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事件中的私媒体新闻发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新闻发布和新闻的搜集上,出现了一些被称为"私媒体"或是"自媒体"的网络新闻传播的文化现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即时新闻的发布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现象,一种非主流媒体的个体传播文化.在突发事件中,私媒体的报道对于新闻的及时性和透明性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报道不实或是报道的负面效应.使得新闻发布的权力、责任、管理、处罚问题凸显.从传播学理论角度看,网络时代突发事件中私媒体的新闻发布的问题,这包括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的权利,或者不知有关事件信息的虚假而进行传播的行为责任,以及"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等等,都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当代传播学理论研究在私媒体新闻发布上的反应应思考的问题是:1.私媒体新闻权利和问责,私媒体新闻发布对个人隐私构成的侵权的界限和责任;2.私媒体新闻发布过程中,新闻传播环节的"放大器"--网络平台的作用和责任;3.私媒体的"编造新闻"和"错报新闻"的概念的界定;4.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发布的新闻是否"虚假信息"的判定;5.政府媒体须互动以应对突发事件;6.个人公民、企业、政府三大网络要素构成了互联网的新闻源;7.新闻博客获得信息的可靠性、质量、真实性的监管;8.新闻博客散播谣言和诽谤的纠谬监管的缺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涉及社会安全的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又使新闻报道的难度急剧增加。对该类事件如果不报道,可能会对受众的知情权造成极大的损害;报道了,又可能侵害公众的隐私权或者产生一些报道后的负面效应。文章从之前频发的校园凶杀案入手,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讨论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得出媒体必须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地进行报道以及要把握好新闻报道的角度、广度和深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湘南学院学报》2020,(3):53-56
社交媒体利用其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信息新鲜等特点,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突发事件报道的重要平台。社交媒体的即时性加速了信息的传播,让受众得到一手资讯,并赋予受众互动的权利。探讨了社交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用及其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危机传播中网络博客的角色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博客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在关于汶川地震事件的危机传播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危机事件的现场播报者;危机传播链的延伸者与扩散者;危机管理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危机传播的监督者与反思者。网络博客的正面功能在于:对危机信息的快速反应、详尽披露和迅速扩散以及同主流媒体的互动起到了危机"缓释剂"的作用;另一方面,博客传播信息的随意性和博客"议程设置"的多元化又有可能引起社会不良反应,成为危机的"助燃剂"。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顾名思义是人们意料之外的事情,无论是自然因素诱因或是人为因素诱因,都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上产生的难以估量的影响。突发事件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其引起的社会舆论具有无比巨大的威力,舆论引导出现偏差容易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新闻报道环境的改变,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的角色也在不断地转变。在突发事件日趋敏感的当下,新闻传媒应怎样正确树立自身的舆论导向,如何把握自身的媒介话语权?这对于所有媒体都是严峻的考验。本文试图从媒体对"5.12汶川大地震"、"2008年南方暴风雪"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出发,浅谈当前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角色的转变,并从中找出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合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报道应把握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报道是媒体展现新闻报道能力与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机会.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及时、连续、深度、客观,体现人文关怀,以更好地履行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视直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国内外近年来对重大突发事件电视报道的实践出发,提出只有协调"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恪守人文关怀精神以及注重对突发事件延续期的报道,电视媒体才能担负起报道和揭示真相、监督和引导舆论的社会职责,架设起连通政府和民众、促进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的形成,是公众、媒体、政府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在融媒体环境中,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日益表现出"系统性风险"的特征,舆情风险"触点"增多、全平台扩散、演化更趋复杂。不同社会子系统之间交互影响,容易导致舆情风险的放大蔓延,造成公共失信、社会失序以及治理失败。融媒体环境下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系统性风险的治理需要整体策略,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舆情引导,从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分类处置、信息发布、靶向供给、强势引领、社交传播、精准管控和形象修复等九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9.
