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诗经》古已有之。探讨《诗经》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显著的地域文化现象则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诗经》的一个切入点。从《诗经》我们可以看到中州文化、三秦文化、齐文化和宗周文化等若干鲜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汉初《毛诗》学派的形成 ,除了受先秦儒家诗说的影响外 ,河间地域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毛诗》学由产生、发展到逐渐走向壮大 ,以献王刘德为代表的河间儒学对先秦儒家思想文化给予了较为全面的继承 ,特别是对《毛诗》从文献保存、经典阐释到传播都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实际上 ,献王恪守的“实事求是”、重视礼乐教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毛诗》解诗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启功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尤其是对于满族文化的了解,为新中国出版的《红楼梦》作了第一个注本,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红楼梦》的读者,也为以后的《红楼梦》新的注释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启功先生对于《红楼梦》注释的开创性工作,其视注释为学术的严谨态度,乃至对于曹雪芹文物、《红楼梦》版本的鉴定和所做的其他研究,影响熏陶了当代众多《红楼梦》的学人,在《红楼梦》的流传史和红学的研究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罗愿的《新安志》是在南北朝以后地记、图经,尤其北宋大中祥符《新图经》的基础上修撰而成的。它继承地记、图经的地理记载的传统,又逐渐超越地记、图经的局限,特别是增扩历史文化的内容,使地方志不断完善,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考察《左传》和《史记》的称《诗》、引《诗》资料,并与《毛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与《毛序》所论《诗》义相同者。仅见于《左传》而不见于《史记》。又发现,《毛序》说《诗》所用史实,一部分仅见于《左传》,而不见于《史记》;一部分虽既见于《左传》也见于(史记》,但《左传》所述史实,远比《史记》翔实,甚至《毛序》说《诗》所用史实的一些关键情节,于《史记》中无见。由此认为,《毛序》不可能依据《史记》而写成,《毛序》的基本完成,不会晚至西汉偏晚和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6.
陈丽萍 《高教论坛》2004,(3):118-120,124
传统的高师《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形势的要求。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高师公共教育学心理学必须实施高起点、全方位、全过程的课程改革,从整体上改革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论赋与《文选》赋分类定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心雕龙》不是影响《文选》赋分类和选赋定篇的唯一作品,但它是影响《文选》赋分类及选赋的较直接的重要作品之一,对其影响不能估计太高,但也不能估计太低。《文选》赋分类定篇与《文心雕龙》论赋在“原始表末”、“释名章义”、“别体分类”与“选文定篇”四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同或相异之处。其相同处表明刘勰与萧统赋学观上有一致的地方及刘勰对萧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其不同则表明二人赋学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最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译作起到了在异域文化里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作用。以王熙凤的话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宪益,霍克斯)的比较研究,可揭示出王熙凤的话语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左传》虚饰与史官叙事的理性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虚饰,包括杜撰情节、修饰人物语言、描写细节和场面,也包括史官对不同来源的材料的自由组合。这些载录中都包括了史官的想象、选择等主观性因素,是前所未有的。《左传》虚饰并非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为了追寻事件中的道德意义,符合当时的“实录”观念,是叙事理性化的一个必然阶段。史官对人物德性的重视、自我在场的道德实践以及立言之志等,都必然会导致虚饰的产生。《左传》是史官的“传闻”之史,它与“典策”文献相互支持,而《春秋》笔法对《左传》的虚饰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传闻”之史较为自由的传播、载录方式,也为虚饰提供了条件。虚饰将巫史文化中的神秘审判,转变为现实社会的道义审判。  相似文献   

10.
汪注 《黄山学院学报》2006,8(2):115-117
以《沉沦》为代表的郁达夫小说中包含了强烈的病态美,决定这种独特美感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文体格,而主要人物的病态反应则直接源于传统社会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1.
