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敦煌写卷安雅《王昭君》是历代昭君诗中独具特色的一篇诗作。关于安雅,之前仅发现一条墓志资料。通过中古时期安姓来源的梳理以及临淄安氏与粟特胡人流寓关系的考察,确知安雅为昭武九姓粟特人。结合安雅所撰《罗炅墓志》和《王昭君》,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安雅生平事迹,尤其是他与开元、天宝之际诗人可能有交往。安雅《王昭君》的直接艺术渊源为杜甫《咏怀古迹》等前人的昭君诗,诗中昭君形象的原型为乾元元年出嫁回纥的宁国公主,汉元帝的原型则可能为唐玄宗。与此前昭君诗相比,安雅诗在思想主题上表现出了独特的一面,这可能与其粟特族裔的身份有关。安雅的诗作是唐代粟特文学的典范,显示了敦煌文学的多民族性。  相似文献   

2.
现存唐代咏昭君诗大约七十余首,这些诗歌是唐代诗人追思汉代和亲历史、审视唐朝和亲现实的产物。诗人们以汉喻唐,借史抒怀,表明自己对待和亲的态度和认识,由此带来唐代咏昭君诗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深化主题、扩大题材和意象创新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代宫怨诗兴盛,后世学者也不断对此进行研究。明清两代,多以摘句赏析的形式探讨唐代宫怨诗的艺术特点。20世纪以后,研究视野开阔,成果丰硕。20世纪80年代,研究多以单篇论文的形式,注重分析宫怨诗中宫女的生活状态与生命情感。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个案研究,如王昌龄宫怨诗研究、昭君诗研究等。但大多数研究者都把唐代宫怨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忽视了宫怨诗在唐代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昭君出塞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随着时代变迁,昭君已经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历朝历代的昭君文学作品很多,几乎可以汇集成一部昭君文学史。其中,唐代的《王昭君变文》对后世影响较大,在整个昭君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元代诗人的昭君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昭君出塞的故事对后代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梳理了昭君故事发生发展的历程的同时,着重对元代诗人的昭君诗的丰富内容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元代的昭君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突出地位,借古讽今,借昭君胸怀,浇自己的块垒,正是元代歌咏昭君诗歌独到、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昭君出塞是历代诗人吟咏的永恒话题,两宋诗人也概莫能外。他们以昭君诗为载体,寄托了诗人鲜明的个人特色,其诗人既表达着他们以身许国的政治热情,同时又要流露出诸多怀才不遇的现实尴尬。结合宋朝的历史背景,解读宋代昭君诗的主题,可以管窥宋代士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心态及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7.
帝王以诗写昭君者,寥寥无几。清代康熙、乾隆两位大帝共有6首咏昭君诗,二人在诗中都表达了对王昭君的关切和同情,斥责了和亲之策,都谈到治国方策的高下优劣。区别在于:康诗侧重治国理政方略,乾诗更关注昭君的悲苦处境。  相似文献   

8.
历代吟咏昭君的诗中有不少出自女作者之手,其数量和质量皆颇可观,并且体现出女性在昭君这个文学母题上和男性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论焦延寿咏昭君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延寿和昭君是同时代的人,他写过两首咏昭君的诗。这两首诗在咏昭君的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一、焦诗是现存最早咏昭君的作品;二、焦诗最早将昭君个人与国家命运结合到一起;三、焦诗是赞颂昭君出塞这一倾向作品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唐代应试诗虽然只是唐代诗歌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但它有着令人不可忽视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本文从情怀的寄托、想象的空间、艺术的呈现、意境的熔炼四个方面,选择应试诗中写景咏物诗与同时期其他同题材诗歌进行比较,以此来了解应试诗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唐代诗歌丰富多彩的一面,以及科举考试所造成的唐代文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1.
唐果的保佑     
作为中国诗歌一部分的女性诗歌,一直有着光辉的历史和发展。冰心、舒婷等人的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历史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放眼望去,女性诗歌在今天更是群星璀璨。唐果的诗歌“诗风新锐,语言独到”。在她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女性传统的爱这一主题在诗歌中的延伸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唐果的保佑     
作为中国诗歌一部分的女性诗歌。一直有着光辉的历史和发展。冰心、舒婷等人的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历史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放眼望去,女性诗歌在今天更是群星璀璨。唐果的诗歌“诗风新锐,语言独到”。在她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女性传统的爱这一主题在诗歌中的延伸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外国诗歌汉译与中国现代格律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外国诗歌的翻译对中国新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翻译中存在着不顾原作格律的问题,造成了外国诗都是自由诗的误解,产生了负面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诗歌翻译家在译诗中注意还原原作的格律,被卞之琳先生称为"译诗艺术的成年".外国诗歌格律原貌的展示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理论研究、创作相结合,有助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确立,从而推动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俄语诗歌对新诗革命和百年间新诗的体建设产生了较大影响,不仅影响到新诗的职能,也影响了新诗的形态,特别是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俄语诗歌使新诗更重视诗的济世功能,使新诗与古诗相比更具有现实性、严肃性,更政治化。俄语诗歌对诗的音乐性和排列美的重视,也使新诗将诗的音乐美与排列美作为诗体建设的主要内容。前苏联的诗歌观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诗,助长了新格律诗的流行。中国新诗人对俄语诗歌的形态有些“误读”,加剧了新诗诗体的自由化与格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和70年代现实主义运动的洗礼,台湾诗歌80年代以后已进入诗思和诗艺的多元化发展时期。较之大陆诗歌长期重视“写什么”,台湾诗歌更重视“怎么写”,强调诗歌文体实验和探索精神。就诗歌艺术形式的变革而言,除了“图像诗”的视觉美学实验与“新格律”的新探索以外,台湾当代诗歌的文体革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具体表现为文类边界的突破以及技术与诗艺的遇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诗是从有着两千多年辉煌历史的古典诗歌发展而来的,但新诗由于在与旧诗的决裂中诞生,带有“先天贫血”,延缓了新诗的发展过程。自“五四”文学革新后,诗界开始向西方现代派诗歌寻求出路。20世纪后期诗歌回归其本质意义,同时也伴随着对诗歌语言形式的探寻。  相似文献   

17.
在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中,女性题材诗占有一定的数量,主人公大体有宫女、妓女、思妇三类,诗中描述了这些女性的生活与心态,表现了诗人对她们的同情,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晚唐社会的时代风貌,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宋末期词人刘辰翁,其词集中春词数量众多、思想深刻,在宋末文坛具有独特性。其春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题材上,多方面地吟咏春天,深于托寓;第二,风格多样,但整体风格沉郁悲慨;第三个特点就是其送春词在其春词中为数最多。刘辰翁的春词是辛弃疾咏春词在新的特定年代的继续和演变,但融入了自身对南宋末年的时代体验.使其春词有了更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繁花似锦的盛唐,王昌龄是一位相当有特色和成就的诗人,尤以其七言绝句艺术精湛而得名,与李白并称为“七绝圣手”。本文从王昌龄诗歌中爱国、闺怨、送别赠答三类题材作品,对其七绝的艺术特色进行解析。从一个特别的面来再次审视诗人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几首美国意象诗和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对比赏析,分析了意象诗的主要特点以及与中国古诗中意象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