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三辑,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本辑史料有六个题目:1.顺洽元年六月至顺治二年九月的《顺治初年笼络汉族官绅史料》;2.顺治八年至十一年间《顺洽亲政后汉官被劾案》;3.乾隆四年至十二年间《乾隆初年准噶尔遣使进藏熬茶史料》;4.《乾隆十二年安邑万泉聚众抗粮案》;5.《光绪二十四年涡阳起义》;6.光绪三十一年《清廷收抚冯麟阁史料》。另外还发表了《清代历史档案名称简  相似文献   

2.
《清代硃卷集成》中录有清代习《诗》士子履历、《诗经》义试题、士子答卷及考官评语等,故于《诗经》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由此窥视普通士子的习《诗》情况,二是可见科举考试出题倾向对士子《诗经》学风的影响,三是可反映清代《诗经》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本辑共有六个专题的档案史料:第一,《顺治年间茶马之制》,反映了清初沿袭明代以茶易马制度遇到的种种问题及解决办法。第二,《顺治年间逃人问题》,反映了满贵族入关前后迫使汉人为奴,汉人不甘奴役,以逃亡作为反抗,清政府对逃人  相似文献   

4.
正《明史·朝鲜传》,万历二十二年(1593)七月条载:"于是诏撤惟忠等兵,止留綎兵防守,谕朝鲜世子临海君珒居全庆,以顾养谦为经略。"(中华书局,1974年,第8293页)这条史料的背景是万历援朝战争第一阶段,明、日议和取得一定成效后,明廷决定撤军。为善始保终,做到有备无患,东征经略宋应昌提出一系列朝鲜善后计划。史料中的错误之处是"谕朝鲜世子临海  相似文献   

5.
这组史料选自馆藏内阁全宗的正黄旗汉军《兵备记略》档册,其中反映了顺治十二、十三年间,郑成功的武装在福建与清军激战的详情及清军固守福州的措施,可供研究郑成功抗清斗争参考。  相似文献   

6.
《历史档案》2004,(1):117-117
本刊讯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北京语言文化中心合作编辑的《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史料》一书 ,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所辑档案均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按时间排列 ,从顺治元年 (16 4 4年 )到道光三十年 (185 0年 )。从文种上看 ,有皇帝亲笔朱谕和以皇帝名义下发的谕旨 ;有臣工奏报给皇帝的奏折、题本等 ;有官衙之间的咨呈文书 ;还有官衙内部存抄备查的簿册和西洋天主教传教士上给中国皇帝的礼单及在中国购置房屋、土地的原始契约等。全书分上下两编 ,共 4册。上编 3册 ,反映清…  相似文献   

7.
胡祥雨 《历史档案》2017,(4):100-106
新发现的吴达海揭帖可以确证吴达海曾为《顺治律》上请御制序,而且上请时间是在顺治三年正月而非五月。清廷在顺治三年对修律宗旨作了改变。吴达海在顺治三年正月所呈律典与顺治四年颁布的《顺治律》是不同修律宗旨下的产物。前者参酌满、汉,后者则基本复制明律。修律宗旨的变化是《顺治律》御制序成于三年五月而《顺治律》颁布却在四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吴达海揭帖可以确证吴达海曾为《顺治律》上请御制序,而且上请时间是在顺治三年正月而非五月。清廷在顺治三年对修律宗旨作了改变。吴达海在顺治三年正月所呈律典与顺治四年颁布的《顺治律》是不同修律宗旨下的产物。前者参酌满、汉,后者则基本复制明律。修律宗旨的变化是《顺治律》御制序成于三年五月而《顺治律》颁布却在四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l刃JJ.门.1日口,·明代档案·夭启崇祯防务档选刊崇祯十四年明清战防明档选.清代档案·顺治年间长芦盐政题本(上)雍正元年各省关税额史料封睑正初年京敲水利史料伺治初年湖北督抚藩桌道府官员履历光绪末年清廷整饰京徽银钱比价史料宜统元年各省户数统计表册洁末与英俄美日等国商业贸易史料载沐等王公亲贵履历顺治年间长芦盐政题本(下)台湾朱一贵抗i[?史料(.七》雍正年间云南水利史料卉访土尔启特回归奏折选译铜仁赵子淡率团众抗粮史料先绪,长年学政史料选载颗治年间两淮盐务题本台湾朱一贵抗清史料(中)道光五年议行潜粮海运事宜史料(上)清…  相似文献   

10.
这里公布的一组清末武威植树造林的史料,出自于甘肃省档案馆典藏的清代全宗档案中之《甘肃奏稿》。《甘肃奏稿》是将有关当年武威筹办洋务和地方文化、教育、金融、司法、民族及农林水牧等事务的66篇约近5万字的申、详、禀、示、谕、单、序、折、议、函各种官文书,汇抄一册的写本。系蓝布封皮,白纸线装,墨笔楷书,是研究甘肃近代史和地方工业、农业、商业史颇有价值的珍贵史料。这次公布时,为方便各方面的研究和利用,对原文作了必要的分段、标点和文字考证。原件的一些字和词,晦涩难懂,在此略作阐释:“谕”,是旧时上级告知下级或皇帝示知…  相似文献   

