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台湾电视媒体的政论节目热潮绝对是世所仅有。像这几年来引发风波最多的两个政论性节目《2100全民开讲》与《大话新闻》,其收视率之高,对政治(特别是选举)事务的影响力,让研究电视传播的专家也跌破眼镜。许多夫妻和家人因看电视政论节目而吵架,朝野政党人物也花不少时间猛批政论节目,由此形成了台湾电视政论节目、选民、政党三者之间微妙的互动与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佳 《记者摇篮》2005,(8):36-36
与法制节目的不解之缘使我们有幸在每一期节目里倾听着我们国家法制进程的脚步声,也感受着电视媒体中法制节目的日益成长壮大。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制节目像雨后春笋般地覆盖了几乎中国所有的电视台.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大电视门类。不少电视媒体因法制节目办得有声有色而名声大振,并成为各台的强档和金牌节目。全国各地电视法制类(栏目)节目的开办率与收视率逐年飚升。  相似文献   

3.
电视经济节目的开办是按照固定的经济规律、电视市场以及收视大众的需求而设定,它已经成为沟通信息、促进生产、开拓市场、组织流通、指导消费等不可或缺的中介。时下“抢眼”的经济节目无一不是朝着健康的互动性和商业性迈进。做节目的人都知道如今各家电视台考核经济节目的指标只有两个,这就是收视率和创收额度。要想完成这两个指标,加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商业性不失为一招好棋。一、互动性可以有效地提高节目收视率经过多年的运作,收视率这一概念早已被电视人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电视媒体竞争中,收视率及其作用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4.
谢霖琳 《新闻窗》2014,(6):92-93
当电视媒体的记者编辑遇到某个单位损害公共利益,而这家单位又是记者编辑所服务媒体的广告大客户时,是予以披露还是保持沉默?当一些严肃内容的节目收视率不高,而低俗内容的节目却有很高收视率时,是砍掉严肃节目扩大低俗节目容量,还是继续坚守传统主流媒体自己应有的品位?这涉及到一个电视媒体如何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由于收视率至上的电视运作机制,不少电视媒体不是通过研发、营建自己独具特色的品牌节目,而是互为模仿竞争对手的节目模式,甚至不惜迎合受众的低俗趣味,哗众取宠,在收视率的盛宴上分一杯羹。特别是电视娱乐节目:市场需求很大,收视率很高,但受众的满意度和美誉度却很低;节目的类型日益僵化,创意严重不足,同质化现  相似文献   

6.
台湾电视媒体的政论节目热潮绝对是世所仅有.像这几年来引发风波最多的两个政论性节目<2100全民开讲>与<大话新闻>,其收视率之高,对政治(特别是选举)事务的影响力,让研究电视传播的专家也跌破眼镜.许多夫妻和家人因看电视政论节目而吵架,朝野政党人物也花不少时间猛批政论节目,由此形成了台湾电视政论节目,选民、政党三者之间微妙的互动与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如成 《新闻界》2007,(6):132-133
随着电视产业化和频道专业化的深入,中国的电视媒体显现出空前无比的繁荣景象:频道越来越多,节目五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含着现实的运营危机.对于电视媒体的发展而言,本文认为塑造收视率高、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品牌栏目就成为电视媒体的现实需要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电视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对电视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如何编排节目才能提高收视率?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高潮期,呈现出从婚介到速配再到"真人秀"的典型发展趋势。它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三个问题,第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模仿抄袭严重,第二是娱乐至上以致娱乐至死,第三是片面追求"收视率第一",放弃社会责任。节目有创新,娱乐有分寸,媒体有责任,这应该是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体多元化的发展,电视传媒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电视频道之间的节目竞争,造成了观众注意力分散,使得收视分流现象越发严重。节目品质是提高收视率的根本,收视率是电视媒体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为了在纷繁的媒体竞争中更好地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和作用,整合资源进行媒体联动成为必然趋势。电视媒体联动将会为提升电视媒体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节目品牌效应,开拓媒体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当电视媒体的经费来源全部或部分地依赖于广告,而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广告收入的多少时,收视率被看作是评估和衡量电视媒体影响力及观众行为的一项硬指标,无论是频道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市场定位的选择,还是频道节目编排的决策,抑或是在节目评价等媒体内部的管理措施上,收视率都起到了类似"通用货币"、"杠杆"、"标准"的作用,收视率调查数据及其分析方法在电视媒体运营中的运用空间得到空前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电视品牌是指所有电视观众的认知的总和,是电视提供并由电视观众受用的节目(栏目)、服务以及感受三者的总和。它是电视媒体在21世纪竞争的本质。绿色收视率是新时期代表电视前进方向的新理念,它是电视评估的综合指数,对电视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绿色收视率和电视品牌关系的论述,说明了重视电视品牌和实施绿色收视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当下许多电视媒体“把关人”及各类电视从业者都自觉不自觉地把有关媒体调查机构提供的收视率,当作检验自己工作业绩的最重要甚至惟一的、决定性的标尺。但盲目地追求高收视率,将会陷入“收视率迷信”,由此造成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引发“收视率”调查的“暗箱操作”,失去收视率调查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既然各电视媒体的“把关人”如此重视收视率,为了得到较高的收视率数据,出于利益  相似文献   

14.
章艳 《新闻世界》2010,(4):48-49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作用日益凸显。在收视率语境下,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绿色收视率包括“绿色节目”、“绿色数据”和“绿色使用”三个部分,打造绿色收视率体系就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面临着受众分散化、收视率下滑、人才流失严重、专业人才匮乏和商业广告收入大幅减少等发展瓶颈。电视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从打造优势节目、延伸媒体途径、优化商业广告格局和建立媒体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入手,提高节目收视率,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贯穿电视业广告销售、节目编排、节目制作各个环节的数据指标,收视率已成为检验节目的重要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电视媒体的市场化,对于实现电视业的精细管理无疑有较好的帮助作用。但是,过于看重收视率的标尺作用,以此决定节目的存亡也不可取。那么如何利用好收视率这一数据呢?  相似文献   

17.
罗曼 《新闻窗》2006,(5):46-47
收视率是衡量电视媒体工作的一个标准,也是电视媒体产业效益高低的关键。为了尽量提高或保持一定的收视率,各电视台纷纷强化对收视率的分析和考察,寻求对策。影响电视收视率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包括了内在的因素和外在的因素。笔者认为,影响电视收视率的主要因素是由其内因来决定的。影响收视率的内在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节目因素、名牌效应因素、自我宣传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节目形态,有着广泛的收视群体和很高的收视率,同时也给电视媒体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广告收入。但部分娱乐节目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广告收益而出现了低俗化倾向。因此,只有通过对电视娱乐节目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找到低俗化的原因,才能知道如何去做,避免落入节目低俗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中流砥柱的今天.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虎视眈眈的境外卫星媒体对境内电视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亮”起来.是电视媒体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在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基础上.电视新闻节目要强化“电视特征”.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化的完美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李林娜 《新闻窗》2006,(3):60-60
随着电视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收视率的高低已成为关乎电视媒体生死存亡的生命线。要找出正确调整和改革电视节目、提高收视率的方法,就必须强化对收视情况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近年来笔者对收视率的统计和分析表明,影响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四大因素为:节目质量、品牌效应、节目编排、自我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