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电影诞生之初,戏剧与电影的关系就为人所关注。经典电影理论时期,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理论家的著述中,关于电影与戏剧关系,有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论述。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业也出现了“与戏剧离婚”现象。  相似文献   

2.
高璐 《文教资料》2013,(23):106-107
教育电影是指以教育事件为主题,集中反映教育改革、师生关系、教育热点,以塑造教师和学生形象为主的艺术电影或纪录电影,它对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形象,以及教育理念进行了理性的观察和思考,因其媒介特性和内容优势,凸显了富有理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启发价值.本文从教育电影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这一视角出发,分别阐述了教育电影对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成海 《教育科学》2020,36(2):64-70
职前教师教育项目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多是针对传统的“传递取向教学法”的不足而设计的,“用电影教”即为改革举措之一。“用电影教”能使教学适应职前教师的认知特点,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结,为职前教师的思考和讨论提供“催化剂”,并发展其技术品性。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用电影教”可用于教授诸多学习主题,在教学过程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也遵循一些共性的要求。对职前教师教育中的“用电影教”进行研究,能够为职前教师教育的教学法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费穆重视电影本体、讲究电影“空气”的“布置”、强调电影的民族审美情趣,他的这些电影观在今日已越来越受到中国电影界的重视。费穆电影观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电影人越来越重视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形象艺术,并全力探索尽可能完美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对话与心声:师生关系的应然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对话的世界,人的个性、主体性在对话中得以存在与维护;人的未完成性、平等性和差异性在对话中得以尊重、承认与彰显。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话型师生关系与独白型师生关系分别是应然的与实然的师生关系。真正的师生对话是显现、传达师生的“心声”,并融合师生间“心声”的过程。独白型师生关系有必要也必然向对话型师生关系转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武侠电影是一座展现中国古代各类兵器的“军事博物馆”。从刀枪剑戟到长鞭棍棒,武侠电影中无不俱有。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它们不仅是杀人的利器,而且还是武侠电影中印证人物性格的重要标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任何置人于死地的利器,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被人所用的工具,武侠电影中最顶尖的制胜之宝是人的精神力量,最锋利的杀人武器是看不见的心计——它比所有看得见的兵器都更锋利、更危险、也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新课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下面从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出发,深化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理念,逐步探讨得出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8.
邓笛 《广西教育》2007,(7C):39-40
一位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他的未成年的孩子们要求看一部“少儿不宜”的电影,因为电影的主演是他们最喜爱的演员,而且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说这部电影拍得很好。电影之所以“少儿不宜”,是因为影片中有极少量性和暴力场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的重建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为活跃和最具动力性的“人”的因素,而人们对师生关系的不同认识和处理,又往往会导致教育者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上的差异,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因而,师生关系向来被视为教育过程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巨大发展,教育本身也在不断改革。在师生关系领域,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做法进行反思,特别是受到西方主体性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教育界围绕师生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几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如“双主体论”、“主导主体论”等,均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些讨论对于深…  相似文献   

10.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具有动力性的“人”的因素,师生关系如何对教育效果至关重要,也始终是教育界关注、争论的一个焦点。已有研究虽对师生关系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仍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方面,都是对师生关系的应然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对教育实践中师生关系的实然状态缺乏细致深入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主要在教育领域中就师生关系谈师生关系,没有把师生关系放在社会背景中考察。教师、学生和家长如何看待师生关系,理论上对师生关系的探讨及其倡导对学校教育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有没有改变一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实际的教育行动,日常教学生…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师生关系与传统师生关系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则是被教育的对象。由于地位、对象不同,决定了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平等性。“师道尊严”便是传统师生关系的基本法则。现代社会,教师逐渐失去了“闻道有先后”的优势,当代大学生在接受新时尚、新知识、与人交往等方面的热情与能力己远远超过教师。因此,在新时期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应从两个角度加以研究:一是师生关系是在改革开放、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展开的;二是师生关系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一、影…  相似文献   

12.
电影是现代人为自己发明的又一个“性”的替代物;作为梦幻工厂的电影,使用性同使用其它形态的人类行为一样合乎情理;但色情电影与严肃的情爱电影有很大区别,人们之否定色情电影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社会不负责任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在艺术上毫不足取。  相似文献   

13.
伴随全球信息媒介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电影技术的创新,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继续占据着全球电影的霸主地位。在意识形态、文化和电影产业变化的影响下,好莱坞电影在“他者”形象的塑造上呈现出一种“渐变”的发展方式。因此本文将梳理好莱坞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华人形象”,以时间为跨度,分析好莱坞电影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华人形象”。希望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好莱坞电影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诞生于南京大学校园内的电影教育思想,不仅仅在中国的电影教育历史中、中国的电影历史中发挥过重大的积极影响,而且对世界第一农业国——中国的农业发展发挥过积极的影响,对中国经济以至中国革命的历史同样发挥过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后来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产生着一定的作用——电影作为一种“软实力”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的作用,在国外早已被学界广泛关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席小强 《陕西教育》2004,(11):36-36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当代很多教育家和有识之士提出了新型的教育理论,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几乎每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认识到必须把学生提升到主体  相似文献   

16.
黄梅调电影脱胎自传统黄梅戏,电影剧本选择和情节安排在内容和思想上与黄梅戏截然不同。李翰祥对黄梅调电影剧本的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造成其作品在思想情节上的连贯性,电影最终超越原有戏曲的框架而拥有更多个人印记。“身份变化”、“女性自残自杀”等情节的反复出现不仅是黄梅调作为类型片的一个特性,也是李翰祥在黄梅调电影中构筑其“多重世界”的重要手段,潜藏着他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多重思考。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质量和效果。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面临的一道难题。一、更新观念,明确关系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师生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要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师道尊严”。这种观念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唯命是从”,不越雷池一步;“唯书是从”,不敢离经叛道。教师则是“唯我独尊”,高高在上,使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这种拘谨、冷漠、变态的师生关系,严重损害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及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解,第二阶段是鉴赏,第三阶段是创造。以《林则徐(电影分镜头剧本·节选)》的一堂课为例。首先是理解。理解的过程是一个熟知的过程。电影分镜头剧本,学生平时接触得比较少,因此在熟悉课文内容之前,先要让他们知晓一些电影知识。比如“景”(又称“景别”),由于拍摄影片时运用镜头的方法不同,所以画面的大小也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的“景”(景别),“景”(景别)有特写、中景、近景、远景和全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评价。所谓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广义讲,师生关系泛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相师相学关系。从狭义讲,师生关系特指在学校教育机构中存在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本文所讲的师生关系是就狭义而言的,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高压下的现代人越来越多的出现了诸如恐慌、焦虑、压抑、抑郁等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反映,而电影由于它的“情绪效应”,成为现代人的“精神乌托邦”。现实中观影者的情绪直接被电影情绪所感化,同时电影中“情绪”元素直接影响着观影者的心理状态,即电影艺术能让观影者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将本我欲求释放出来,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得到精神的宣泄和心灵的净化,实现人们在精神的时空中所追求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