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博士生学术成长及导师支持间的关系已成为博士生教育培养不可忽视的关键议题。基于文献梳理,设计了博士生学术成长与导师支持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探究博士生学术成长与导师支持的现状特征及路径关系。研究发现:在现状特征层面,博士生学术表现及导师情感支持较差,博士生学术成长及导师支持在性别、年龄及年级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在路径关系层面,导师的情感支持可直接正向影响学术支持、学术态度及学术表现,学术支持可直接正向影响学术态度、间接正向影响学术表现,学术支持、学术态度为情感支持、学术表现间的中介变量。为改善导师支持以及促进博士生学术成长,提出相关建议:基于博士生学术成长的群体差异,应分类优化导师支持策略;要营造心理关爱与精神激励共存的培育环境,优化导师情感支持机制;应着重学术规划、个性化指导与资源协助,完善导师学术支持体系;要关注学术毅力、自信及兴趣培育,助力博士生学术态度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2.
级联指导模式在大科学时代的初级研究人才培养中日益盛行,我国主要研究型大学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理工科博士生是在级联指导下成长.与传统认知学徒指导模式相比,级联指导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在学术志趣、知识深度理解、研究原创性和问题提出能力等核心科研素养上显著弱于认知学徒指导的效果.不过级联指导中的青年研究者与认知学徒指导中的导师在博士生科研生产力、部分科研认知能力和研究技能等的指导效果上不相上下,实验室合作教师可以有效弥补团队科学研究中导师指导精力稀缺的不足.作为科研后发型国家,博士生培养单位应构建以研究方向为纽带的级联指导模式;增强导师对博士生关键科研能力的直接指导;建立青年研究者参与博士生指导的激励机制;营造自由平等的科研互助文化.  相似文献   

3.
博士生对院校培养工作的意见是进行培养环境优化的重要依据。基于1200余名博士生调查数据,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展开探索,结果发现:第一,博士生意见集中在奖助体系、导师指导、考核评价和学术交流上,具体内容分别指向奖助学金支持力度不够,导师的学术指导缺位,考核评价方式固化单一,学术交流机会不足;第二,在学科差异上,理工科博士生的导师指导满意度和科研自由度得分较低,并且相比其它学科学生提出较多导师指导方面的意见,人文学科博士生更加支持采用1篇论文代表作的评价方式,并且相比其它学科学生提出较多考核评价方面的意见。基于上述发现提出博士生培养环境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4.
创新品质是博士生培养的根本.博士生的培养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本文通过分析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指出了学校、导师、学生作为统一的整体,需要在博士培养过程中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各负其责,形成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具体结合科学研究的内在需求.有针对性的分析了学校在学术氛围、科研条件、科学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导师在学术品德、学术指导、学术交往等方面的责任,学生在责任感、创新意识、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关键。在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比较视野下,从博士生体验和评价视角探析当前我国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指导现状及相对水平,可为优化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提供支持。经选取Nature调查中代表性发达国家对比发现,我国博士生对导师总体满意,但对导师指导分项满意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到导师指导行为上,我国博士生对出版发表、合作机会、资金支持的满意度略高于或接近于发达国家,但在导师学术指导频次,给予心理支持和职业发展指导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对导师给予其学术指导,提供参加学术会议、会议报告机会等培养支持满意度处于对比8国的较低水平。基于数据分析和讨论,建议导师遴选应加强对导师指导能力和指导质量的考察,高校对导师的岗位要求和岗位评价等应细化导师指导行为,多渠道为博士生开展同行学术交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导师指导是影响博士研究生成才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发现:导师指导博士生的学术规范对博士生教育经历的满意度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导师指导频率、激发博士生的学术兴趣和指导博士生的职业规划,提升科研能力的影响关系较弱。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生满意度,应充分研究和分析影响关系的内在机理,有的放矢,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博士生的学术经历和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不过很少有研究能够综合考察不同方面的学术经历以及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预测作用。基于1286份博士生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探索,结果发现:(1)博士生的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超过了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的预测作用;(2)导师指导是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正向预测作用最大的变量;(3)与人文社科博士生相比,理工科博士生的学术志趣与科研能力增长具有更强的关联;(4)学术志趣在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与科研能力增长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学术志趣在博士生学术训练中的重要性,而导师在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激发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8.
博士生的学术热情与学术投入是影响博士生培养的核心要素,而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基于一项北京市大规模的博士生调查研究,文章分析表明:导师全方位指导的强度越大,博士生的学术热情增加的概率显著提升,学术热情减退的概率显著下降,科研活动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都显著增加。这一结论很好地支持了导师"三全育人"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博士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和弹性学制的实行,婚育博士生的数量日益增多,结婚生子是否会妨碍博士生的学术训练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生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婚育状态博士生的学术经历与学术收获差异,结果表明有子女的博士生比其他博士生尤其是未婚博士生报告了更高的导师指导、项目参与和课程学习得分,并报告了更高的科研能力增长和整体满意度得分。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有孩子的博士生提高了师生交流、项目参与和课程学习的有效投入,因此提升了科研能力和整体满意度。另外,在婚育与博士生学术经历以及收获的关系上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不支持婚育必然妨碍博士生学术训练的观点,未来的研究可结合更多指标对两者间的关系开展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全国第四次博士生培养质量调查数据,从师生互动关系和生生学术共同体两个角度论述了学术互动氛围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师生互动关系、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对博士生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在师生互动关系和博士生创新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论文基于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术互动氛围以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文章探讨了全球博士生师生关系满意度现状,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总体上,全球博士生师生关系满意度水平良好,但中国博士生师生关系满意度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第二,博士生的个体特征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显著,男性、在本国学习以及独立程度高的博士生满意度更高。第三,导师的学术指导、培养条件支持及情感支持均对博士生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导师提供的学术指导越多、学术能力支持越大、科研控制支持越大、心理健康支持越大、越认同学生的研究,则博士生对师生关系就越满意。第四,导师认可是影响博士生师生关系满意度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内容,利用1322份学术型博士生样本数据,对导师指导与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博士生对导师在学术方面的指导比较认可,但在博士生职业发展建议、科研补助等个人关怀与支持方面的评价偏低。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导师在培养学术创新能力、优化培养条件、注重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表现均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研活动投入时长和科研项目参与数量也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德国博士生教育以“师徒制”为典型特征,自主招收、指导博士生以及评定博士学位论文是大学教授的“先天”权利,但这种制度也被认为缺少外部监督,效率低下,不利于博士生教育规模化发展后的质量保障及国际竞争力提升。新世纪以来,改进和优化导师指导成为德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举措包括修订博士生考试条例建立权责相符的导学关系,签订指导协议强化外部监督,编写指南、开展培训促进导师专业发展,建立专业机制化解导学冲突。但这些举措或者主要针对新晋导师,或者基于自愿原则参与,没有在根本上改变德国博士生导师制度的基本面貌,其优化更多依赖于学术共同体的自律,“增量”改革与传统模式并行成为德国博士生教育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南京大学1286份博士生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探索博士生学术经历具体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博士生的导师指导满意度和项目支持满意度对整体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大,课程教学满意度、科研氛围满意度和科研设施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小,基础设施满意度和奖助体系满意度没有显著预测作用。均值结果显示,博士生的导师指导满意度得分最高、奖助体系满意度得分最低,并且人文社科类博士生的满意度评价整体上高于理工科。结合均值得分和回归分析结果,项目支持满意度是对整体满意度具有较大影响且均值得分较低的满意度变量。基于上述发现讨论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导师联合指导对博士生跨学科培养质量的影响如何尚无定论,对全国22 382份博士毕业生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第一,多学科联合指导对博士生的基本学术能力增值和跨学科能力增值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该效应大于单学科联合指导,且在不同学科领域均得到验证;第二,单学科联合指导仅对人文学科博士生的基本学术能力增值无显著影响,仅对工学和医学博士生的跨学科能力增值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第三,在学位论文为跨学科选题的博士生中,多学科联合指导的积极作用更强,但多学科联合指导的覆盖面有待扩大。为有效提升我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质量,培养单位应加强多学科导师联合指导制度的建设,促使更多博士生尝试跨学科研究,给学位论文为跨学科选题的博士生配套以多学科的导师指导。  相似文献   

