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诸葛亮,这位"多智而近妖"的一代名相,年轻时就在襄阳隐居长达10年之久. 说到诸葛亮,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千古第一名相"手拿鹅毛扇,身披八卦衣,谈笑间,便可令对方"樯橹灰飞烟灭".诸葛亮的八卦衣、鹅毛扇便是在隆中隐居时所得:诸葛亮曾在司马徽处求学,那司马先生平日以鸡叫为时下课,诸葛亮为了多学点东西便在鸡快鸣叫之前喂鸡食物,鸡便延时鸣叫.  相似文献   
2.
郭梅 《文化交流》2017,(4):36-39
正当《牡丹亭》遇见越剧2016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汤显祖自评"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其梦被后人用多种声腔演绎,还有英、日、德、法等外文译本传播于海外,形成这一杰作丰富的外延。越剧作为一个以浪漫抒情见长的年轻剧种,在对《牡丹亭》的改编中,显然颇值得关注。越剧改编《牡丹亭》,难度非常之大,完成从曲牌体到板腔体的跨越殊为不易,从55出的传奇到两个多小时演完的"大戏",原著虽然非常经典但几乎没有可倚恃之处,必须重起炉灶。几代越剧艺术家知难  相似文献   
3.
郭梅  李应军  余华平 《华章》2007,(7):56-57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贫富收入差距的拉大让"仇富心理"在社会上呈蔓延趋势,作为社会最为活跃和敏感的群体--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中不少人也受到了这种不健康心态的影响,表露出仇视对象针对性强、重视物质甚于精神、心理品质不成熟、容易引发攻击性人格等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来自环境和心理两个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并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帮助他们走出这一心理怪圈,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企业实施ERP系统产品时的策略选择。要注意检验软件的成熟度,考察成功用户的数量,调研用户满意度,衡量客户化工作量,计算二次开发工作量,保证软件升级周期,考虑用户接受培训的工作量,最后还要选择优秀的服务商来保证产品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从资产实物的日常管理、资产实物的清查问题、资产数据信息的共享和转换问题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利用先进技术,如:条码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条码技术相结合、强大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实现和财政部清查系统的无缝对接,顺利完成了资产清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电路的识别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学好电路知识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具体实例谈谈处理这类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在此,我们分以下四种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食品工艺学实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构建了《食品工艺学实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分阶段、多层次、多模式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旨在为培养应用型工科类专业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情"与"采"范畴的论析并没有因《文心雕龙》研究的深化而清晰起来,相反矛盾与分歧逐渐增多。因此,还原其主要范畴的应有之义,回归刘勰论述的意义原点,成为深化"情采"篇研究的重要理路。文章着重从文本出发,重新审视范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为"采"非"文","文"与"质"是"采"的两个维度;"情"非"质","情"是刘勰"情性"本体观的体现。这一研究有利于澄清当下的种种误读。  相似文献   
9.
吴藻词初探     
吴藻是清代词坛上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词人之一,她的词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境界各异,风格多样,兼有各家之长,在形式美感和内涵深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仅在中国女性文学史和清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我国古代词史上,也有她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所谓“明器”是指仿实物而制的殉葬品 ,如俑、器物、家屋模型、动物模型等等。这些器物 ,仅供殉葬而不实用 ,应该说是古代人们对死后所谓“生活”的物化了的艺术猜想或安排的反映。据《礼记·檀弓》篇 :“夫明器 ,鬼器也 ;祭器 ,人器也。”这一解释 ,明确说明了“明器”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