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版权贸易是出版领域中重要的一块领地。无论是从国外引进图书版权,还是向国外输出图书版权,都是扩大图书出版领地、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我国图书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引进版权的图书出版和图书版权的海外销售,已经成为很多出版社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里介绍的十本优秀图书的版权故事,是我们特约出版社一线版权人士或编辑亲笔撰写的文章。尽管每本图书的版权交易各不相同,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我国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开始了与国外出版社共同策划选题并合作出版图书,而不仅是单纯的国外图书版权引进. 早期的图书引进,国内出版社更多的做法是把国外出版社的图书版权买过来后,或直接影印或翻译成中文出版.这当中,不可否认的是,出现过一些市场上非常畅销的图书,在大众文艺类图书领域尤其如此,国外畅销的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同样能进入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但是有些领域的国外版权图书,如教育类尤其是语言学习类图书,适当的本土化工作则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版权贸易是出版领域中重要的一块领地。无论是从国外引进图书版权,还是向国外输出图书版权,都是扩大图书出版领地、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图书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引进版权的图书出版和图书版权的海外销售,已经成为很多出版社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里介绍的十本优秀图书的版权故事,是我们特约出版社一线版权人士或编辑亲笔撰写的文章。尽管每本图书的版权交易各不相同,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出版在线报道: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版新版译著近万种。品种数量迅速增长,社科类和文学艺术类图书却出现翻译质量混乱、下降的现象。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指出,一件商品质量越好,成本越高,翻译类图书也是同样道理。出版一本优秀翻译图书,需要一流的译者、优秀的外文编辑,需要逐字逐句根据原文推敲文字,这样出书,成本高,价格也比较高,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三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吃外国文学的饭——翻译和编辑工作。1955年,我从文物局调到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以后就没有离开过编辑岗位。1989年8月我从上海译文出版社退休。去年冬天,新闻出版署主办了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1980—1990)。在全国43家出版社推荐的500种图书中,评选出39家出版社的96种获奖图书。计特别奖6种,一等奖19种,二等奖24种,三等奖47种。《文艺报》的消息说:“据了解,我国近10年来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图书达近7000种,国外有影响有成就的文学著作几乎都得到了翻译介绍。这次评奖,旨在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外国文学图书翻译出版沿着正确的方向繁荣发展。”对获奖图书总的评价是:“从选题、译著、编辑、印刷、装帧等各方面都代表了我国外国文学图书出版的最高水  相似文献   

6.
随着从业者增多和新技术应用,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明显提升,近年来社科类图书译著愈发引人关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重复出版、专业术语翻译不规范、机器翻译痕迹较重等问题给读者带来了负面体验。本文从编辑出版角度提出提升社科类翻译图书质量的具体办法,促进社科类图书翻译出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国内的翻译图书,尤其外国文学的翻译出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曾用外国文学出版社的副牌)、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三足鼎立的天下。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出版行业进入市场,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无形中打破了原先的专业化分工,不少出版社纷纷涉足外国文学的翻译出版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外国文学出版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为读者提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06,(1X):45-45
在英国贸易投资减少出版公司的出口热情之时,中国却加速其图书出口的步伐。中国政府已经制订了版权销售目标:努力提高合同议定数,不追求版权收入数额。中国政府将为其出版公司提供资金,以降低翻译成本。中国政府期望中国的出版公司销售出更多的图书版权,而进口却要减少。  相似文献   

9.
正版权贸易是出版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它可以优化选题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编辑理念更新和完善图书制作水准。在如火如荼的版贸活动中,翻译一直默默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本文所指的翻译包括翻译活动、翻译作品和翻译者。在版权贸易中的翻译主体指版权经理人和译者,翻译客体指翻译前和翻译后的图书文本。首先谈谈版权经理人的作用。从2007年开始,由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版协等单位发起每年评选全国优秀版权经理人和推进版权  相似文献   

10.
把外文版图书变装成中文版,让更多读者认识到这本图书,这之间牵涉到版权交易、图书翻译及制作等过程.法兰克福书展是国际出版业最大的版权展示与交流、交易的平台,在这类大型的国际书展除了设有不同场馆让出版社陈列书籍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相当活跃的现场版权交易会.  相似文献   

