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先测量法拉第旋转角主要是通过在第二个起偏器上固定一个旋转台,然后手动转动旋转台的方法实现;这种方法容易实现,但当法拉第旋转角很小时测量精度不够准确.提出一种测量磁场中磁光光纤法拉第效应的新方法,该方法用椭圆方程拟合从磁光光纤末端出射的偏振光,这种方法操作更加简单并且测量结果更加准确.给出了用该方法在不同磁场强度下对亚碲酸盐光纤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光纤存在线性双折射效应时对测量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法拉第磁光角的直接观测,设计了一个基于纳米径向偏振光栅的法拉第磁光角测量系统。介绍了法拉第磁光角测量系统的检测原理、光路设计以及操作步骤,并搭建了仿真和实验平台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0°~360°法拉第磁光角的测量,还能够呈现磁场作用下法拉第磁光角的动态变化过程。该系统有助于学生掌握法拉第磁光角与磁场的直接关系,加深对法拉第效应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磁流体磁光效应的GRIN透镜型电流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当磁流体在电流激起的磁场作用下,光透过率将随着磁场强度变化而变化.四种传感器的结构设计都采用磁流体作为传感媒介,光纤作为信号传输通道,有效地实现了高压子系统和低压子系统的绝缘,并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易于安装等特点.同时可通过改变磁流体的浓度和基液,来达到实际应用所需要的传感灵敏度和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4.
生长了铁掺杂(质量分数分别为25×10-6,50×10-6,100×10-6以及200 × 10-6)的近化学配比铌酸锂(SLN)晶体.用中心波长为532 nm的半导体激光器对晶体进行了二波耦合实验,测得了二波耦合的相应时间和有效增益系数随掺杂浓度、入射光总光强、写入光光强比以及入射光偏振方向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掺杂浓度越高,总入射光强越大,入射光光强比越小,都能导致响应时间减小,并且e光的响应时间要小于o光的响应时间;入射光光强比越大,有效增益系数越大,e光的有效增益系数要大于o光,而掺杂浓度对有效增益系数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平面偏振光在某些晶体内沿其轴方向传播时,虽然没有发生双折射,却发现透射光的振动面对于原入射光的振动面旋转了一个角度,晶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旋光性。后来从实验中发现,某些液体也具有旋光性,如果迎着光的传播方向看,旋光性物质使振动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称为右旋物质;使振动面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称为左旋物质。实验表明,振动面旋转的角度Φ与其所通过的旋光性物质的厚度 L 成正比;若为液体,则又正比于溶液的浓度 C,此外,旋转角还与入射光波长及溶液温度等有关。对溶液来说,振动面的旋转角: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详尽的分析了磁光效应的发展历程,几种磁光效应现象的发现和规律。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法拉第磁光效应现象及其原理,法拉第磁光效应的实验证进行解析阐述,为参阅者提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胤奇 《中学物理》2012,(11):36-37
自然界中某些介质的光学性质随着方向而异,在一束入射光照射这种介质时,会产生两束折射光,这一现象称之为光的双折射.1875年,Kerr发现某些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质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会变成各向异性,呈现出双折射特性,这种现象就是电光效应.若折射率n的变化与外加电场强度E的平方成正比,则称之为Kerr电光效应.自上世纪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单色自然光入射到单轴晶体后产生双折射现象,所得的O光和e光在晶体内的传播方向和振动面,可利用晶体中波面的特点和惠更斯作图法来确定,使读者对这一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远在1669年,丹麦科学家巴塞林发现,当一束光线沿一定方向穿过的透明晶体方解石(CaCO_3)时,它会分裂成独立的两束光;当绕着入射光的方向转动这块晶体时,一束称为寻常光的光(o光)将保持稳定不变;而另一束称为非寻常光的光(e光),却随着晶体的转动而转动。荷兰著名物理学家惠更斯成功地解释了这一现象。他认为,如果光波进入方解石晶体后分裂成两列波,其中一列波在各个方向都以相同的速度在晶体中传播,而另一列波的速度与它相对晶轴的方向有关,至于传播速度这一差别何以能形成两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的获取基于法拉第效应的光纤电流互感器中的微弱光信号提出了光纤电流互感器中的绕制光纤系统研究.系统将传感光纤绕制在直导线上,把激光通过起偏器之后耦合进入传感光纤,当在导线上加载电流时,通过功率计测量输出光信号的功率,运用法拉第效应中的微弱偏转量确定流过导线的电流大小,实现了利用旋光效应测量高压输电线电流的研究.实验中,通过比较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对线偏振光的消偏振影响得出,单模光纤更适合于作为本研究的传感材料;同时改变单模光纤绕制半径得出,光纤绕制半径越小线偏振光通过光纤以后消偏越严重,即双折射效应对测量精度影响越大;但受到导线直径大小及其周围磁场强度的影响,随着光纤绕制半径的增大,双折射效应对系统的影响先减小后增大,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式.  相似文献   

