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言语,只有在他的信息储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如通过巧妙激活课题,引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多元激活选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通过自主激活作业,尊重学生个性。从而激活文本教材,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阅读,由此促进学生思维及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思维是紧密相关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将提问作为教学手段,从提问中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聚焦问题,激活主题,在阅读前生成问题,衔接新旧认知经验;在阅读中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阅读后追问,拓展学生英语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3.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语言知识,而 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以人教版Go for it!教材的阅读 文本为例,从读前激发兴趣激活思维灵感、读中促进理解训练 思维深度和读后升华主题提升思维品质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 培养初中生英语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师对教材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要素展开深入研究,确认鉴赏阅读起点,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提示,可以有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和情绪。本文以史铁生《我与地坛》教学为例,探讨从情感角度作阅读指导的路径,引导学生深度解析文本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阅读情感与作者文本情感达成共鸣,取得深度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话是阅读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与教师、教材、文本编写者进行"对话"的重要体现,这是践行新课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方式。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搭建对话平台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本文从抓住文本解读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设立阅读问题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非连续性在形式上的片段性和内容指向上的关联性特点,明确了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已经成为阅读常态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基于构建学生的言语形对促进学生言语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即提供真实多元的文本阅读信息,基于文本意义统整文本信息,引导学生学会共享阅读信息,运用元认知策略发展言语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王龙 《英语教师》2023,(1):123-125+140
阐述思维品质的内涵。从问题导入、文本精析、创新实践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析思维品质培养教学的具体实践,有效激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多元思维。提出实施“头脑风暴”,激活阅读思维;巧析语篇内容,指向深度思维;融合阅读实践,助推创新思维;有效阅读评价,检验思维品质等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驱动性问题的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思维层次。一方面,设计符合学生阅读规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有兴趣地阅读,并且层层推进,犹如抽丝剥茧一般,引领学生拨云散雾,不断驱动学生推进阅读的深度,离文本的核心价值越来越近,产生我们所期望的阅读效果。另一方面,问题的驱动,不断引发学生阅读思维的纵深推进,不再囿于浅表思维中产生井底之蛙的表面的阅读思考,而逐步推进学生思辨性思维、审辨式思维、评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正>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本质层面进行深入的探究,也能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触摸文本的内核,真正延伸对文本内涵的思维深度,探究其中所包含的人文价值。因此,实现语文阅读的深度学习,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文本、解读内涵、形成个性化判断思维,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成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文本充分地读,整体感知文本,从中有所感有所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浸染。语文阅读,是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10.
郑飞 《家长》2023,(32):165-167
<正>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深度思维的关键作用。深度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思想、感受文本情感,培养扎实的语文功底和综合素养。然而,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于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深度阅读课程的影响,明确深度阅读的原则和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旨在为语文教学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一、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深度阅读课程的影响(一)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言语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成份,语文教学应抓住具有发展言语思维意义的文本,促进学生言语思维发展:一是关注文本的言语增长点,利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发展学生言语形象思维;二是关注文本的言语思路,引导学生厘清文本内在逻辑,发展学生言语逻辑思维;三是关注文本的助学系统,激活语文思维的创造性,发展学生言语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效地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与广度的对话。在课堂上,教师可运用对比性思维导图、放射式思维导图、质疑式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想象阅读、思辨阅读,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种主动走进文本,构建内在阅读体验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所以选择恰当的“联结点”来建立学生与文本的联结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因此只有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为基础来选择“联结点”,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激活阅读思维的活力,加深情感体验的深度。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教师可以借助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有趣的语言世界,丰富话题资源,为学生语言表达搭建平台。教师在阅读前,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动机;在阅读中,聚焦细节,利用预测,激活学生思维,通过问题引领,提升思维,拓展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在阅读后,发挥想象,补全对白,提升语用能力,同时发掘文本留白,促进语言生长。  相似文献   

15.
统编版语文教材空前重视"阅读",深度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文本。教师要深入文本,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可以紧扣一个词语,串起一段教学历程;可以利用一幅插图,激活多次语言实践;可以感悟一个人物,构筑一个群体形象;可以循着一篇文章,开启一段研讨之旅。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个解读文本的过程,需要思维的参与,有字面阅读和深度阅读之分。以一节阅读示范课为案例,分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深度解读文本和语言表达实践活动中,通过分析、获取、概括、比较、评价、想象等思维形式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廖灿 《海外英语》2023,(7):152-154
深度学习是当前比较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批判性学习,并通过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解决实际问题。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结合阅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依次从表层阅读理解、深层阅读理解、评价性阅读理解这三个阅读层次依次展开,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递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达到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和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同时促进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味追求热闹,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的现象,文章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从阅读前有效导入,激活联想思维;阅读中细研文本,培养逻辑思维;阅读后拓展延伸,深化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分析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外教社朗文小学英语分级阅读5》My grandma goes to school为例,探讨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策略,即深度解读文本,全面把握学情;精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创新课后任务,拓宽深度学习路径。提出教师要基于学生实际深入解读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具有逻辑性、整体性和深度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度学习,促进其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作,渗透着深厚的情感,寄托了作者的独特思想,那么,我们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注重和作者的对话,通过走近作者也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地走近文本,受到情感的熏陶,实现深度阅读文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