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念孙《读书杂志》是清代著名的训诂巨著,堪称札记训诂体式的典范。清代考据、辨证类笔记之所以如此发达,既是以往写作经验的沉淀,又是清代学术思想熏染的结果。《读书杂志》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纠误、申证、发明。五千余条札记多由标目、引文、证明三部分组成。条目之间的互见很普遍。  相似文献   

2.
一 《读书杂志》是清代著名小学家王念孙的训诂学巨著,因是他在校读古史、诸子、汉碑以及集部若干篇目时所做的读书札记,故名之日《读书杂志》.全书共八十二卷,余编二卷,是王念孙晚年智慧的结晶.阮元曾赞道:"一字之证,博及万卷,折心解颐,使他人百思不能到."[1] (p387)  相似文献   

3.
读书贵有所得,读书亦贵有所疑。有疑然后再有所得,则是更进一步亦更上层楼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读书杂志》、《经义述闻》,就是这样善于读书而成就为有清一代的大学者的。《读书杂志》是王念孙博览群书后的心得体会语,实际上也是他科学的读书方法的收获。徐复教授的《后读书杂志》则是继承这一传统而又有所创新的,读之极能新人耳目、扩人心胸,而又能探明治学之道的。其书之精到处,拟从下列三方面论述之。  相似文献   

4.
《膏兰室札记》是章太炎先生早年在杭州诂经精舍求学时所作的读书札记。该书对传统古籍中的部分字词文义进行考释,见解独到。从校勘、注释两方面列举数例,阐述《膏兰室札记》在古籍整理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林喦:你的散文随笔集《乡邦札记》出版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都刊发了评论文章。特别是《当代作家评论》刊发了何言宏、吴俊、秦朝晖、苏尼娜的评论文字。今天,请你就《乡邦札记》写作的相关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想法。请先谈一谈你的写作观吧!  相似文献   

6.
1.养成通过写札记来记录读书治学体会的习惯;2.养成通过写随笔来表现见闻感悟的习惯;3.锻炼平实叙说、真切描写、诚挚抒情、思辨说理的语言。1.札记之“记”。从文体特性来看,写札记关键在于做好一个“记”字。张中行先生在《作文杂谈》中说:“札记的内容,最常见的是记‘所读’,或记‘所思’,或记所读和所思的混合。”高中生写札记,主要应着眼于写好积累型和联想发现型两类。积累型札记源于阅读,实际就是对所读内容作概括或摘录。联想发现型的读书札记又可分为两类。其一记治学所得。学而有所知,有所知则有所悟,甚至有所探寻与质疑;缘此出发…  相似文献   

7.
札记以简短随意的方式记录读书摘要和心得体会,最能体现传统学人"熟读精思"的读书习惯,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体。钱锺书的《管锥编》即是依照札记体例完成的一部著述,其札记体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渊源上说,它是在钱锺书读书笔记基础上的延展、充实与发挥,由私人的读书笔记转化为公众的阅读资料;二是从成书上看,其功能、内容、编目均带有鲜明的札记体特点。分析与思考《管锥编》的文体特征,对于今天反思中国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1898—1975)浙汀崇德县人,作家、翻译家、画家,从小爱好读书。少年儿童时期就读了很多启蒙教材和儒家经典.日后创作漫画即多据此题材写意。1914年。16岁的丰子恺在《少年文艺》杂志发表的《猎人》、《捕雀》等四则寓言是读了《伊索寓言》受启迪而创作的。1915年.丰子恺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预科读书.已经积累了很多读书经验.当上海一家杂志向学生征文谈读书经验时。他在校应征,写信介绍了自己读书经验十余条发表:  相似文献   

9.
《读书杂志》是清代高邮王念孙继《广雅疏证》之后的一部校读古籍的巨著,是清代训诂学和校勘学的扛鼎之作。全书引证丰富,论证严密,对史部的《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子部的《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子》以及汉代碑文作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方面的精密考释。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书中对有些条目的考释并非不刊之论。即对《读书杂志.史记杂志》中"固不闻声"、"有命"、"倍则战之"条提出疑问和解说。  相似文献   

10.
走进书店或图书馆,书架上陈列着那么多的书,使你眼花缭乱,你感到无从下手吗?那么我们向你介绍几种辅导读书的书刊。《读书》是一份以书为主题的思想评论刊物,创刊于1979年4月。它由《读书》编辑部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每月一期。这份刊物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敢于接触多数读者所感所思的问题。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评论、笔谈、书评、新书的序跋、作者介绍、读书札记、书讯、海外航讯、读书方法与经验交流和装帧评价等等,编排也比较讲究,给人一种  相似文献   

11.
据文例进行校勘在《读书杂志》中被王念孙作为一个常规校勘手段,比较广泛地运用于古籍校勘。通过论列《读书杂志》之校勘实例,将从一个侧面展示王念孙对于校勘学方法论之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今存魏晋时代的《庄子》注本中,《司马彪〈庄子〉注》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种。《司马彪〈庄子〉注》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它保存有《庄子》异文、佚文,这有助于《庄子》的文字校勘和训诂;它还存有今已不传的古书名及与他书相异的注释,为研究《庄子》及相关文献提供了难得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一书中的某些校勘记,讨论阮元、段玉裁与这部清代校勘学大著的关系,对此书的成书过程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14.
笔记、历史笔记与史料笔记,是三个不同的学术概念。“笔记”一词,最早见于南梁;“史料笔记”一词,是在近代以来的历史研究活动中出现的;而“历史笔记”一词,则见于近年一些学者的表述。不过,对这三个概念及内涵一直没有比较一致的认同。所以,对它们的科学厘定,于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笔记的文献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读书杂志》是清代乾嘉学派王念孙的校勘著作,书中作者广泛利用俗字进行校正错讹。据统计,书中利用俗字进行校勘的字条凡计120条。文章试从书中的俗字观、应用俗字进行文献校勘的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窥探王念孙的俗字观及对古籍校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古今语音对应规律 ,用文献资料参证 ,考证了建始 (官店 )方言本字 2 0多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学作品选注》是学习和鉴赏古代学名篇的好教材,本就《中国古代学作品选注》教材中的几处训释错误或不恰当的注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对正确理解作品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于慎行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史学家。他一生著述如林,而尤以史学著述为多。《读史漫录》是于慎行一部重要的读史札记,代表了其经世致用的史学的旨趣。本文考论《读史漫录》的版本、流传及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在史学史上的地位给予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文章考求方言本字,根据的是古今语音对应规律、词义的相关性与古文献资料印证三条标准,并据此考证了永州方言本字中的30个动词。  相似文献   

20.
邹福清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10):57-62,72
中国古代笔记作品数量众多,但要对"笔记"这个概念进行准确界定恐怕不易。文章试图对学界有关笔记的理论与观点进行反思,从文体、体例和学术等方面对笔记的特点进行考察并进行适当描述。认为:笔记往往是对见闻、心得的记录,并不追求过分加工,篇幅以短小为主、风格以简朴为主,文本基本保持原始材料的特征;笔记作品因收集和处理材料的随时、随意而划分条目,严格讲是无体例,从而呈现非系统性;笔记继承了子部小说家类的学术传统,一向为个人书写,呈现出非官方、非正统的学术性质,这种性质自唐代以来或多或少具体要求表现为编写的娱乐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