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中国大学是注入式教学的最后堡垒(一)现状:“填鸭式”充斥课堂。关于教学方法,尽管我们一直在竭力反对注入式,尽管有学校也在实行讨论式、探究式教学等,但从整体上看,真正“对教学方法‘动手术’的还不多见,大部分还是过去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到:“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基本没有改变。”在2003年举行的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讨班上,专家学者再一次指出,当前的教学过程依然是课堂、教师、书本“三中心”,“灌输式”、“填鸭式”充斥课堂。可见注入式…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方法已有很多论述。在工科类、选课制大课堂的高等学校“法律基础”部分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与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是重要的补充,其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可以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才能实现“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徐文涛 《教师》2011,(30):30-30
教学是一门艺术,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但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降低活动的效率,因此,课堂教学中应以儿童的特点为依据,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起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制”出更加精彩的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有效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更高要求,它所涉及的面是广泛的,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但在这里我只想说,数学课堂中有了情感的投入,能让“有效课堂”更有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中不仅是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是塑造人性、培养信念、意志、感情的过程,不然便不是成功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在“虚拟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都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与激励,尤其是学生,普遍对这种教学方式表示认同和接受。由于“虚拟课堂”的运用毕竟是新事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虚拟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互补仍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索实践过程。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需要清醒地认识两种教学方法各自的特点,有策略地融合两种教学方法开展优势互补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活动中,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是教师站立讲台的“双腿”,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则是打造优质课堂的“两翼”。教学方法斟酌的是优劣,而数学知识则必须考究正误。教学中面对学生“误解”产生的契机,文献[1]的作者“心中一喜,教师若能好好利用往往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启迪”。但教师若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对学生来说则不是“深刻的启迪”,而是“雪上加霜”,此乃教学大忌。  相似文献   

7.
池赛 《时代教育》2012,(24):211
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虽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笔者从教学实践与思考中更觉得:“教无定法,重在得法”,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笔者借“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一课导入环节的实践与思考谈了个人的一些想法.以“教是为了促进学”为指导思想,多关注课堂生成,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在预设与生成之中,创设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姜杰 《考试周刊》2007,(6):25-26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部提出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及基于英语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一些特点,提出了在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关系的基础上,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灵活运用综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顾晓红 《考试周刊》2009,(23):38-38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是创造有效课堂的武器。“武器”越精良,语文课堂的成功率就越高,课堂的生成就会越精彩。方法的预设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关键在于是否为学生所喜爱和乐意接受,是否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笔者认为, 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实践证明,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因此,要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确立“四种教学观”。“五个转变”指: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 又发展能力的教学;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中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是课堂教授与学生学习的有机统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发挥引领作用,以特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统领课堂,辅之以适合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教学方法在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多元教学方法指导高中语文课堂,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教学效果更符合预期。因此,教师需重视教学方法的拓展、教研、设计与应用,应用多元教学方法提升课程品质,推进教学改革。一、以多元化教学方法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首先,教学方法的灵活选用能有效提升教学方法与内容的适配性、方法与学情的匹配性,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潘明福 《文教资料》2014,(16):57-58
地方高校文学类课程的教学如何走出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积极探索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作者经过多年探索,找寻到当前地方高校文学类课程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文学作品‘故事新编’”式教学方法、“文学名作排演”式教学方法、“文学经典续写”式教学方法、“经典诗词美诵”式教学方法、“文学作品‘微电影’编剧与拍摄”式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畜牧业推广学》教学质量,在《畜牧业推广学》教学体系的改革过程中重点进行了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改“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为“传统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课堂答疑+课后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和改采用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为基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复合式”教学方法等改革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畜牧业推广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徐慧 《成才之路》2013,(32):61-61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错误地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简单地等同起来。于是,课堂上“有目标但不明确,有训练但不到位,有熏陶但不震撼,有引领但不深入”,这是一种“高耗低效”的现象。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也许从以下课例对比中我们能找到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结合点,让我们的课堂从此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5.
课堂观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课堂观察之前,要做好业务、物质、心理和舆论方面准备。在课堂观察过程中,要做好“看、听、记、思”,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和“心到”。在课堂观察之后,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课堂管理、师生关系、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6.
白维刚 《课外阅读》2011,(5):101-102
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针对小学教学需强调建立愉悦的课堂氛围。因此,在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平台时,其方式的选择应以“愉悦课堂的实现”为关键要素。在建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平台时,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铺垫,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则是核心。通过课堂氛围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现实的有效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下,信息科技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又掌握好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学生为分析对象,在课堂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和“分层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尝试寻找课堂中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期望真正做到“我们的课堂我们做主”。  相似文献   

18.
一个个灵动的“生”,一位位睿智的“师”,一堂堂精彩的课,呈现的是一种“场”,碰撞的是一种“思”,传达的是一种“理”,浓缩的是一种“悟”。教学方法的极致,是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背后,是教学智慧。教学智慧的具体表现,在于教师在课堂学习互动中的因难见巧和因势利导,让我们一起来研习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审视自我课堂,感悟名师智慧!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当前古诗词教学却处于十分尴尬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基本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其魅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课堂的教学方法比较呆板,课堂死气沉沉。很多老师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中,这将造成古诗词教学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已推广多年,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做法仍是盘根错节,藕断丝连。语文教学课堂内“满堂灌”、“讲风”依然存在,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静”的课堂“动”起来,使“死”的课堂“活”起来,让他们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