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时下的教育实践中,“极致景致”已经成为一种不断蔓延的育人现象。人们总习惯于忽略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受教育者的差异性,而盲目地追求“精益求精”“多多益善”的极致教育:有的家庭为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不仅要让其登上城乡小舞台练练胆,更会挖空心思地让其“爬”上省级甚至中央电视台去一展风采,仿佛只有这样的“极致”孩子才会成材;有的学校为了突出“特色教育”,专门设置特色课堂,“极致”到不论学生有无此类兴趣统统都要进行训练;有的教师为了一节“极致”的课堂教学,要在教材的钻研、教案的设计、教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时下的教育实践中,“极致景致”已经成为—种不断蔓延的育人现象。有的家庭为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不仅要让其登上城乡小舞台练练胆,更会挖空心思地让其“爬”上省级甚至中央电视台去一展风采,仿佛只有这样的“极致”孩子才会成材;有的学校为了突出“特色教育”,专门设置特色课堂,“极致”到不论学生有无此类兴趣统统都要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3.
在时下的教育实践中,“极致景致”已经成为一种不断蔓延的育人现象。人们总习惯于忽略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受教育者的差异性,而盲目地追求“精益求精”、“多多益善”的极致教育:有的家庭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前途”,不仅要让其登上城乡小舞台练练胆,  相似文献   

4.
《人生十六七》2011,(9):31-31
现代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苦恼孩子的成绩,为孩子创造能力所及范围内的一切条件,但是却少有父母关心孩子一辈子的“理财教育”。多数父母会认为,等孩子年纪再大一些,再来和孩子谈谈理财问题,认为让孩子太早接触金钱不是件好事。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提起关于钱的问题,父母往往会斥责:“问钱的事情干什么?”甚至有的父母向别人炫耀:...  相似文献   

5.
在本学期 ,根据“认识人民币”的教育目标 ,我们准备结合实际开展超市购物活动 ,其目的就是把认识人民币以及换算关系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和运用。活动还未开始 ,家长对这次活动就议论纷纷。有的家长认为 :让孩子小小年纪接触金钱 ,学会花钱 ,会染一身铜臭 ,孩子哪还有心思学习呢 ?有的家长认为 ,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小小年龄就让孩子接触金钱、消费 ,会染上好吃懒做、浪费的不好习惯 ,我们从来不让孩子花钱。也有的家长直截了当地说 ,这样好 ,放手让孩子花钱 ,孩子养成高消费的习惯 ,长大了就会想办法挣大钱。面对家长各种各样的议…  相似文献   

6.
王晓燕 《家庭教育》2004,(5B):30-31
打电话是现代家庭寻常和必需的日常活动.许多父母在打电话时,也能发现孩子对这件事很关注。比如迫不及待地抢过话筒。让自己当通话的主人;大一些的孩子还会对手机发生兴趣。而父母打电话时的态度.更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因此可说:“小小电话机。教育好契机!”  相似文献   

7.
洪晓琴 《幼儿教育》2001,(12):14-14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尊重孩子的需要,与孩子共同学习,是促进孩子发展的有效途径。“肿瘤”是什么孩子喜欢钻研,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有一次,一个孩子问什么是“肿瘤”,对此我没有回避,而是饶有兴味地和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看法。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肿瘤是红红的”,有的说“肿瘤会一跳一跳的”,有的说“肿瘤会发炎”,有的说“肿瘤会出血”,有的说“肿瘤是长在身上的一只圆鼓鼓的  相似文献   

8.
时下,“感恩”突然成了教育的热门话题,有的学校“让孩子每天带生鸡蛋上学”,体会父母呵护他们的一片苦心;有的学校还专门设立了“感恩节”;还有的学校让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鸦甚至有的学校用“剖腹产手术DV”为题材教育孩子感恩……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积极实施“感恩教育”本无可厚非,但是应尽可能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用最自然、最通俗的方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是盲目地“顺应潮流”、“追赶时髦”,主观臆断地“一摁了之”,让感恩教育沦为“一日曝,十日寒”的“做…  相似文献   