校园是否稳定直接关系社会和国家安定,但是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必然会打破校园的平稳状态,甚至会威胁师生的生命安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高校处理突发事件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暴发使社会进入高度紧张状态,全国上下都在齐心协力共同应战,而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应对疫情突发事件面临社会信息干扰、学生法律意识薄弱、高校危机管理落后等挑战,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抓住处理突发事件的最佳时机,积极探索并及时制定符合自身的应急对策,以守住校园堡垒,维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对突发事件报道关系到新闻媒体的信誉即媒体公信力程度的高低,处理得当有助于提升媒体的公信力。本文将以非典报道和汶川地震报道比较为例,分析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媒体应如何加强其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媒体的作用备受关注。媒体不但是危机控制的关键因素,而且也会成为危机扩散的根源之一。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复杂诱发因素,阐释了全媒体视角下高校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突发事件的不同应对策略,为高校建立突发事件危机传播应急体系、维护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使用隐喻是媒体把抽象陌生事物形象化,丰富新闻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受战争心理、国情历史及民族特性的影响,纵观中国公共卫生危机报道,尤其是关于非典及甲流的报道,中国媒体对战争隐喻情有独钟。但在有效传达信息,实现媒体职能的同时,隐藏的引发公众恐慌,诱导形成二元对立思维的弊端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使高校置于危机状态并可能引发衍生危机。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后会抢在第一时间追问事件真相并发动舆情。高校在突发事件后的媒体应对中,必须遵循实事求是、舆情导向和掌握主动三条原则,通过媒体表达真诚的情感、如实通报事实、谨慎回答猜测性质疑、提醒注意事项、传递正能量来消解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预防衍生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球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针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快速报道成为各国媒体的竞争焦点,在新媒体环境下都呈现出崭新的报道样式。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能够秉持优势,但也多少表现出一些力不从心,与此同时,新媒体正以其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蔓延到各个领域,它在逐步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联合报道。这一切都依托于三网融合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视等多种新型媒体展现了其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作为"第五媒体"的优势,这使得手机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同时,以网络和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改变着传统的国际传播格局,并和传统媒体相互融合,使得国际新闻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面对三网融合时代下新媒体多渠道的信息集合趋势,国内国际媒体如何利用机遇来迎接挑战,在增强新闻传播力度的同时,又能避免新闻盲点的产生,成为了此次论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涂皓 《教育》2014,(8):37-38
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特别是自媒体的发展。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期望像以前一样,靠"瞒"把突发事件处理掉是不可能的了。学校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当然也少不了与媒体打交道,一般是主动邀请媒体来报道办学成就,再有就是学校"出了事",媒体"主动"找上门。学校突发事件处理不好,很容易被媒体抓住把柄广为宣扬,给学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使教育教学陷入被动。所以,学校管理者应该学会与媒体打交道,特别是要学会"危机公关"。  相似文献   

16.
在突发事件报道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理念:一种是负面信息的封锁理念,可以“非典”危机的前期传媒表现为证;另一种是负面信息的疏导理念,可以禽流感的报道作说明。不同的理念导致不同的实践。实践证明,以封锁信息来避免社会恐慌的做法不但不能奏效,反而有害;负面信息并不一定会引起社会恐慌,传媒向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反而能避免社会恐慌,化害为利。  相似文献   

17.
关于突发事件报道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因其不可预见性和爆发性,具有非常大的新闻价值.但是在其实际报道中,不少媒体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的和谐和人心的安定,忽视了其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从突发事件报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社会责任等方面,对如何增强突发事件报道的社会责任进行探讨.增强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社会责任,对受众进行正确的引导,才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诱发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因素不断增加,但是一些社会成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却未相应提高,导致火灾等各类突发事件频发,相关新闻报道在媒体上屡见不鲜.可以说,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新闻媒体的传播已经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之中并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新闻媒体成为消防新闻宣传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媒体通过消防新闻宣传报道可以发挥其宣传、教育、告知的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原因和真相,增强人民群众的火灾防范意识,提高抗御火灾的能力水平,从而进一步预防和减少火灾乃至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消防新闻的报道,首先要充分认识消防宣传的重要性;其次要把握火灾规律和特点;第三要善于设计采访问题,抢抓新闻热点;第四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和摄影摄像技术;第五要具备与媒体记者沟通、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报道是媒体展现新闻报道能力与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机会.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及时、连续、深度、客观、体现人文关怀,以更好地履行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作用.快速、准确地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是新闻媒介报道竞争力的基本标志之一,也是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以“舟曲泥石流”事件为切入点,详细阐述我国新闻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原则、特点及问题与不足.提出由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提高政府的“新闻执政”能力.从而使媒体面对突发性事件时,能够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使突发性新闻报道翻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尹瑛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0):73-77
地方媒体作为社会的"守望者"、"监督者"以及沟通政府与公众的重要桥梁,其对与公共利益紧密相关的重大决策信息传播的缺席常常是导致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从危机传播视角出发,负责任的地方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应以价值定位取代功能性定位,明确自身作为社会监测者的基本角色,履行好危机传播中揭示危机真相和进行公民教育的传播功能。在传媒所受体制性束缚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地方媒体危机传播功能的实现要靠"打时间差"、"边缘突破"、"协同作战"等策略性实践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