11.
外文出版专业图书的翻译王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的介绍外国出版工作的书越来越多了。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出版知识译丛》,山西书海出版社出版了《国外编辑出版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等也有这类书出版。我去年对照原著读了5本这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12.
博西平 《出版参考》2005,(3X):32-33
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所有翻译图书中的50%是来自英文.而美国每年出版的13.4万种图书中,文学翻译作品仅占300种。粗略估算在这300种翻译作品里,精品往往不是出自于一般出版社,而是来自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医学专业图书的版权引进一直是个热点,中央社在版权引进中和多家版权代理公司有合作关系,拥有优先选择权。地方出版社也不甘落后,纷纷抢占精品图书,打造自己的品牌图书。目前医学专业图书的引进大部分还是依靠与版权代理公司的合作,因此,常与版权公司沟通才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医学专业图书的引进也面临引进时机和翻译等难题,只有仔细调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慎重选择才能引进到好的医学专业图书。  相似文献   

14.
许清 《编辑之友》2010,(10):34-36
为期5天的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以下简称"图博会")于2010年9月3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这届图博会对国内的出版社而言,是图书展示、版权交易、让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有利平台;对外国出版社来说,是让中国读者了解国外文化与图书的有利时机.尤其是对主宾国而言,这个意愿更是非同凡响.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图博会不仅可以看到很多"走出去"的图书,还可以与国内外的很多名人、名家面对面.喜欢国外作品的,可以在现场见到各个国的精品图书.此次图博会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1841家中外出版机构汇聚北京,展览展示约20万种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权经营已经从最初的传统图书出版权、翻译权向图书重印权、报刊连载权、影视类改编权、数字版权等现代附属权利扩展,以图书出版的版权为核心辐射到非出版形式的版权,这是传统出版产业改变经营模式、开发版权资源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市场竞争、谋求可持  相似文献   

16.
专业版权代理机构在图书贸易中起到了渠道和桥梁的作用,促进了版权贸易的形成.尤其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文化高速发展时期,对版权的引进和输出都存在巨大的需求,因此专业版权代理机构理应大有可为.然而实际情况是,相对于国内近600家出版社、200多家电子音像出版社、逾万家报纸期刊和新兴网站而言,目前我国的20多家专业版权代理机构不仅规模小得不成比例,而且在经营上也是苦苦支撑,举步维艰.而同期,尽管我国至今未批准任何国外机构从事涉外版权代理,但一些境外出版集团和专业图书版权代理机构却看好中国图书市场,纷纷抢滩中国,设立代表处,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通过具有全球时效性的版权资源和专业优质服务,获得了国内出版社尤其是中小出版企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自出版社引进竞争机制后,经济利润已经成为出版社和编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抢抓能在销售市场一炮打响的图书选题成为出版工作的重头戏。而目前图书市场日趋饱和,能创造良好经济利润和社会利益的选题已经难以寻觅。因此,许多敏感的出版人独辟蹊径,瞄准新闻事件,追踪新闻人物,捕捉新闻现象,利用其轰动效应来开辟市场,以减少前期投入。这种做法愈演愈烈,渐成潮流,形成了一种现象,笔者称之为“出版新闻化”(在社科类图书出版中尤甚)。笔者试从其惯用手法、成因及利弊等方面对这种现象加以分析。一各家出版社在追逐新闻化潮流中…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学术图书为什么外国出版社不愿意出版、外国人看不懂?笔者认为,翻译质量、翻译经费是出版"瓶颈",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是根本问题。目前,中国学者的人文社科学术著作的版权输出比较困难。外国出版社总是觉得我们学者的学术观点不是主流观点、学术研究不够严谨,表述方式也与西方学者大相径庭,从而导致我们丧失了在世界学术界中的话语权。上述原因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图书翻译出来了,而读者看不懂,被告知翻译质量有问题。于是要求由外国学者修改译稿,  相似文献   

19.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13,(22):5
第12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活动亮点频出进展顺利日前,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发起主办的第12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活动的前期筹备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全国近300家出版社已报送2012年度出版的优秀输出版、引进版的参选图书700余种,还报送了近百名优秀版权经理人和推动输出引进的典型人物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世上写书的人,尤其是文学家,都梦想有朝一习进入美国.无奈,美国出版社里看得懂外国文学的编辑凤毛麟角.据书目数据商鲍克公司统计,美国出版市场上,翻译图书只有区区3%,其中文学作品就更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