9.
铅笔回家记     
夏东 《教育文汇》2013,(18):22-23
一年级的孩子上学后似乎不大习惯纪律的约束,课上,一些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打起哈欠,伸着小懒腰;下课后,有的孩子会泪盈盈地走到你的面前说:“我要回家,我要妈妈”;有的还会抱着你的腿说:“咱俩玩玩吧”;最让我头疼的是不少孩子时常丢铅笔,丢橡皮。  相似文献   

10.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1.
时下,“感恩”突然成了教育的热门话题:有的学校“让孩子每天带生鸡蛋上学”,体会父母呵护他们的一片苦心;有的学校专门设立了“感恩节”;还有的学校让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体悟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有的学校甚至以“剖腹产手术DV”为题材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积极实施“感恩教育”本无可厚非,但以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这些方式能否使感恩教育得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口号多,是中国的特色.看看那大街小巷墙头门口上涂抹的悬挂的张贴的就知道。教育口号多.又是中国特色之特色:什么“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什么“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从这些琅琅上口对仗工整的迷人口号看来.教育享受如此高的重视程度。当下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可教育的现实境况总让人觉得这些迷人的口号只能给教育带来精神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乐意接受,并使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呢?——那就是赏识教育。我任教对几年中,班上的一件小事令我记忆犹新,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4.
《母婴世界》2013,(11):56-57
在安全事故频发的年代,即使是父母也无法时时防护左右,不如让孩子自己“独当一面”,融教育于趣味,用故事培养孩子安全意识。也许让父母感到最安心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孩子会认真地对我们说:“我会小心的!”  相似文献   

15.
韩梅 《留学生》2011,(3):43-43
西方的轻松教育给了孩子一个发散的思考模式.让他们在天马行空里翱翔。 回想一下我们小学写作文时,谁没写过这样的句子.“下课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啊!”“天空飞过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排成一字形”……  相似文献   

16.
小班的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学习意识淡薄.活动积极性不高.在一些活动中.常会发现一些孩子对教学活动不太感兴趣。他们有的静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想心事.有的专心拨弄着衣服上的一些小饰品,有的开心地和小伙伴聊天,更有的按撩不住径直冲往洗手间。任你老师在上面讲得绘声绘色、唾沫四溅,他们依旧一副漠然处之、事不关己的态度.让你有劲没处使、有火没地发。《纲要》中指出:“幼儿同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郑黎晖 《家庭教育》2008,(12):14-14
似乎每位做家长的,都会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 “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啊?”如果孩子追问一句,家长的回答就会五花八门。 有的家长会说:“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像门口收垃圾的一样受苦。”这类家长显然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1.问题学生的教育要把好一个“度”度,是指程度要适度。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我们要把握这样一个度:软硬适中,只有这样才会让浪子回头。现实教育中,我们对待问题孩子进行教育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硬的,长期对孩子冷眼相看和武力制裁:二是软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其不闻不问。结果呢?硬的造成孩子们强烈的抵制情绪,  相似文献   

19.
蔡蔚文 《福建教育》2011,(12):14-17
“环境会说话”“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这些语句大家耳熟能详。为了让幼儿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一些幼儿园把环境看成一张名片。致力于创设富有特色的教育环境。展示本园幼儿教育的状况。有的园所基于自身对幼儿教育的理解,通过学园环境进行充分的表达:有的园所结合课题研究。展示本园某一领域的特色研究成果。创设出相应的特色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等待的美丽     
最近,看到《山东教育》“创新教育百例”栏目刊发了一篇题为《让孩子把话说完》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个小故事:口渴的妈妈本想让孩子把两个苹果分给自己一个.儿子却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感到失望的妈妈没有斥责孩子,而是耐心地等待孩子把话说完——“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妈妈听后眼里充满了泪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