朝鲜半岛的文化很多方面受中国影响,中国汉字很长时间内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朝鲜五科考试《孙子兵法》列入其中,中国兵书传入朝鲜可能早于日本。朝鲜时代的知识分子把孙子思想作为哲学来学习,如今这部世界第一兵书创下韩国出版史的最高纪录,在韩国的普及率非常高,广泛应用于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影响一代又一代韩国人。韩国企业家崇拜孙武和毛泽东,用兵法创造"汉江奇迹",掀起了"孙子经营学"的热潮。韩国学者用孙子精髓诠释中韩军事关系,应对朝鲜半岛局势,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作为文化体系的核心而广被关注,它体现出在相同文化体系内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认同.<诗经>是中国儒家经典,它的鳊撰与历代注疏都体现出儒家的价值取向与评判,是中国儒家文化体系的主流思想.此外,<诗经>不仅是中国的经典,它还外传至日本,被日本统治阶级所接受.文章论述了日本权重学者对<诗经>的接受,以及对<诗经>所反映出的儒...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个人评价问卷(Sidney Shrauger,1990),就中日两国女校大学生自信水平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和比较,考察不同社会文化对自信心的影响程度。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样本明显高于日本样本,并且在社会相互作用、与人交谈、体育运动、学业表现、外表、爱情关系等六个方面的自信心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两国不同的性别文化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神魔小说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神魔小说在唐代形成雏形,到明清两代达到创作高潮。作为当时的畅销书籍,它们很自然地流传到朝鲜半岛,朝鲜文人对这种融世情、讲史、英雄传奇于一体的文体特别喜爱,因此在创作朝鲜汉文小说时便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它们的写法并融合其中的许多特点。从他们创作的具体作品来看,有些片段或情节直接或间接模仿中国的《西游记》等小说,如《洪吉童传》、《玉楼梦》等汉文小说中的缩地术和分身术等,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中国神魔小说对朝鲜汉文小说的影响。但是朝鲜汉文小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专以神魔为题材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邓峰 《历史教学问题》2020,(1):77-84,166
朝鲜半岛对日本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75年4月,在印度支那革命迅速发展之际,金日成率领朝鲜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这引起了日本的高度关注。日本主要担心朝鲜和平统一半岛的政策若发生变化,势必对日本安全造成重大影响。而日本盟友美国亦十分重视关乎日本安全的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动。美国驻东京大使馆一方面评论日本对金日成访华的认知,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日本探寻金日成访华的详情。而且,美国驻日使馆还从第三方外交机构收集有关金日成访华的信息。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美国驻日使馆的评估为福特政府对朝鲜半岛形势的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并为美国维持对朝鲜半岛政策现状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7世纪后半期的唐日关系围绕朝鲜半岛展开。白江口战役后,唐朝为实现在朝鲜半岛的战略规划,三次派遣使者赶赴日本,或为重建百济稳定后方,或为对抗新罗而寻求援助。战后的日本不再直接介入朝鲜半岛事务,但仍对半岛的局势保持着敏感。对于唐朝,日本抱着惧而远之的态度,这种恐惧心理的产生既有现实威胁的因素,也是统治者为推进“大化改新”的进程而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越南黎朝进士科乡试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朝是越南封建社会发展到繁荣并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中越文化交流频繁,汉文化在越南得到进一步发展。作为选官制度的科举考试逐渐完善,进士科成为黎朝选拔文官队伍的主要工具,成为黎朝士人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黎朝的进士科基本上仿照中国制度,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无论是入试资格、试场设置、试场规则、考试内容,还是取士方法、资格铨除,黎朝乡试既模仿中国乡试规程,又适应越南国情而有所变化。通过对黎朝乡试的研究,可以窥见中国科举制度在越南移植与变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及20世纪初朝鲜晚期的族谱功能,突出伦理道德的教化要求,并把伦理道德诉求作为人的特征,族谱的功能被泛化,修谱的意义被升华。不少人将朝鲜与中国比较。谈及对于朝鲜族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朝鲜文化晚于中华,故族姓历史短暂。但更多的人指出,当时不仅名门望族皆有族谱。而且朝鲜一般人家各有谱牒,族谱已经普及全社会。朝鲜族谱学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和製漢語」是日本创造的汉字词,现已在汉语、日语和韩语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和製漢語」在汉语、日语和韩语中存在一些词形相同而语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同形类义词,因而容易导致误解和误用。在查找出汉日韩语中存在的同形类义的「和製漢語」的基础上,对它们在汉日韩三国语中的语义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为在汉日韩三国语中正确学习和使用「和製漢語」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朝鲜通信使又称通信使、遣日韩使、遣日使,是1607年至1811年时李氏朝鲜派往日本江户幕府的使节。从1392年开始,朝鲜宫廷就派遣使者前往日本。从1607年至1811年间,朝鲜共派有12个通信使团前往日本。柳相弼的《东槎录》便是对1811年最后一次使行的记录。从中可以发见诸多朝日情状,如朝鲜方面吏治腐败,朝鲜通信使行路的艰险,日本的房屋建筑、山水景观、居民装束衣着、民风民俗、节日庆祝、饮食音乐等地物风俗。此记录也展现了朝日的交好,朝鲜通信使对日本文化的态度和自豪感等。对于深入了解当时朝日历史人文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