11.
王大忠 《大观周刊》2012,(12):166-167
本文以选介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清末光绪朝石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为立题,对学界所共识的第三次印本,亦称“同文版”或“光绪版”的刊印过程、廷臣奏谕、朝廷赏赐及馆藏等情况,结合清内府古籍文献档案史料,略作补充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朱谕是清帝颁发的谕旨。一种是皇帝亲自用朱笔书写;另一种由大学士草拟颁发各部院衙门的上谕,奏呈皇帝同意后,用朱笔誊录于折上。然后,传该衙门官员亲领。按照清朝的制度,官员奉谕承办后,要将朱谕缴还宫中。这道朱谕是光绪皇帝批准签署《马关条约》后发下的,由大学士誊录。在这道朱谕中,光绪皇帝总结了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失败的原因,要求君臣同心改革以图自强。此后不久,戊戌维新开始。光绪皇帝关于签署《马关条约》的朱谕@王澈  相似文献   

13.
顺治年间征收杂税史料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征收各色杂税,载入《会典》,是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杂税包括芦课、渔课、盐课、牙税、河利税、房号行户银、官布折征银、蓝靛改折银等等。这里发表的史料是从我馆所藏的《内阁题本》、《内阁揭帖》中选出来的,它们反映了清初征收这些税课的一些具体情况。顺治年间正是新旧政权交替,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生产未得恢复的时期。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无力交纳税课,另一方面是清政府追逼科索。于是出现了种种弊端。发表这些史料,对清初历史的探索和研究,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日,笔者有幸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米贝乡(1956年后划归新晃侗族自治县管辖)一蒲姓村民家中,发现了一件158年前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刊刻印制、由时任芷江县(1986年9月改为芷江侗族自治县)知县谢廷荣撰文公示的官府正式公告(见图一),其内容为谢知县诠释清世祖顺治皇帝亲拟颁布的《劝善要言》六条谕训.经蒲姓村民同意,笔者特将该件暂存于芷江档案馆、具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的档案原件向读者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郑秦 《历史档案》2000,1(3):87-92
康熙继位(1661年)以后继续顺治朝的律例校订工作,是全面修订顺治律,还是专门编纂条例,相当一段时间,康熙君臣在两个方面都努力工作,但是,顺治律的修订由于种种原因,终康熙之世也没有完成,却是留下了一部《刑部现行则例》,收在《古今图书集成》里。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在翻阅《清史稿》时,见《河渠志》一。黄河条中记有:“自明崇祯末年李自成决河灌汴梁,其后屡塞屡决。顺治元年夏,黄河自复故道,由开封经兰、仪、商、虞,迄曹、单、砀山、丰、沛、萧、徐州、灵璧、睢宁、邳、宿迁、桃源,东径清河与准合,历云梯关入海。”在早于《清史稿》的《河南通志》的河防考中又见同样记有:“皇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夏,黄河自复故道”的文字。直到一九五七年六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河变迁史》第508至509页的注解,以及555页的表中都基本上采用了《河南通志》和《清史稿》的说法。近年来,因为工作之便,笔者在翻阅清代顺治朝的题本时,见到记有顺治初年修塞黄河决口的档案材料。这些材料,对澄清顺治初年黄河是否自复故道的问题似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劝农垦荒,是清初采取的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馆所藏清代档案中,有许多关于屯垦的史料,现选出顺治间部分题奏本章,按年编排发表。这些文件,不仅反映了劝农垦荒的情况,而且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及人民反抗斗争情况,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专题史料除注明出处者外,均选自顺治朝题本。  相似文献   

18.
《大清著作权律》颁行前,晚清政府已有包括与外国列强签订的双边条约的版权规范,以及含有版权规范的全国性行政法规和地方性行政规章.根据现存史料与研究文献,晚清各级政府部门设定的地方性行政规章可分为“谕”、 “咨”、 “示”、 “批答”或者“批”四种形式.这些地方性行政规章有不同的特点,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对《大清著作权律》的制定和颁行,既有立法样本效应,又有奠基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均州(现丹江口市)地处汉江之滨,丹江人汉江之口,在旱路和空路尚不发达的古代,她是汉水水运线上一个重要的中转商埠,素有“荆襄襟带,雍予咽喉”之称。丹江口市档案馆收藏着一件清朝同治八年三月二十七日的《谕》,距今有136年。此件纸质,长约55cm,宽25.5cm,正文清晰完整,文中的“谕”和文尾的“切毋违此谕”用朱笔圈点醒目,用印中“爱新觉罗载淳”亦可明辨。《谕》的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冯铨被劾案     
冯铨,字振鹭,顺天涿州人。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检讨,累迁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为魏志贤党羽。崇祯帝诛魏忠贤后,论杖徒,赎为民。清顺治元年,摄政王以书征聘,冯铨闻命即至,仍用为大学士,入内院佐理机务,为多尔衮宠信。顺治二年,吴达、李森先等科道官交章参劾冯铨父子揽权行私,招摇纳贿,并追论其在明朝党附魏忠贤,残害忠良,通贿谋逆,请戮之于市,颁告天下。多尔衮以所劾俱无实迹,将科道诸官申斥处分。顺治八年福临亲政后,以冯铨先经科道纠参,乃隐忍居官,毫无建白,命致仕。顺治十年又以冯铨博洽谙练,特召再用。顺治十三年以年迈解院事,加升太子太保兼太子太师致仕,仍留左右以备顾问。鉴于当前史学界深感研究冯铨其人的史料很少,现将我馆《宫中杂件》中所存吴达等人参劾冯铨的部分题本及顺治谕旨发表,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