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一、揭题并质疑 1.同学们喜欢讲故事吗?今天我们就要学着讲一个神话故事《哪吒闹海》。要讲好一个故事,应做到什么呢?(师小结:要熟悉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来讲,语言要生动。) 2.下面,我们就先来读懂这个故事,然后按一定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讲故事导入课文,激发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想讲,就一定会仔细认真地读好课文。  相似文献   

2.
引导学生讲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嫦娥奔月》一文,可以引导学生以讲故事方式对文本进行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小标题、关键词、环境和想象等环节,让学生进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这样才能将故事讲得精彩生动。  相似文献   

3.
"讲故事"是低年级学生语言训练的重要载体。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故事类课文的语文要素主要是"借助提示讲故事"。要讲好故事类课文,教师就要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借教材提供的各种支架,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内容,厘清故事顺序,丰富故事语言,完整、有序地讲述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什么的问题首先来谈谈教什么的问题。让我们从"学情视角"入手,结合文体特征和年段目标,分三年级和六年级来逐一分析。1.三年级学生适合学什么作为三年级的课文,《鹬蚌相争》真正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呢?研究其文体,就"寓言"而言,是教材中第一次明确出现"寓言"这一文体名,因此,要让学生对"寓言"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寓言产生"一见钟情",并掌握简单的阅读寓言的方法。就"故事"而言,则可以做到:梳理故事表达顺序,明白故事大概内容;推敲关键词语,发现故事生动的奥秘;学习讲故事,争取把这个故事讲得生动、具体。因此可将"寓言"与"故事"  相似文献   

5.
一、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共有的特点,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爱读书,老师就要利用一定的时间,声情并茂地给孩子讲述一些感兴趣的故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故事讲得有趣,学生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从而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一篇课文讲完了要讲新课.讲新课怎么做到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兴趣?我作了如下尝试:1.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讲八册《狼牙山五壮士》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翻阅革命的史册,哪一页不是烈士的鲜血染成?今天我们能有幸福的童年,怎么能忘记战争年代?《狼牙山五壮士》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一、用故事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一般都喜欢听老师讲故事,那么教师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应事先搜索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小故事,学生听着听着,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可能有的学生就脱口而出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我们应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比如,学习分数时,教师可讲一  相似文献   

8.
孙丽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103+105-103,105
“讲故事”被人们当作随意而容易的事,但谁又能把“讲故事”的精彩发挥到极致?谁又能借这个环节,给学生们最有益的学习呢?所以对于作为儿童语言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讲故事”活动千万不能忽视,而且他除了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小学教师口语辅导的一项重任,一定要既让将来的教师们做到声情并茂的演绎故事,又能教会小学生形象、生动的复述故事,把“讲故事”的实质和魅力发挥到极点.  相似文献   

9.
常规教学寓言的方法就是把寓言读明白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在教学中一反常规,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讲故事,经教师巧妙点拨后学生轻轻松松领悟寓意。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来讲文中的故事,体会角色的想法和做法。下面是我的一段课堂实录:(一生到台前)师:你是谁?请你介绍一下行吗?生:养羊的人。师:你好,养羊人。生:你好。师:听说“亡羊补牢”的故事就发生在你的身上,是吗?生:是的。师:你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吗?(教师随机引导,不知不觉把全体学生带入讲故事的情境之中,气…  相似文献   

10.
儿子已经4岁多了,聪明顽皮,特别爱听故事,每天晚上都缠着要我讲。可是,我的故事讲了许多,磁带也买了不少,儿子却一个故事也不会讲。并不是儿子平时不爱说话,也不是表达能力不行,而是他似乎就没有讲故事的兴趣。每当我叫他讲故事时,他就蔫了,变着法跟你玩心眼:“妈妈,不讲这个了,另外再讲一个。”你如果生气了,他就会跟你耍赖。为此,我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11.
师:(板书:世界)小朋友,谁认识这个词?生:世界。师:你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我们这个世界吗?生:我们的世界很美丽。生:我们的世界多美呀!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多美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就叫——(指板书)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学生很投入地齐读课题)师:接下来老师就来讲讲这个故事,小朋友们边听边想,故事讲了件什么事?(讲故事同时播放轻音乐)师:现在故事讲完了,请同学们回答问题。生:故事讲了一只小鸡看到了世界。师:有谁要补充吗?生:故事里讲了一只小鸡刚刚从蛋壳里孵出来看到了世界。师:有进步,但是…  相似文献   