16.
导师指导方式的异同不仅影响师生关系的构建,而且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对南昌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对不同导师指导方式的认同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学术交流氛围、科研参与层面,研究生对于导师团队或导师小组指导方式的认同度显著高于对单一导师指导方式的认同度。据此,建议切实推行多导师指导模式,加强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的支持力度,强化研究生科研训练及科研参与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博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博士生教育质量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导师作为博士生培养中最直接且关键的因素,对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影响,但鲜有严谨的实证研究阐明其影响机制。基于2016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控制学生选择导师的内生性后,估计了导师对博士生科研发表的影响。研究发现,导师的学术指导显著正向影响博士生科研产出,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作用于博士生科研参与实现,而导师的社会资本对博士生的科研产出存在负向影响。导师学术指导的正向影响更多体现在理工类博士生群体中,导师社会资本的影响更多体现在人文社科类博士生群体中。  相似文献   

18.
认为博士生教育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部分,博士生导师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在博士生教育过程中,导师应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博士生要求导师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宽阔的学术视野,并在学风与敬业精神方面发挥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博士生培养投入和过程环节的关键要素,考察导师学术背景、导学关系提升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的影响机制。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材料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的博士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导师学术背景对博士生发表论文具有显著影响,海归导师指导的博士生在SCI一区和三区发表论文的数量更高,而在二区发表论文的数量则与本土导师指导的博士生没有显著差异;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发表亦有不同影响,权威型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在SCI一区发表论文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他类型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在SCI一区发表论文的系数皆为负。进一步分析导师学术背景与导学关系的交互效应后发现,海归导师对博士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具有独立的正向效应,且海归导师并不依赖权威型导学关系,而是通过合作型导学关系促进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高校应重视提升博士生导师学术背景的多元化以及导学关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博士生与博士生导师之间的关系,并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多年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分析了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博士生导师指导与培养、博士生自我培养与学术氛围营造方面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总结和探讨了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如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健全培养体系;深化培养机制改革,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多样化交流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