牢的悲剧人生为描写主线,但同时更是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其中姜长安的形象是作者着墨较多的,本文尝试研究长安在母权压抑下的凄凉人生,通过长安人生中的几个主要经历,来展示封建家长制度压抑下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3.
巴金的小说《家》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与腐朽,以及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鸣凤是小说中一个极富悲剧色彩的形象,她代表了那些被封建制度压迫的女性。在福柯规训理论的参照下,可以看到鸣凤受到了封建制度以及男权文化的规训,最后她只能以投湖自尽的方式进行反抗。鸣凤虽然是封建社会中被压迫的女性,但是对于当今社会女性的生存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茅盾早期短篇小说集《野蔷薇》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敢于大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自由的“五四”新女性形象;另一类是软弱的反抗者,既向往美好的未来,又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性格缺陷,最后只有退缩、屈服、失败。他们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茅盾通过刻画这些女性形象,揭露了在时代变革过程中旧的封建势力的根深蒂固和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分化,抒发了对旧道德旧社会的愤懑之情。  相似文献   

15.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在11世纪初叶的东方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品用精致细微的笔调描写了许多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命运大都凄惨感人,其中紫姬的悲剧命运尤其令人扼腕叹息。本文着意从社会根源、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等三个方面对紫姬的悲剧命运进行深刻分析,以揭示封建贵族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制度给女性身心造成的伤害和摧残。  相似文献   

16.
该文将《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放在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着眼于封建皇权对女性的魔力与制约进行描述和评析,从而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争夺皇权的参与者,维护是极的牺牲品,实现皇权的工具。进而指出:《三国演义》中女性的人格意义,全是在皇权的天平上进行价值判断:凡维护者,皆肯定;反之,则否定;连同伦理道德,也必须屈从之。从而,揭示了三国女性的皇权崇拜的奴性意识以及由此而被扭曲了个性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7.
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展示妻妾成群的封建家庭中女性明争暗斗、互相争宠的故事,探讨女性悲剧的成因:一方面是封建社会中男权文化的压迫和禁锢,另一方面是女性的不能自觉。这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封建牢笼压制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女性形象方面,对《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角苔丝进行了大力赞扬,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通过分析易被人所忽略的、苔丝缺乏保护意识的局限性,综合自身及社会各方面因素,最终导致了悲剧发生  相似文献   

19.
美狄亚和赵五娘是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和高则诚改编的中国古典悲剧《琵琶记》中演绎的两位弃妇形象。她们虽生于不同年代,处于不同国度与文化背景之下,但同样都有遭受家庭破裂、丈夫抛弃的惨痛经历。她们是如何走向婚姻的失败,又各自对命运做了怎样的抗争,这两位禀性迥异的中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震撼,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女性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20.
郭健敏 《现代语文》2006,(9):117-118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的一首叙事长诗,它和《木兰诗》被合称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双壁”,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好评,特别是由于两首古诗都以女性为题材,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活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不幸、抗争以及女性的机智、胜利,更是为人津津乐道。本要关注的却是《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人公——焦仲卿,一个封建婚姻中的悲剧角色,一个常被人忽视和“误解”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