12.
有不少年轻的父母很想给孩子讲故事,却苦于找不到好教材。其实,一些有趣而浅显易懂的故事,就可以从我们身边的事物中去找。凭着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学识,一般来说,是可以驾驭故事这种形式,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孩子讲身边的事物的。这样,既讲了故事,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又使孩子明白了事理,了解了所讲事或物的性质特征。例如,可以讲讲小树的故事,小花猫的故事,小闹钟的故事,也可以讲吃饭的故事,交朋友的故事,打架的故事等等。这样的故事,因为孩子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加上又有随手可得的直观性强的“道具”孩子就容易懂,也容易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很喜欢听故事吧!但是,你有没有给别人讲过故事呢?这次晓辉姐姐来告诉你如何把听到的故事讲出来。一、认真听,记一记先认真听老师讲《老鼠嫁女》的故事。老师讲的时候,你一定要边听边看图,看看老师所讲的内容跟哪一幅图画是对应的,听听老师是如何把图上的内导容表述出来的。老师用了怎样的语气,说了哪些话?你可以在心里记下,也可以用笔简单做个记录,等自己讲故事时试着模仿!晓辉姐姐还要提醒你,这个故事中的图很多,我们要按顺序看哟!小朋友们,你们仔细观察每幅图右下方的小点点,就可以明白啦!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小兔运南瓜》是人教版小语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要求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比以往的要求更难一些。教学时要注意教给学生“整体——部分——整体”的看图方法,让学生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并设置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目标:1.学习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培养观察能力。2.在互相试说和讨论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3.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4.讲故事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课前准备:兔妈妈和小兔子的头饰“,故事大王”的奖杯。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激兴趣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蘑菇房子,那就是小兔子…  相似文献   

15.
一、迁移"悦读"兴趣 我们都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什么书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书,偏偏喜欢‘奥特曼'?"孩子也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我们先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听故事"莫属了.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利用"故事迁移"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听老师讲故事,都会听得津津有味.当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当然,仅靠老师讲、学生听还是远远不够的,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桎梏下,家长、学生都只关心考试分数,要想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老师是要花费一番心思的。我的比较成功的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悬念吸引法低中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好奇心强,特别关心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利用这一特点,我抓住机会为学生讲故事,一般利用语文课最后几分钟跟学生讲一个较长的故事,讲着讲着就打下课铃了。学生追着问:"后来呢?""后来呢?"我假装很无奈地告诉他们:"这个故事很长,现在讲不完了。后面的内容更精彩,这个故事就藏在这本书里,要不先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小学生年龄小,语言积累少,语言能力不强.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紧紧抓住小学生对寓言、童话、活动等兴趣浓的心理特点,以"说"为抓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以复述课文为抓手,培养复述能力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富有儿童情趣的寓言、童话故事.我们的课文大多是此类故事,所以我紧紧依托每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激发学生讲完整的故事的欲望.主要步骤为:(1)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根据课题来猜测故事内容;(2)抓住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3)抓住学生喜欢讲故事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复述故事.  相似文献   

18.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学习李商隐的诗歌时,我即兴讲了李商隐的爱情故事作为穿插;没想到,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种情况多次出现后,我兴奋了,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口。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在“讲故事”这个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探究。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整合教材与故事,如何丰富自己的故事“仓库”,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了我思索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和学生都在“讲”和“听”故事的过程中获益匪浅,可以说“教学相长”。“讲故事”的效用不可低估。其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朱熹所说:“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孔子说:“…  相似文献   

19.
一、用故事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般都喜欢听老师讲故事,那么教师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应事先搜索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小故事,学生听着听着,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可能有的学生就脱口而出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我们应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鬼话     
刘梦稼阿姨家的小哥哥到我们家吃晚饭。晚饭桌上,我们比赛讲笑话。 哥哥抢先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一听说讲故事,我们都觉得肯定很长,就反对说:“不行不行,只能讲短小的笑话!”哥哥却不理睬我们,继续说:“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开头很恐怖,中间很搞笑,结局很悲伤!”听他这么一说,我心想:这个故事虽然很长,但是情节应该很生动,就听听吧!于是我对哥哥说:“好啊好啊,你快点讲吧!”哥哥见我很期待,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