11.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棒与磁场间有相对运动且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导体棒上将产生动生电动势E=Blv,式中的速度7d指导体棒相对于磁场的运动速度,其方向是右手定则中拇指所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冯剑盛 《物理教师》2004,25(11):20-22
当通有电流的导体或半导体置于与电流方向垂直的磁场中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物体两侧之间会产生一横向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是1879年美国的霍尔(E.H.Hall)对铜箔做实验时发现的.一百年过去之后,诺贝尔物理学奖两度垂青霍尔效应.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磁流体发电机”和“电磁流量计”就是霍尔效应的实际应用,在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和物理奥赛中多次出现有关霍尔效应的问题,本文试图就霍尔效应与中学物理的联系加以整合,希望能对认识和深入理解霍尔效应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磁光效应指的是光与处于磁化状态的物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光学现象。这些效应都起自物质的磁化,反映了物质磁性和光间的联系。本文介绍了磁光克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将扭曲相列型液晶光阀等效成一个由无数层厚度为分子线度的双折射波晶片旋转叠加而成的物理模型,并用这个模型成功解释了液晶光阀的旋光机理,同时通过对出射光和入射光的偏振特性的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物理和大学基础理论课中,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这两个效应是光的量子性的主要实验基础.它们都是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证明了光具有量子性.这两种效应中根据入射光的波长(能量)不同,产物也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效应.为什么入射光的波长比较长时出现光电效应,而入射光波长比较短时出现康普顿效应,一般教材不做过多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传输矩阵,计算了一维双折射型光子晶体的透射谱。得出了双折射型光子晶体的禁带同入射光的  相似文献   

17.
霍尔效应原理应用广泛,如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磁强计、霍尔器件,它们的原理都是以洛伦兹力与电场力作为力源的磁电式仪表.物理模型都是以电场和磁场构成的重叠复合场中带电粒子轨迹的测控.  相似文献   

18.
一般情况下,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当光通过两种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时,入射光就分为折射光和反射光两部分,它们的方向由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决定.然而,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就不再有折射光线,入射光全部被反射了,这就是全反射现象.那么,全反射现象如何解释呢?笔者就此作一讨论.一、全反射现象的理论分析1864年,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理论,认为光振动是电磁振动,光波是某一波段的电磁波.因此,光通过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时,其性质必须由电磁场理论来分析.电磁波是横波,它的电场强度E…  相似文献   

19.
水平方向的总磁场过零是光泵磁共振实验中光抽运信号产生的必要条件。根据地磁场水平分量的方向不变,扫场和水平磁场的方向取向有四种组合,提出一种判断光泵磁共振实验中扫场和水平磁场方向的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当扫场和水平磁场与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同向时,水平方向的总磁场一定不过零,所以不能产生光抽运信号,否则能够调节磁场的大小产生光抽运信号。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同时、快速、准确地判断两磁场的方向,而且学生掌握该方法后还能加深对光抽运信号产生的物理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光的本性的学说,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具有波动性质,是一种机械波,由发光体引起,依靠媒质向空间连续传播;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光的粒子说,认为光是由极小的粒子组成,是发光体发出的弹性粒子流,在均匀介质中按力学定律在空间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两种相对立的学说各有其合理性,如波动说解释了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微粒说解释了光的直进及反射等现象。1846年,法拉第(Faraday)发现光的振动面在磁场中发生旋转,这表示光学现象与磁学现象间存在内在联系。1856年韦伯(Web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