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工程教育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门教育。它是近代以来为适应西方产业革命的兴起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起步较晚,萌芽于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来,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复杂的成长过程。概括地说,它经历了萌芽(1895年以前)、形成(1895~1911年)、初步发展(1911~1949年)和发展提高(1949年至今)等几个时期。本文试图沿着历史轨迹,对旧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概况作一粗略论述。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工作萌芽于15—16世纪的西欧.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美国家。它是同教育教学组织中班级的出现一同产生的.是近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我国的班主任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以及许多中高等学校的班级都设有班主任。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当前工程教育要培养国际化的卓越工程人才应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执行力和领导能力,这4种能力是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可以同时并存的,其过程是动态发展、辩证统一的。它统一于高校的工程教育过程之中,统一于高校工程专业学生卓越能力的形成之中,统一于学生的工程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4.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专业划分与设置的工作,是一项关系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全局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它不但直接影响到专科学校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的规格,教学计划的制订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与分配,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因此,认真总结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经验,从我国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出发,借鉴国外高等专科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的有益经验,研究和探讨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专业划分与设置的依据和原则,对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持续、稳定的发展,不断提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高科技竞争背景下,分层次培养高等工程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资源结构,是我国形成高科技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建构人才培养分层体系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存在短板。中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分层体系需与知识生产模式2影响下形成的科学-技术-产业链各环节相适应,培养各个高科技领域所需的工程科学家、工程研发人才和一线工程技术人才。针对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现实状况,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师资队伍的工程素养,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分层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应该是研究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的主要依据。高等工程教育界和经济界、科技界结合,既是世界各国高等工程教育界普遍关注、积极研究的共同问题,也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工程教育与科研、生产一体化应该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欧美高等工程教育历史悠久,其改革和发展具有更加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和趋势,其中的经验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构成了高等工程教育的水平结构。它和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结构、形式结构、地区布局结构等一起,形成高等工程教育的完整体系。水平结构在高等工程教育的对外适应性与内部合理性之间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它和专业结构一样,是涉及高等工程教育全局的重大问题。水平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水平、规格及其比例等方面能否真正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能否适应九十年代经济振兴时期的需要。这是讨论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一、环境破坏的历史沉积所引发的工程教育改革机遇与挑战 从中国工程教育的历史渊源来看,近代高等工程教育起源于以培养机器制造类专门人才为主干的技术教育,此项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已逾二百余年;它是从明末清初的"西学"与"西艺"教育演变形成今天的以理工学科教育为主体的工程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强大生产力,必然促使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和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与工业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条客观规律。高等工程教育面向工业和社会的发展,既是工业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工程教育自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代高等工科教育始于清末维新运动时期,它的产生、发展与近代工业发展紧密相联,近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工科教育也随同向前发展。认真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历程,考察它各个历史阶段上重大的教育实践和改革,探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律,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亦有借鉴意义。一、我国近代高等工科教育的发展及特点高等工科教育是在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出现。十九世纪末,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发展,伴随着民族工矿企业发展需要一批本国高等科技人才。帝国主义列强政治、经  相似文献   

12.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办学模式特色鲜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层次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一直以来是关注、研究和学习的焦点。对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学位制改革内容和学位制改革的问题与争议进行分析,有利于借鉴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学位体系改革促进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加强我国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必要性;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为参考,深入分析了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与办学模式,为我国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确立,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却与此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教育规模大但教育质量不符合国际化要求、对工业的贡献率低、偏离了工程教育的中心以及没有形成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体系是我国工程教育的现状.根据我国工程教育现状,文中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略论高等理科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王根顺,李发伸从学科起源来看,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是高等理科教育产生的前提条件。自然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不断推动着高等理科教育的发展与完善,而发展了的高等理科教育,对自己科学的进步亦有很大影响。一、古代高等理科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高等工程教育人才质量评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工程教育人才质量评价机制□李晓群李晓群/西南石油学院高教所(南充637001)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历经建国47年来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已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多种层次、工科门类齐全,并能较好地适应我国“四化”建设和科技发展的教育体系。一、高等工程...  相似文献   

17.
工程科学,即面向工程的基础性科学,是引领工程原始创新的直接理论基础。作为一门横断学科,工程科学早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凭借工程知识由经验形态向科学形态的转变、部分工程院校主动走出象牙塔与军工合作的成功示范以及联邦政府对工程科学研究的多元保障,而达到进入高等工程教育的条件。随后通过国家层面到高校层面的逐级渗透,工程科学成功纳入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联邦政府通过《布什报告》与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确立了基础研究的根基地位,塑造了科学至上的高等工程教育与研究环境;美国工程教育学会(ASEE)通过《格林特报告》,规定工程院校须在传统工程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新增“工程科学”板块,以六门工程科学课程的形式正式确认了工程科学在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位置。工程科学进入美国高等工程教育预示着工程自身基础研究的形成。自此,工程教育不再过度依赖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开始走向独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1983年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怎样正确认识和确定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整个工程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怎样恰当地确定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学习年限;如何认识和形成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办学特点;需要制订哪些保护和发展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政策,等等。这些问题,牵涉全局,关系到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为此,本刊特开辟专栏开展讨论。我们殷切希望高等教育界、工程界和一切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同志踊跃来稿,陈述己见。  相似文献   

19.
基于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的人才现状、面临的发展形势与人才的需求状况看,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取得成就的同时,人才培养也存在着创新能力薄弱、实践能力不强等诸多方面的缺失,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工科院校形成合力,从深层次上推动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在长期教育实践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提出关于培养适合国情的高等工学类人才的观点,力主以“通才教育”理论改革工程学科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他的教育主张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