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史的基本现象和最高形式;各族人民支好相处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对中国古代的民族间的战争、对有关历史人物要科学、公正的评价;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进行民族关系史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俭 《山东教育》2000,(17):41-43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正确理解和认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广大学生养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心理中塑造各民族大团结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概括起来,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对于较复杂的民族关系史应该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有明确的认识: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基本认识 (一)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主要表现在: (1)我们伟大祖国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疆域辽阔、资…  相似文献   

3.
我校历史系受教育部推荐的十院校《中国古代史》教材编写组的委托,与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和广东民族学院政史系联合主办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讨论会于1984年12月21日至25日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的专家、教授、教学科研工作者、编辑人员共一百多人.其中包括汉族、满族、维吾尔族、壮族、瑶族、黎族和土家族等各民族的代表.这次会议是继1981年北京香山座谈会后,第二次讨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全国性学术会议.鉴于香山座谈会讨论和初步解决了历史上的中国和历史上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两大问题,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定为: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与祖国,新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史中,人们不难发现:统一、团结、进步、发展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数千年来的中国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新疆是祖国统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结论是历史的、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然而,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在充分肯定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这一新疆发展史主流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间确也存在着分裂祖国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支流与暗流。尤其是近代以来,民族分裂活动连绵不断,对新疆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乃至20世纪上半期,新疆民族分裂主义进一步演变为一股危害性极大的社会势力和社会思潮;新疆民族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来是高三复习中的难点,难就难在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要涉及到较深层次的历史理论问题。随着历史理论成为历史科高考测试的重要目标,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中的历史理论的教学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部分,主要是叙述基本史实,对其中蕴含的历史理论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掌握了教材中的这些基本史实,如果在高考前夕的总复习中仍然停留在重复这些基本史实上已无意义。总复习中应以这些史实为基础,在面上拓宽,在层次上加深,以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就必然要涉及…  相似文献   

6.
云南民族众多,学者对民族关系史的研究著述也颇多,但侧重于古代民族关系史,跨境民族关系以及同一语族内部各民族关系的研究。其观点倾向于站在各个中央政权的角度,对其治策内容、影响予以考证。而对于人口较少、发展程度相对迟缓的一些民族关注较少,对于近现代的民族关系研究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7.
[高考导向分析]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少数民族的发展概况;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民族融合;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辖等内容。在历年的高考考查中有一定的比例。例如’98的“中央政府管辖题”和“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相信在以后的高考中会有所反映。在对本专题的复习中,必须明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认识古代民族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战争,而是一国之内的战争,交战双方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只有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的区别;认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专题知识体系]我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史的主要内容。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存在中原地区的炎帝族、黄帝族,东方地区的夷族和南方的蛮族,后来炎黄融合,  相似文献   

8.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境内有壮、汉、瑶、苗、仫佬、毛南、回、京、彝、侗、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另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创造了广西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多民族杂居共处的居住格局,以及历史上广西各民族在共同斗争中团结互助,在婚姻互动中交融认同,在语言互动中相互渗透,在文化交流中相互认同等,广西民族关系的历史特征印证了广西民族关系史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民族之间的商业贸易活动,不仅是民族关系史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商业经济史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商业经济史研究的角度,对我国古代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互市贸易作一历史考察,以揭示其发展状况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康区为我国藏族主要聚居区之一。由于地处历史上之“民族走廊”地区,其民族关系史颇为复杂,一章是藏学研究中存疑较多,有待更深入研究的领域。本文所要探讨的仅为其中几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至于整个的康区民族关系史,则非本文所及。管窥之见,尚祈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1.
纪连海 《考试》2004,(9):50-52
近年来,民族关系史在历史复习中渐为重要,我们在复习时应该注意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她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形成发展和巩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何正确地阐述这一历史过程中的民族关系,不仅是历史研究问题,而且也是现实的政治问题。在民族关系史研究中,从唯物史观出发,实事求是地阐述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就有利于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族人民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能动性;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不利于改革开放的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运用民族平等原则,研究和处理历史上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史学界持续进行了讨论,取得不小进展,但歧见仍然很多。现归纳为几个方面,择要作一概述。一、历史上的中国及其疆域问题在民族关系史研究中,正确理解历史上的中国,是个首要问题,带有根本性质,它影响到对历史上的中国疆域、民族政权、民族战争、民族英雄等问题的见解。多数论者认为,经过儿千年来历史发展自然形成的中国,应是历史上的中国。凡生活在今天中国疆域内的各民族,包括现己消失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他们的人们是中国人,他们的疆土是中国的疆土,他们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理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许多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学术界百家争鸣,就怎样理解历史上的中国和什么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等问题,进行探讨,突破传统研究的理论框架,勇涉禁区,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和原则性的意见。已开始逐渐摆脱苏联史学理论模式和中国传统史学观念及注经式的研究方法,能够具体地历史地和实际相结合地分析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形成、发展的状况,能够以发展的眼光,变  相似文献   

15.
一、维吾尔文化研究的一把金钥匙维吾尔人民在中亚细亚和中央亚细亚各民族中作为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一个主要民族,在其悠久历史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维吾尔人民以其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学、音乐舞蹈、建筑、绘画、雕塑和民族医药学,关于宇宙和人类的深刻的哲学和社会学观点以及翻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为我国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维吾尔人民在中亚细亚和中央亚细亚的文化史上占居着光辉的地位,同时,在中西亚文化关系史上起过典范作用。他们为创造在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化混合主义中独具特色的当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中西关系史和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汉语著述中,18世纪末的马嘎尔尼使团已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以及接下来的争执都是中英民族文化差异的产物,这种差异最终表现为现代民族与封建民族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研究是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于此,本文对其近年来在理论体系的建构、具体的西南民族关系以及中国西南民族和跨境民族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一番概述和展望,希冀能对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中西关系史和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汉语著述中,18世纪末的马嘎尔尼使团已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以及接下来的争执都是中英民族文化差异的产物,这种差异最终表现为现代民族与封建民族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略论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民族关系史中的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进行了讨论,基本上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承认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这两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客观存在的;一是承认中国历史上只有民族同化,而民族融合只有在阶级压迫消灭后,消灭一切民族间的差别才能实现的。形成这两种意见分歧的原因,是来自对概念的本身理解的歧异。究其根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对“民族”概念的不同含义和汉语中的“民族”一词的相当模糊,是影响这一问题讨论顺利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民族关系史是一个重要问题,无论从理论上、从政治实践上来说,还是从历史研究工作上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这个问题,翁独健同志在五十年代就提出来了。从那时以来,这个会是第一次讨论这个问题。从民族史研究的发展来看,从整个史学界的工作来看,这个会是很重要的。我们相信,在这个会以后,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将不断向前发展。它将成为民族工作和当代史学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次会上,同志们拿出许多文章,其中有些文章写得很好。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这项研究工作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水平。今天,我想谈谈关于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