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体操学校1907年创办于上海,1920年迁至浙江吴兴(今湖州市)南浔镇,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她对我国近代体育的引进、传播和体育人才的培养,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最近,笔者  相似文献   

2.
体育展示是竞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比赛得以顺利进行的指挥棒,是传播体育知识和展示主办城市和主办国文化的途径和方式.对北京奥运会和随后在中国举办的几次大型体操比赛中的体育展示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2014年南宁体操世界锦标赛的体育展示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中国体操体育展示的突破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商务印书馆与近代中国体育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机构,本文梳理了商务印书馆对近代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播历程,从而从某种程度见证了近代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实证地了解了大众传播媒介对近代体育文化的传播理念、方式及内容。  相似文献   

4.
前言 表演体操是目前国际体坛上出现的一种体操形式,它受到近代体操源流的影响,是在基本体操,健美操以及技巧运动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属于丹麦体操体系。它传播的很快,迅速遍及欧美。在我国,表演体操的运用尚处于无序的状态,还缺乏对表演体操的界定及分析。因而,正确的评价表演体操的用途和积极作用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表演体操的价值属性做一点浅显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初德国出现的杨氏体操包含了现代体育的体操、田径、摔跤等许多内容;具有鲜明的军事性和政治性;对当时德国和世界近代体育运动,对近代学校体操课程的设置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近代私立中学的体育教育开展情况及其地位进行研究.中国近代私立中学较重视体育,率先在国内开设了近代体育课程,不断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或运动会,在传播近代体育项目、发展中国竞技体育、培养体育人才以及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体育交流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上,私立中学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武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初期,随着西学东渐,德国体操,瑞典体操,日本化了的德国体操、瑞典体操,美国化了的德国体操、瑞典体操,以及丹麦体操等,先后传入我国,并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我们注意到,在外国体操一度风行的同时,我国传统体育中的一些项目,也跻身学校体育教学行列,为世人所瞩目。本文拟就中国武术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作一初步探索,旨在加深我们对早期学校体育在西学东渐后发展状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与近代中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在近代中国人体育观念变迁这一历史问题上。研究认为:近代中国人最初对西洋体操的接受,首先出于强兵的需要,后来发展到强种、强国的要求。这一作为中国近代早期体育发展主流的观念,大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受到挑战。随后人们对体育的认识逐渐向体育是竞技、是娱乐、是健身的观念转变,并最终在20世纪40年代完成了这一认识过程,确立起较为成熟的近代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也是西方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传入和传播时期.传教士对于清末民初西方体育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而且还引发了中国人体育价值观念的变化,催生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中国化.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的路径主要有:大众传播,通过书籍、报刊等印刷媒介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组织传播,通过教会学校、基督教青年会等社会组织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人际传播,通过体育竞赛这种特有形式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世界体操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世界体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到中世纪体操体育随着思想文化的禁锢,也处于衰落低潮。到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提倡人文主义,体操运动又随之复苏兴盛起来,欧洲近代体操首先在德国诞生,又盛行于欧洲,到18世纪中期,体操在欧洲已形成两大派:即以美尔库里亚利斯、古氏、杨氏为首的西欧派和以林氏为首的瑞典体操和以纳赫追加尔为首的丹麦体操为北欧派。另外捷克的“雄鹰”体操提倡姿态美、动作准、并向联合和整套动作发展、促进了国内外体操比赛。近代竞技体操逐步形成后,并传播到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19世纪中后期至1949年西方近代体育在新疆的传播及发展。西方近代体育伴随西方殖民文化被引入新疆地区,清末新政时期新疆创办的新式学堂逐步开展近代体育教育。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体育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官方的倡导下得以推广,近代体育运动会出现。西方近代体育在新疆的发展对丰富城乡民众闲暇生活、提高民众身体素质、开放社会风气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化学相关理论对明清“西学东渐”时期中西体育交流不畅的原因进行创新性讨论,认为原因在于:明清时期中国缺乏引进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需求,缺乏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生根的土壤,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堵塞中西体育文化交流;明清时期西方国家成为中国体育文化传播对象并不具有历史合理性,中国体育文化相对于西方并不具有“高势能”。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绪言中国、日本同属亚洲国家,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两国在文化、教育、体育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进入了近代社会,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把目光转向了当时科学技术先进的欧美,进行了一场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近代资本主义革新。日本的文化由此成为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体。在日本的教育中也大量引进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内容,日本的近代学校体育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而我国的近代教育和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则晚于日本,“体育”一词也来自日本。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日两国的近代学校体育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二次大战之后,日本由于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搜集到一册1909年(清·宣统元年)3月1日出版的《体育界》杂志第1号,为我们提供了一本难得的近代体育史料。 《体育界》杂志创刊于1909年,是迄今发现的我国近代最早的一份体育刊物,由我国近代体育教育家、中国体操  相似文献   

15.
徐一冰,又名益彬、逸宾。辛亥革命前后知名的教育家,近代体育的倡导者。1881年生于浙江吴兴南浔镇。1905年留学日本大森体操专门学校。1907年毕业回国后与徐傅霖、王季鲁等六人在上海创办“中国体操学校”,初任副校长,次年任校长,直至1922年逝世。中国体操学校是我国较早的一所培养体育师资的专门学校,在徐一冰主持该校的十五年间,毕业学生三十届,总数达千余人。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成为我国近代早期学校体育的一批骨干。许多毕业生  相似文献   

16.
欧、美近代体育的传入对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美近代体育的传入走过了与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极其相似的历程 ,即经历了从器物层面的引进 ,到制度层面的确定 ,再到思想层面的碰撞 ,最后到实现“本土化”发展的自身现代化过程。近代西方体育传入的过程 ,改变了中国人拒绝西方先进文明的观念 ,使欧美近代体育在中国体育运动中成了主流 ,对于人们竞争观念、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的产生与增强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 ,还有力地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探寻与梳理近代我国体育师资教育的发展历史。主要结论:近代我国体育师资教育大致可分为发轫、起步和改革三个阶段:即,发轫于"废科举,兴西学"的洋务运动;起步于官民共办的各级体操专修教育;于新中国成立前进行了体育专修科(系)的初步改革。中国近代体育师资教育的产生,源于体育传入我国后对体育师资的迫切需求,其办学形式以学习国外模式为主,主要为设立短期体育专修科的形式,教学内容以军事化兵操为主,总体办学规模偏小,办学条件简陋,办学质量不高,受当时内忧外患的时代影响,近代体育师资教育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8.
过去学界一般认为在中国最早创办的体育期刊是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家徐一冰和王均卿于1909年4月20日在上海创办的《体育界》。而考证发现,《中日体育杂志》是中国最早的体育期刊,其依据是:《中日体育杂志》于1873年5月3日创刊于上海;《中日体育杂志》是按月定期出版的月刊性质的体育期刊。《中日体育杂志》在中国体育期刊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创了中国体育报刊的历史,对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特别是中国近代体育报刊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之后,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西方近代体育也逐渐输入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晚清外交使团出使欧美,是西方近代体育引进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晚清派出的第一个外交使团对西方近代体育的介绍具有开拓性意义。本文论述的是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出访西方外交使团成员的张德彝。对西方体育的观察、了解与出色的介绍、宣传。张德彝(1847—1918年),辽宁铁岭人。清同治元年(1862),15岁的张德彝考入京师  相似文献   

20.
对近代瑞典体操法的历史发端,以及具体操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包括体操锻炼的次序、身体各部分运动法的操作步骤,并对其运动动作进行延伸思考,旨在为我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